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宁海的闲话29 K7 a( s' l- f7 X% J
( x. j4 O, P# ]4 P “皇上这么念旧?”李信听的又是兴奋又是惊讶,他不是迂腐之人,相反,人情世故上相当懂得变通,他很明了,在入仕之前,能了解到这些极其难得隐蔽的内幕,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c& c/ s( j. r" L( H$ Q+ h, M
. A0 q- t0 t. J q “念旧?”文二爷哈的一声晒笑,“后来,吕相公提议,将樊伯韬调任江南东路兼江南西路安抚使,皇上不肯,可樊伯韬哪肯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求了皇上,到两江赴任,不到一年,就犯了事,在当地就问了斩。你觉得,皇上这是念旧?”+ k: D- e4 q* K
/ [, t' j# u6 r/ d, s( r
“难道不是?”李信反问。
! V8 e! Q; ^# x8 T
. x; L4 B6 C) f. P( p c9 t “当然不是,这不是念旧,这是习惯!是懒政!”文二爷抬着下巴,得意的捻着那稀疏枯黄的几根胡须,“要论看人,二爷我还真是当仁不让!你听好,皇上这个人,怕变,怕动,他身边的人,他习惯的事,想让他变,想让他动,极难,你看看,别的不说,就说常平仓,如今已经是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政了,可常平仓议改议了十几年了,改了没有?没有!不会改!”6 |# D2 \6 z! K2 ?1 J2 V9 g Z
0 @6 B1 \( K1 R' S, o
“说到这个,”宁海小心翼翼插了一句,“听宫里的小内侍们说,皇上只喝信阳进贡的雨前,几十年如一日。”
9 `9 d; H% H* c
2 X. ?" X2 `. z9 j$ u# n/ C “雨前?有意思!”文二爷捻着胡须笑起来,“当年他在王府,大约也只能喝喝雨前。听到了吧?小事见人性。我告诉你,以我的小见解,这朝廷里对皇上了解最深的人是谁?是吕相!”! c6 G8 ^# S) c4 W2 }
, _/ p( s5 O3 i* n* D4 M7 k1 [0 f
“吕相已经做了二十年丞相了吧?”在这之前,李信对朝政以及朝臣们,并没有关注到他们今天谈论的深度。
3 _7 Z, b: N8 y0 k! `, p4 ^" y' p
“十九年半!”文二爷眼睛微眯,“调樊伯韬到两江,就是吕相的主意。只要樊伯韬在皇上身边,皇上一直习惯身边有他,除非谋反,否则想动樊伯韬,太难了。可要是把樊伯韬先从皇上身边调开,让皇上习惯了没有樊伯韬,樊伯韬就和这朝廷所有的地方大员一样了,什么旧情?屁!当然,这是我的推测,你听听就行,心里有个数,到底实情怎么样,你得靠自己的眼睛去看。咱们扯远了,到了。”( Z1 M: S; ~, l6 Q
, U, J/ a4 P6 \' I5 f ?' Y$ d+ ^ 三个人说话间,已经到了福音阁门前,门口的伙计看到宁海,急忙回头招呼掌柜,“李爷到了!”9 x4 W; Q7 L6 ?
3 D5 ]: n( B6 b' {& ^1 Y
掌柜带着几个伙计急忙奔出来,宁海紧几步上前,利落的一个半揖,起身顺手塞了个小银锞子到掌柜手里,“这是我们大爷赏大家伙儿的茶钱。我们这就上山,就不进去了,侍候好马,中午要是过来吃饭,我打发人先过来跟你说一声。”
" o2 m2 l9 F5 |& I1 T) k7 ]0 k" f, m5 G% Z3 ~$ n
“是是是,宁爷客气,大爷放心!这位爷放心!这两盒素点心宁爷您拿着,这是大铛头亲手做的,刚刚出炉,祈福法会至少两个时辰,大爷万一饿了,也好垫一垫。”掌柜接过银锞子,递了两匣子点心给宁海,宁海接过点心,拱手谢了。 z+ y6 Z1 ^" h" m
4 i; e4 Y" y8 x; }( Z: q1 x 文二爷站在李信身边,在十来步外看着宁海和掌柜亲亲热热的说话,轻轻吁了口气,低低道:“能过继到这样的人家,大爷真是天大的福气。”7 H/ `2 ~( C6 M' V D
1 T3 }- h+ r: O5 [5 v. _
“我这条命,都是母亲给的。”李信低低应了句。, b& T2 Z2 N. X, L4 m3 B
2 B4 [- ]1 T# Q- V% C 文二爷斜眼瞄了他片刻,抬手在他胸前拍了几下,“走吧,上山!天儿早着呢,咱们从后山上去,看看景,说说闲话儿。”
4 @4 t7 X, b5 I
n! _- J" f" y+ [" P 宁海将点心匣子递给小厮,示意众小厮落后十来步跟着,自己紧几步跟上李信和文二爷。
, r! G O1 H$ G2 e* i. R6 {( t* m' f/ {) i P5 ?
