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中期,由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烧制的瓷胎画珐琅在制作工艺上出现明显突破,即釉上珐琅彩与底部釉面成功结合,使往后的珐琅彩瓷迅速挣脱单调色地装饰,革新为白地彩绘、诗词、书法、印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该变化不仅促进、完善了清代彩瓷制作,也成就了珐琅彩瓷旷古未有的艺术生涯。
一.珐琅彩诗词应用的发展与背景
从明清官窑器绘画发展看,器身最早出现文字书写(落款除外)的制品应是明初永宣年间御厂烧制的梵文器。虽然不同于汉字,但该类制品无意中促进了文字在官窑器上的应用。明代中期,除梵文外,官窑器上书写“福寿”、“伍谷丰登”等短语现象也逐渐增多,明末清初景德镇民窑中文字书写尤其盛行,并影响了清初官窑制作风格。康熙时期景德镇御厂制作了一些书写《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历史名篇的笔筒,还成功烧制了十二花神杯等绘画、诗词、印章于一身,文人气浓厚的官窑精品。可惜康熙后期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并不完善,色地彩釉上难以书写诗文,局限了诗印在珐琅彩瓷中的应用。否则,该类装饰风格珐琅彩瓷的制作出现就不会推迟到雍正中期。
随着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御厂督陶官年希尧开始大量进贡“有釉水磁器”,表明造办处已经能够熟练烧制白地有釉珐琅彩瓷。同时,雍正帝又是文雅之人,他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无疑加速了诗词、绘画、工艺等各项指标的提升,极大程度影响了当时瓷胎画珐琅的制作。
二.雍乾珐琅彩诗词的分类与出处
雍正中期至乾隆朝,题诗珐琅彩瓷涉及的五言、七言律诗很多,所属年代久远,进一步研究它们对解析当时珐琅彩瓷设计关系很深。通过对所用诗词的整理,笔者把“已查明出处的”细分为“完全引用”与“部分引用”两种。
1.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类诗词在历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确凿出处,除某字、词可能略有变化外,基本引用原句原意,与器物上的绘画题材相互衬托、搭配。这些诗词以唐诗最多,西汉、隋、宋、元、明时期的相对较少,这与唐诗久负盛名关系极深。
1)西汉诗词:
“芳蕊経時雪裏開”出自《尔雅》的《芳蕊经时雪里开》,原诗为:“羞梅入夜风中寐,芳蕊经时雪里开。俏傲枝头香四海,冰清玉洁待春来。”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出自西汉诗人苏武的《梅花落》,原诗为:“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上郡春恆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2)隋代诗词:
“新枝含浅緑,暁萼散軽紅。”出自隋代诗人魏澹的《咏石榴诗》,原诗为:“分根金谷里,移植广庭中。新枝含浅绿,晚萼散轻红。影入环阶水,香随度隙风。路远无由寄,徒念春闺空。”
3)唐代诗词:
“嫩蕊包金粉”与“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繍雲。”均出自唐代诗人韩琮的《牡丹》,原诗为:“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云凝巫峡梦,簾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原诗中“囊”被后人改为“雲”)
“香傳少女風”与“色湛仙人露,香傳少女風。”均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萱》,原诗为:“徒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粧面廻青鏡,歌塵起畫梁。”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梅》,原诗为:“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樹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原诗为:“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枝生無限月,花満自然秋。”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桂》,原诗为:“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粉著蜂鬚膩,光凝蝶翅明。”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题蔷薇花》,原诗为:“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雲霞交瑞色,草树喜春容。”出自唐代诗人张说的《侍宴浐水赋得浓字》,原诗为:“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原诗中“暮”被后人改为“瑞”)
* w7 L0 {, I$ u& T3 X( G( P. Y+ S+ a0 z/ P, v9 O! f$ t
