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贴黄是中国传统竹刻中的特殊工艺,也叫竹黄、翻黄。文竹。
" q1 h$ u. ^4 y) \* s! U+ F![]()
" n* P0 Y# h* ?( E. V(图)贴黄云龙纹砚盒
3 [ C! i @7 o在传统竹制工艺中,将竹筒外壁绿色的一面叫做“青”,内壁黄色的一面叫做“黄”。故名思意,“贴黄”就是将”竹黄“粘贴镶嵌在木胎之上,形成竹木合一的工艺品。
7 ?& o$ a4 ^5 Q4 V- G 8 J* s$ l5 C% N9 L
(图)新鲜的竹筒,外壁青绿、内壁淡黄,称为“竹青”、“”竹黄“。贴黄一般削取竹筒内壁约2mm的黄色表层,经煮压后造型再粘贴到木胎上。
* i$ P$ x- e) Y. T+ G9 j 8 i3 i* ] w. x" ~# c( N
(图)檀木贴黄镇纸$ w9 O: l; Y: t. m+ Z( J
清代中叶以来,福建上杭、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浙江黄岩、湖南邵阳、四川江安等地都以制作贴黄著称。福建上杭贴黄出现较早,约始于明末清初。清乾隆前期该地的贴黄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贴黄日益盛行,但由于贴黄的黄片较薄,只能在上面浅刻,从而导致竹刻中的圆雕、透雕、深浮雕、深刻等传统技法不再受重视,造成清代中期以后竹刻的艺术水平明显下降,光绪年间(1875~1908),湖南邵阳贴黄折扇曾作为贡品。
9 H3 V5 u9 @0 x4 {9 m0 q![]()
G( F! r1 O7 }. e; j(图)清乾隆贴黄方足鼎
1 i; W& k. ~; H$ X乾隆年间宫廷使用的贴黄器物,胎骨复杂而严谨,雕刻和装饰精致而华美。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仿攒竹方笔筒以黄片贴出细竹丛丛,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双桃盒采用贴黄和染色象牙雕刻相结合的工艺;蕉叶饕餮纹瓶在本色竹黄上再贴以深色竹黄;冠架是在紫、棕色篾丝编织上再贴竹黄;海棠式罩盒是在透雕图案的紫檀盒上镶嵌竹黄,可谓穷工极巧。
& l) a) `, u& r k7 k5 N8 e& S# c 6 g3 V) B# G* J
(图)贴黄鼻烟壶
9 P9 S, U) c6 G/ f8 ^9 ?中国贴黄现主要产于湖南邵阳、浙江黄岩、四川江安。贴黄以木为胎,可突破竹材为圆筒的限制,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物,是一般的竹刻所不能及的。它的品种很多,有各种盒(如邮票盒、糖果盒)、水果盘、茶叶罐、烟具、台灯、花瓶、笔筒、相片架等日用品以及台屏、挂屏等陈设品。在装饰艺术上,贴黄不仅施以雕刻,而且兼融绘画、书法、图案,并与烙画、拼嵌、彩绘、牙雕等工艺巧妙结合,在象牙般色泽的黄片上,众采纷呈,而又淡雅宜人,成为独具风格的竹刻工艺品。1970年以来,贴黄采用了高温压胎新工艺,并改进原来的胶合工艺,基本上解决了虫蛀、开裂、发霉、起皮等弊病。
! [- T7 c) x* G; g: g0 B 2 L* \7 t7 @) f# _
(图)红木贴黄嵌百宝花鸟团扇" {. ^0 [: i _
![]()
* [4 Q6 I z* @$ s(图)竹黄嵌松石如意
9 g* g+ t8 O0 ]9 Q![]()
8 K6 J# y; n, w$ }(图)清竹黄诗文六方盒# a* ]8 P; k+ {3 J
1 U5 y, R2 \- p% y, f$ j/ b& C
(图)紫檀贴黄墨床% {- {0 ?, q( G; G7 y" R
![]()
( A0 v7 c/ Z1 G. d(图)大漆贴黄扶手椅
( L/ a4 D' }8 r: I/ b![]()
! [! v' U/ M1 x) L( [(图)清代贴黄象牙裁纸刀0 W! M7 s% l' u, J
![]()
2 }: C$ @9 w5 ^(图)清竹胎贴黄提篮
- w% J* C1 P. _: q " v% g* }" `9 _% T/ Z5 y% j0 O
(图)乌木贴黄墨床& u% l$ @9 }) ~
![]()
, `8 S& _- r7 t5 v+ ~! M6 [2 g; C(图)竹贴黄乾隆御制诗文盒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375-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