“宁海,你先说说,今天这祈福法会,哪些人家会来?”文二爷看了眼宁海吩咐道,他要考较考较他。
. d& R2 \! z' V
% a, i5 v" |, ]# l Q3 B# k, L! c) t “朝廷上的事,小的不懂。”宁海立刻意识到文二爷在考较他,飞快的扫了眼李信,见他微笑默许,急忙答话,话却明显谨慎了不少。! R1 C7 z& |6 V4 n( S" K
' r3 ?, a/ k& ~( \
“宝林寺的祈福法会也有好几年了,每回祈福法会,墨相夫人,吕相家大夫人,还有季天官的母亲白老夫人,安远侯夫人墨氏,都是必到的,随国公周家,每次都来人,可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 ^, B6 ?: i+ o5 J
, ?' B4 G" I) p/ W4 j “嗯!”文二爷看起来非常满意,又将宁海上下打量了一遍,“你是李家家生子儿?”
2 V8 H1 u3 Y" T$ C% R. b6 j0 _9 \! ~
“也是也不是。”宁海看向李信,李信听的专心,这两个人,知道的太多了!
$ F- y: H' ]- J
( k6 g v3 F% b “小的一家,是老太太的陪房,先到了张家,后来又到了李家,小的父亲,现如今是太太这边的大朝奉,小的翁翁,从前也是大朝奉,小的曾祖,也是大朝奉,到了小的,看人还行,看东西总是看走眼,虽说一直在铺子里,做的却是听使唤到处跑的差使,前几天,太太把小的叫过来,说小的在这京城,好歹地头熟人头熟,让小的到大爷身边侍候。”
. R# H/ |* [, Z. [
2 U( w; _! K* i% _" G 宁海说的极其详细,他这是答文二爷的话,也是在跟李信交底。9 O% Y- F* l7 n# n/ N
1 b M1 F! p, }! x# g2 N9 F
“你们太太真是识人善用!”文二爷感叹了句,“好好侍候你家大爷,往后,你肯定比你父亲、比你翁翁出息多了。”4 @# ^; V2 ^+ C0 ~# g
+ @4 O& G, W: T7 Y$ \
“谢二爷吉言!”宁海忙欠身一谢。* b2 I0 ]9 D8 Q7 T0 U
* h; n I. y L/ C4 c! H K$ }1 \ “说说这几家,先从墨相家说起吧。”文二爷背着手,深吸了口清新的空气,吩咐宁海。
& r- z }8 i7 r& l% J& \$ S8 C# \4 x4 M* w3 O1 ? b8 g& G
“是,大爷,二爷,小的说的这些,都是些市井流言,有真有假,两位爷就当听个笑话儿。”宁海先交待了句开场白,李信失笑,“说书的口气都出来了,你说你的。”( a2 ~& F2 D+ `: i% y% \
- T, `' L6 D1 J6 Q
“是。先说墨相家。墨相和钱老夫人是结发夫妻,患难与共,伉俪情深,据说墨相成亲到现在,连个通房都没收过,墨相两子三女,都是钱老夫人嫡出,墨相长子……”
7 O {# ^8 w/ }) [# U) y* ~# d5 z8 s, r7 y
“这些不用说了,通天下都知道,说说该说的。”文二爷打断了宁海的话。
1 ]/ s: G- N+ ]5 g5 r6 N6 M$ G9 [1 E: N2 e1 F. v
“是。都说墨相惧内,墨相饮酒从来不超过三杯,说是老妻有交待,不敢违背。当初吕相夫人在世时,据说这惧内上,吕相比墨相更甚。钱老夫人有个心尖子,就是墨家二爷的独生儿子墨七少爷。' {1 D3 X6 ~! V: L! k+ I# h4 X
! g, J# `5 I4 y6 o/ L8 F* D
钱老夫人对这位七少爷,算是疼进骨子里去了,都说钱老夫人睿智,据说墨相大事小事都跟钱老夫人商量,据说墨相曾经说过,钱老夫人的眼光见识,他常有不及、十分佩服,可这位睿智的钱老夫人,到了七少爷这里,就全无道理可讲了,不管七少爷做了什么荒唐事,只要哭两声,钱老夫人就万事替他担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