“蝋珠攢作蒂”与“蝋珠攢作蒂,緗綵剪成藂。”均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海榴》,原诗为:“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分黄倶笑日,含翠共揺風。”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原诗为:“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色连鸡树近,影落鳳池深。”出自唐代诗人卢象的《和徐侍郎丛筱咏(一作蒋涣诗)》,原诗为:“中禁夕沉沉,幽篁别作林。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年年承雨露,长对紫庭阴。”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夏日仙萼亭应制》,原诗为:“高岭逼星河,乘舆此日过。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萝。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
“動揺金翠尾,飛舞玉池陰。”出自唐代诗人武元衡的《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妓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原诗为:“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原诗中“碧梧”被改为“玉池”。)
“細枝清玉润,繁蕊碎金香。”出自唐代诗人广宣的《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原诗为:“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泛杯传寿酒,应共乐时康。”
“雨洗娟娟净,風吹細細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原诗为:“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軽盈照渓水,掩斂下瑶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梅》,原诗为:“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山情因月甚,詩語入秋高。”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录三》,原诗为:“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就石安琴枕,松枯压酒槽。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身外无余事,唯应笔砚劳。闲堂新埽洒,称是早秋天。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莎台乘晚上,竹院就涼眠。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林下无拘束,闲行放性灵。好时开药竈,高处置琴亭。更撰居山记,唯寻相鹤经。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睡軽旋覚松花落,舞罷閒聴澗水流。”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鹤》,原诗为:“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水流。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原诗中“堕”被改为“落”。)
“細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出自唐代诗人郎士元的《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原诗为:“楚客秋多兴,江林月渐生。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胜赏睽前夕,新诗报远情。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浦浄漁舟遠,花飛樵路香。”出自唐代诗人韦述的《春日山庄》,原诗为:“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 C9 j5 n5 u8 f7 N) m& c& P5 l9 p7 H C# _8 w
“一叢嬋娟色,四面清冷風。”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的《池上竹》,原诗为:“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原诗中“波”被改为“风”)
“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浓”出自唐代诗人薛能的《桃花》,原诗为:“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原诗中“农”被后人写做“浓”。)
“一枝穠艶留教住,幾処春風借與飛。”出自唐代诗人徐夤的《蝴蝶二首》,原诗为:“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说是非。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4)宋代诗词:
“連村多緑樹,長日囀黄鸝。”出自宋代诗人戴昺的《初夏郊行》,原诗为:“晴雨天難測,寒晅氣未齊。連村多綠樹,終日囀黃鸝。田水衝塍斷,山雲著地低。偶隨農叟語,不覺過橋西。”(原诗中“终”被珐琅作改为“长”)
“数枝横翠竹,一夜遶朱闌。”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原诗为:“园花皆手植,梅叶独禁寒。色与香无价,飞和雪作团。数枝横翠竹,一夜遶朱闌。不惜吟边苦,收将句里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原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也是出自杨万里的《腊梅》,原诗为:“栗玉圆雕蕾,金锺细著行。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
“一派讙聲和鼓吹,六街燈火楽昇平。” 出自宋代诗人朱淑贞的《元夜诗》,原诗为:“月满今宵霄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夸毫斗彩连仙馆,随翠遗珠满帝城。一派讙聲和鼓吹,六街燈火楽昇平。归禁漏余三四声,窗上梅花瘦影横。”
5)元代诗词:
“非烟非霧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涼。”出自元代诗人白珽的《竹阴》,原诗为:“占断人间潇洒地,全身水墨画筼筜。非烟非雾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凉。翠袖佳人黯空谷,白须道士隐南塘。数竿醉日君须记,移向西轩补夕阳。”
“晩峰晴露巓”出自元代诗人高克恭的《种笔亭题画》,原诗为:“积雨暗林屋,晩峰晴露巓。扁舟入蘋渚,浮动一溪烟。”
6)明代诗词:
“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出自明代诗人申時行的《菊》,原诗为:“誅茅疏野徑,種菊擬山家。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凌霜畱晚節,殿嵗奪春華,為道餐英好,東籬興獨賒。”
“粧凝朝日麗,香逐晩風多。”出自明代诗人申時行的《莲花》,原诗为:“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妆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影轉團團月,香含細細風。”出自明代诗人薛蕙的《海棠畫扇》,原诗为:“西蜀繁花樹,春深亂蘂紅。還憐彩扇上,宛似錦城中。影轉團團月,香含細細風。江淹才力減,賦爾若為工。”
“迎风似逐歌声起”与“宿雨那経舞袖垂”均出自明代诗人徐茂吴的《咏虞美人》,原诗为:“红颜一日尽江湄,芳草能传易代姿。尚想施朱留片萼,翻疑化碧有单枝。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微艳莫教轻委地,徘徊犹似美人贻。”
7)其它诗词:
“蹊上紅泉分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出自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中的《题武夷》,原诗为:“初闻鸡犬异人间,渐入青霞细可怜。蹊上紅泉分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每逢水尽奇峰出,若为天回曲道前。一鉴澄潭思千古,谁当先扫石炉烟。”
“青扶承露蕊,红妥出栏枝。”也出自该诗集中的《苏子川宅观芍药》,原诗为:“为掩群芳色,开花独后时。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绰约东怜子,风流郑国诗。合欢还有恨,名字是将离。”
2.部分引用
“部分引用”是设计者对原诗句进行添加、修改得来,目的使所题写的诗词与器物中的绘画图案相互吻合。例如:
“幾度送風臨玉戸,逐時傳喜上瑤墀。”是根据唐代诗人韩溉的《鹊》修改而来,原诗为:“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数枝榮艶足,長占四時春。”与“勁節亭亭千尺緑,芳枝長占四時春。”都是根据唐代诗人沈传师的《赠毛仙翁》修改而来,原诗为:“安期何事出云烟,为把仙方与世传。只向人间称百岁,谁知洞里过千年。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开时共稚川。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据说北京故宫延春阁有副对联为:“奇石尽含千古秀,好花长占四时春。”估计也与该诗有些关联。
“数竿風葉影,低暎小花紅。”是根据唐代诗人李咸用的《庭竹》修改而来,原诗为:“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坐销三伏景,吟起数竿風。葉影重还密,梢声远或通。更期春共看,桃暎小花紅。”
“青青自帯山中色,藹藹長含洞裡春。”是根据唐代诗人李正封的《贡院楼北新栽小松》修改而来,原诗为:“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尚带山中色,犹含洞里春。近楼依北户,隐砌净游尘。鹤寿应成盖,龙形未有鳞。为梁资大厦,封爵耻嬴秦。幸此观光日,清风屡得亲。”
“鵲鳴傳喜氣”与“鵲鳴傳喜氣,鸜語報秋光。”应是出自宋代許顗所著《彦周诗话》中的“天上飛來兩烏鵲,為傳喜色到人間。”
“玉剪穿花過,霓裳帯月帰。”出自明代诗人申使行的《應制題扇》,原诗为:“羣芳爛熳吐春輝,雙燕差池雪羽飛。玳瑁梁間寒色瑩,水晶簾外曙光微。輕翻玉剪穿花過,試舞霓裳帯月帰。一自銜恩金屋裏,年年送喜傍慈幃。”可以看出后人对原诗做了删改。
“露浥黄花得意香”出自明代诗人陆深的《陆深题画诗》,原诗为:“谁传徐赵手,写此秋一幅。黄花得意香,芙蓉映江绿。”后人在原诗上略微做了添加处理。
“春暖芝蘭花自香”与“雲深瓊島開仙逕,春暖芝蘭花自香。”均出自明代诗人叶子奇的《塘上闻兰香》,原诗为:“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
“百囀千聲随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可能是根据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画眉鸟》修改而来,原诗为:“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仔细观察这些诗词出处,就会发现绘画内容必然与原诗一致,即画梅引用梅诗、画竹引用竹诗、画莲引用莲诗,决不会出现错乱情况。
3.其它
诗词中还也有一些暂未查明出处的,随着日后手边文献资料不断增多,相信都应该找到来由。这些诗词主要有:
三.雍乾珐琅彩瓷的印章' ?4 T3 \ Z5 a+ D* x/ D O3 K5 }4 e
题写诗词的珐琅彩瓷中,印章也必不可少,两者基本形影不离。从这点看,已经与古代书画的装饰方式非常接近了。
1.印章与图案题材的搭配
与诗词相比,印章方面显得简单很多。大多情况下句首一印与句末两印共三印组成。句首为阳文,句末或皆为阳文,或一阴一阳,三章都与所引诗词、绘画相互联系。少数情况下仅用一印或两印。为简洁说明前后印章与图案绘画间关系,特整理列表如下:
3 _7 K% c& g8 l, y句首印章 | 句末印章 | 绘画主图案 |
佳丽 | 金成、旭映;四時、長春;寿古、香清;碧霞、旭映;翠鋪、霞映;旭、映;香清、君子; | 石榴、牡丹、萱草、蔷薇、柳燕、菊、莲、海棠、梅竹、虞美人、芝兰、腊梅、月季等。 |
先春 | 寿古、君子;寿古、香清; | 梅、腊梅等。 |
寿如 | 山高、水長;山、高;水、長;四时、長春;水長; | 山水、楼阁等。 |
高致 | 碧露、秋水;秋水; | 秋菊、秋景、桂、鹤等。 |
翔采 | 彬然、君子;翠鋪、霞映;寿古、香清;君子; | 竹鸟、孔雀、鹊等。 |
郁心 | 寿奇、香逸;寿、奇; | 芝兰等。 |
仁化 | 山高、水長; | 山水、桃、雁等。 |
三秀 | 四时、長春; | 松、竹、梅等。 |
春和 | 翠鋪、旭映;旭映; | 萱、芍药等。 |
太平 | 盛、世; | 人物等。 |
仁和 | 四方、清宴; | 雁、鹌鹑等。 |
2.印章解释
/ a1 I7 Y- M$ j7 a$ B# z. N4 q珐琅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丽”句首印,有美好之意;与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金”为“秋天”,“成”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样子。“
彬然”为“文質兼備貌。”古代有“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之说,应用在竹纹题材中比较多。“仁政”为“善政的標準”,“四方”为“天下各所”。“三秀”是“芝蘭的総称”,“香清”有“香味之意”,也是古代女子物品及女子的代称,二者在绘画芝兰时经常使用。“清宴”为“単純、清静的宴席”。“郁心”为“温暖的心”。“四時”为“四季;君子的四時,朝,聴政;昼,訪問;夕,修令;夜,安身”。总体看,印章各有深意,用词不俗。
3 y/ ?& f; i7 {' G0 }8 v四.图案题材与诗词、印章间的联系4 n- i0 b9 s! ~9 b* z( v
根据以上整理的诗词、印章,再联系器物的绘画题材,可以简单发现三者间关系。如:牡丹图案多用“
嫩蕊包金粉”、“
嫩蕊包金粉,重葩結繍雲。”等描写牡丹的古诗句;菊图案多用“秀擢三秋幹,奇分五色葩。”、“露香秋色浅深中”、“分黄倶笑日,含翠共揺風。”等咏菊古诗句。这些花卉图案中习惯使用“佳丽”、“金成”、“旭映”等印章;竹图案惯用“数枝榮艶足,長占四時春。”、“数枝横翠竹,一夜遶朱闌。”、“数竿風葉影,低暎小花紅。”等咏竹古诗句,印章则习惯使用“翔采”、“彬然”、“君子”等。山水题材喜欢使用“
樹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蹊上紅泉分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細枝涼夜勁,極浦早鴻聲”、“晩峰晴露巓”、“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等古代描写自然山水的诗句,印章偏用“寿如”、“山高”、“水长”等。......。
6 U0 c6 E7 N/ n4 I* \; f( ]可以看出,制作者根据绘画内容选择吻合的历代诗词,再搭配恰当的篆体印章,三者形成紧密联系。这一使用规律印证了清档中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记载的:“内務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著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緑竹、少半面著戴临選诗句題写。地章或本色,或配緑竹,或淡红色、或何色,酎量配合烧珐琅。钦此。”,进一步表明这些顶级艺术载体自绘画题材、至诗词印章都是经过设计者深思熟虑酝酿而来。同时,了解这些诗词印章使用特点对鉴别珐琅彩瓷也会起到很大补助作用。
+ n4 L: e2 _- {: A9 }! Y& ]
% |+ a% A2 { d" Q0 T+ V
《全文完》
. A) w& W3 h; a. N) L
! y' f3 r3 Y* {* G( C# V*****************************************************************************************6 P& S: ^# [- q0 o$ N
*****************************************************************************************
- d& e) p6 l7 ]; G: ?附各朝诗词作者简介:
& k; e: c4 ^* ]1 R: V0 R0 h9 m% g
西汉:
% n" T) Q/ _& ~( w2 d$ e6 K- ]$ q- 苏武: (前140—前60)字子卿, 杜陵 (今 陕西 西安 西南)人, 代郡 太守 , 苏建 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中厩监。 天汉 元年(前100)拜 中郎将 。" M. r8 r& f l! @& A8 }* K- U3 a
隋:/ y; H% F' E. {) y
- 魏澹,字彦深,巨鹿下曲阳人也。祖鸾,魏光州刺史。父季景,齐大司农卿, 称为著姓,世以文学自业。澹年十五而孤,专精好学,博涉经史,善属文,词采赡 逸。齐博陵王济闻其名,引为记室。及琅邪王俨为京畿大都督,以澹为铠曹参军, 转殿中侍御史。寻与尚书左仆射魏收、吏部尚书阳休之、国子博士熊安生同修《五 礼》。又与诸学士撰《御览》,书成,除殿中郎中、中书舍人。复与李德林俱修国 史。周武帝平齐,授纳言中士。及高祖受禅,出为行台礼部侍郎。寻为散骑常侍、 聘陈主使。还除太子舍人。废太子勇深礼遇之,屡加优锡,令注《庾信集》,复撰 《笑苑》、《词林集》,世称其博物。数年,迁著作郎,仍为太子学士。
7 v( O6 e/ J4 u3 c8 v
唐:
- 韩琮:字成封,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诗一卷。
- 朱庆馀: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人。受知于张籍,登宝历进士第。诗二卷。
- 李峤: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台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 张说: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武后策贤良方正,说所对第一。授左补阙,擢凤阁舍人。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召还,累迁工部、兵部侍郎,修文馆学士。睿宗拜为中书侍郎,知政事。开元初,进中书令,封燕国公。寻出刺相州,左转岳州,召拜兵部尚书,知政事,敕令巡边。后为集贤院学士,尚书左丞相。卒谥文贞。说为人敦气义,重然诺,喜延纳后进,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与苏颋号燕许大手笔。谪岳州后,诗益凄惋,人谓得江山之助。集三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宰相彦博裔孙。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然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商知政事,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相,杨收疾之,贬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为九卷。
-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历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武后时,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义,署为府属,为敬业草檄,斥武后罪状。后读之,矍然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事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中宗时,诏求其文,得数百篇,集成十卷。今编诗为三卷。
- 卢象:字纬卿,汶水人。开元中,由前进士补秘书郎,转右卫仓曹掾。丞相张九龄深器之,擢左补阙、河南府司录、司勋员外郎,名盛气高,少所卑下,为飞语所中。左迁齐、邠、郑三郡司马,入为膳部员外郎。禄山之乱,象受伪署,贬永州司户。起为主客员外郎,道病卒。集十二卷,今编诗一卷。
-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征,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八年,征还秉政,早朝为盗所害,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沈传师:字子言,吴人。贞元末登第,历官拾遗、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宝历中,由尚书右丞出为宣歙观察使,复入为吏部侍郎。有才行,工楷法。诗五首。
- 李咸用:与来鹏同时,工诗,不第,尝应辟为推官。有《披沙集》六卷,今编为三卷。
- 广宣:姓廖氏,蜀中人。与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两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有《红楼集》。今存诗十七首,编为一卷。
-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適。既至而適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二年,擢进士第,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卒。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甫云。《樊川》诗四卷,《外集》诗一卷,《别集》诗一卷,今编为八卷。
- 韩溉:江南人。诗一卷,今存七首。
- 郑谷:字守愚,袁州人。光启三年擢第,官右拾遗,历都官郎中。幼即能诗,名盛唐末。有《云台编》三卷,《宜阳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编诗四卷。
-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宝十五载擢进士第。宝应初,选畿县官,诏试中书,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出为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自丞相以下,出使作牧,二君无诗祖饯,时论鄙之,故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集二卷。今编诗一卷。
- 韦述:京兆人。家有书二千卷,儿时记览皆遍。缀文,操牍便就。举进士时甚少,仪形眇小。考功郎宋之问曰:“韦学士童年有何事业?”对曰:“性好著书。”之问曰:“本求异才,果得迁、固。”开元中,诏马怀素编次图书。乃奏用元行冲、齐浣、王珣、吴兢并述等二十六人,同于秘阁详录四部书,五年而成。述好谱学,又于柳冲《姓族系录》外,撰《开元谱》二十卷。张说引为集贤院直学士,累迁尚书工部侍郎。在书府四十年,居史职二十年。勒成国史,事简记详。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之流。后陷贼,流渝州卒。诗四首。
- 徐夤:
-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 杨巨源,字景山,河中人。贞元五年擢进士第,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除国子司业,年七十致仕归,时宰白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 薛能,字太拙,汾州人,登会昌六年进士第。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李福镇滑,表署观察判官,历御史、都官刑部员外郎。福徙西蜀,奏以自副。咸通中,摄嘉州刺史,迁主客、度支、刑部郎中,权知京兆尹事,授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广明元年,徐军戍溵水,经许,能以旧军,馆之城中。军惧见袭,大将周岌乘众疑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能僻于诗,日赋一章,有集十卷,今编诗四卷。0 U% Z5 g$ q4 T2 d8 c% l/ y
宋:
- 欧阳修: (1007~1072年)】 北宋 时期 政治家 、 文学家 散文家,和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吉州 永丰 (今属 江西 )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 庐陵郡 。
- 朱淑贞: 南宋 女词人朱淑贞“幼警慧”“善读书”,但一生爱情郁郁不得志。“
- 杨万里: (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吉水县)人。 南宋 杰出的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勉励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僖二年(1206年),因痛恨 http://xuancaoyuan.com/view/73558.htm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 許顗7 O' r7 d: V3 }3 V* {8 h
元:
- 白珽:一二四八至一三二八,字廷玉,钱塘(今杭州)人。官至兰溪州判官。所居西湖,有泉自天竺来,及门而汇,榜之曰湛渊,因以自号。晚归老栖霞,又号栖霞山人。长于诗文,书学米芾。卒年八十一。《书史会要》、《潜溪集》。
- 高克恭: 中国 元代 画家。清河书画舫作名士安。 回族 。字彦敬,号房山道人, 大都 (今 北京 )房山人。曾任刑部主事、大名路总管、太中大夫。擅山水 、墨竹,尤精云山。山水师法米芾父子,后参以董源、巨然 、李成等人画法,形成笔墨凝重苍浑,淋漓酣畅的独特风格 。墨竹师法王庭筠,并结合赵孟頫、李等画竹名家之长,笔法凝练,墨气清润,颇得竹之亭亭玉立的萧爽姿态。合诸家之长,自成一格,被推崇为 “当代第一”。有《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霭图》、《春云晓霭图》、《墨竹坡石图》等传世。 ) p+ F, w) _& |2 ]
! e- t9 a( G; F. _2 M
明:
- 申時行: (1535-1614)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長洲人。舉嘉靖四十一年進士第一,授修撰,以文字受知張居正,萬曆中累官吏部尚書,繼張四維為首輔,政務寬大,世稱長者。然務承帝意,不能大有建立。時鄭貴妃生子常洵,頗萌奪嫡意,時行屢請建儲,不從。會內閣亦有疏入,首列時行名,時行方在告,密疏辨之,言官論其巧避首事,排陷同官,求罷歸。萬曆四十二年卒,年八十,有賜閒堂集。
- 叶子奇:明代学者。反对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记载元末红巾军起义事迹颇详。
- 陆深:1477~1544,明藏书家、学者。初名陆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嘉靖中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谥文裕。善书法,仿李邕、赵孟頫体,如铁画银钩,道劲有法。家富藏书,中年时游都市,多见藏书之家,遂多方收集载籍而归。而他限于财力,不能多购精本,有残本而廉价购之,藏书有残缺者,加以抄补。有家藏书目为《陆文裕藏书目》,已佚。别撰有《江东藏书目》。《江东藏书目·序》载于《式古堂书画考》中,其著录类例为经书、理书、史、古书、诸子、文集、诗集、类书、杂史、诸志、韵书、小学医药、杂流13大类,叶昌炽论其将小学和医药合为一类,为诸家所未有。藏书楼有“绿雨楼”,东称“素轩”,北称“澹室”、中为“书窟”。著有《春雨堂杂抄》、《愿丰堂漫书》、《玉堂漫笔》、《春风堂随笔》、《史通会要》、《蜀都杂抄》、《南迁日记》、《俨山集》、《金台纪闻》、《古奇器录》、《传疑录》、《溪山余话》等20余种。
- 南中有名士徐茂吳,性好潔,隱居僻處,有亭榭水竹之盛,善品茶,為時人所重,其友馮開 之云﹕「同徐茂吳至老龍井買茶,山民十數家各出茶,茂吳以次點試,皆以為贗,曰﹕『真者甘香而不冽,稍冽便為諸山贗品。』得一二兩,以為真物,試之果甘香若蘭,而山人 及寺僧反以茂吳為非。吾亦不能置辨,偽物亂真如此。茂吳品茶,以虎丘為第一,常用銀一兩購其斤許,寺僧以茂吳精鑒不敢相欺﹔他人所得,雖厚價亦贗物也。
- 薛蕙: (1489-1539年),字采君,号西原。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12岁就能诗能文,于书无所不读。明正德九年(1514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因谏武宗皇帝南巡,受廷杖夺俸,引疾归里。后复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薛蕙性情耿直,明嘉靖初,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病死家中。薛蕙一生著有《西原集》10卷,《补遗》1卷,《五经杂录》、《大宁斋日录》5卷、《老子集解》、《庄子注》、《考功集》、《约言》和《西原遗书》2卷。崇祯二年(1630年)薛蕙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藏书之富,几埒内府。后来常熟一带藏书蔚然成风,跟钱谦益的提倡有很大的关系。$ X/ [. e) X" r5 P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