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p5 y2 I# X( M7 @
5 c7 e: k- A6 ?# \9 x3 P+ D0 w% q9 Y3 O
" z$ n# n1 l1 h: ]9 ^* e
% ~+ p; e# z. I) l/ w
◆ ◆ ◆ 文 | 苏听风 原标题《怎样才算读过一本书?》 我在写文章时,有一个习惯,就是会常常引用某一些作家或书里的话。很多时候,这些话总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当时的想法和一些心情的描述。 后来,有一些朋友问我是怎么训练记忆力,来记得这些么多的“名人名言”。坦白来讲,我的记忆力并不好,文章里能经常引用这些语句,并非是当初背下来的,而都是在读书的时候,做了笔记的。这是一种个人读书的习惯形成的一种技能,在朋友请教如何系统地做到这个时,我也有些困惑,无法一下子就说出来个一二三来。 直到遇到这本由日本的奥野宣之所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如获致宝地把我自己的习惯结合书中的方法,去教授给看读书但担心自己记忆力不好的书友们。 本书共分为五章,详细地讲述了从如何买书到活用书中的内容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对读书方法的360度无死角的系统分解。 . r7 w+ P6 L( u0 x9 u5 ~2 m- j
1第一章: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A: R* g- |& ^ `& V& K/ x3 ^% F
作者在这一章中指出,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 `5 {* u+ ~* V8 { n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这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深入理解 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时拿来参考。 如果要达到这些目的,做笔记就是最好的方法。对于一本书,我们仅 仅是读是是不够的,还得需要掌握从选书到活用的过程。
# A* I" i8 }7 m6 U7 b
+ ~7 V: ^! A; A! z- x' [) A& Q/ P1、随想笔记2 B4 w! l) c# V) R, q. \- a
我自己的做法是,创造一个你自己的想法笔记本,平时你在与人聊天、看到的广告、电视中提到的你感兴趣的人物或是事件时,就记在本子上,以后可以找相关的书来看。 ?0 X% H# \ v1 j: e' l. s! J
2、购书清单在一般情况下,找人要书单,真是一个极不靠谱和为难别人的做法。我一般是想要读的书在豆瓣中标记起来,豆瓣上找不到就记在自己的印象笔记的书单中。要有主动选择书籍的能力。
x: J1 h4 X" O5 d v1 `% C1 }! g3、各种报道的剪报
4 n& M& a( }" U/ I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这一条,在目前的电子化的时代可能很少会做到。我也只是存入云笔记。不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0 o, U/ r5 Z6 C- x6 _4、读书笔记
& q& d* x) X, E/ F C3 G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更何况现在没几个人的记忆力很好。所以,在读书时,把你喜欢的句子、好的描写抄下来,是十分有必要的。把你在看书时觉得有用的方法记下来,并且在生活运用。比如说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引用,就起到了读书中的活用的那一个功能了。 1 s: H$ d* J( }$ {
* w& y2 q! N# v7 z# f; i4 m; m) z
2 Z/ j$ f+ M% ?) X
4 M# s1 ^% ~' J$ y g2第二章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V6 R* H }$ D6 t9 j! W8 C: [
2 C" R' R* t. E* ]9 W+ z; n
. o, a* `* C6 N- W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是现在很多“爱读书”的人一个通病。有些书放忘记了也没有读过,有些书不知道什么而买。(我曾经也犯过这种毛病) 在这一章里,作者提出一个观点:一定要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呢? 第一章里我们刚才提到过一条内容:随想笔记。是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取材库,你在日常中的喜好和需求都被记录在了这个本子里,每一个阶段感兴趣的内容、人物,以及自己想学习的知识,都在这里显现。根据这些,来发现自己的需求,并找到相应的书,是不是很好。 除了书中讲的这个方法外,我自己还有两个方法就是,平时多观察一些出版社出书的动向,和一些作家的动向,看到他们出了新书,就会第一时间去买。这算是一个固定的明确需求。另一个方法是,制定自己的每个阶段要阅读的主题,比如说8月读心理、9月读小说、10月职场等等,就会有规划地选书和买书了。 E2 b0 D6 i+ I2 }$ `
0 W7 q& M2 T3 y
7 T# I5 r; z' p* k/ g2 p3第三章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可能你会说,记一本也许还好,如果以后读十本,一百本地记,肯定是难以持续。没错,凡事掌握了方法,就会能更好地、并且长久地进行下去。做读书笔记最难的不是记什么,而是如何坚持下去? 下面有几个方法送这方面有困惑的你: - m1 q' v C' z6 L2 S/ I* @
1、从一句话的记录开始
/ @# d- ~, X/ r你可以在在读过的书中摘抄让你最心动的一句话。或是记下你读过这本书的感受。培养习惯非常重要。
0 ^8 T* L/ W T3 k, M2、以思想输出为前提
' H9 g I8 ^4 C; n0 N: L- D/ o ~ M接合第一点,在做读书笔记摘抄书中 的话时,也要写下你此时感受,可想到的事情。让你读过的内容在你的脑中有一个消化和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化学的反应。还可以把读过的书跟别人讲一次,也是一个极好的输出方式。
9 k" G1 O" F+ g3、做标记) y% z6 |7 V0 K
有时候书中可能有很多大段式的内容,让你觉得很棒,但无法一一抄写。那就可以用做记号的方式来做笔记。选自己喜欢的笔、自己喜欢的标记方式,来记下以后可以重读的部分。. T. b$ I" t/ w8 K, q7 B+ e
在这一点上,我的做法是在喜欢的章节上把书角折起来,下次一下子就翻出来时。这一点在没身上没有带笔时操作最方便了。
3 z9 K+ u$ j) |& `( O R5 q0 j. k+ W0 S0 b2 `* ~! I! `/ n
`+ y$ Q, T. A& S2 O" Y! _
4第四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我个人认为,读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活用了。如果你真想认真去读完一本书,那么读完做完笔记后,不能到这就结束了。上面几章所提到的方法都应该是一个升华自己的工具,让我们从思维和智力上都有所提升。 / e9 V9 \- I1 _4 ~& o: c
1、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 X1 q4 H' U0 V$ g在脑中不断重组读过书的内容和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整理成有用的内容。《创意的 生成》一书中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对你的读书笔记不断进进行输出和思想内化,就可以创造一个属于你的创意素材库。 在不同主题阅读中运用这种内化的方法,无论是在你的生活、工作,特别是你自己的写作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U7 v6 o5 _) v& h$ P) t! h5 q' P" |2、重读笔记: @* t/ P E2 G p$ Q" S3 R
养成得读笔记的习惯,形成固定读笔记的时间,利用碎片时间再次阅读读书笔记。温故知新就是这个道理.把读书笔记形成系列书评,在博客上时行公布,与其它书友进行交流。这也是对于笔记的一种重组、重新阅读价值最大化的体现。0 G$ X% M o4 E+ R+ z, S( ~% q
- A1 j, S+ @7 L% X2 }8 x2 W5 [& M+ A9 f3 O8 C+ _& o" \
5第五章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1 h' h9 @8 b& S+ r 这些要点都简单好懂,所以我就直接摘抄了过来。 1、 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2、 可以将百科全书放到移动终端中3、 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4、 书店里不仅有新书旧书,还会有新的发现5、 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6、 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7、 把名著放枕边8、 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9、 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10、 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更轻松11、 杂志要边撕边读12、 不能小看有声学问13、 准备一只你想珍藏的钢笔14、 名言要贴在显眼处15、 读后感从摘抄开始16、 用复印机让摘抄更方便17、 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18、 书与笔记交叉使用19、 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6 B+ r' [( i4 l/ T. k0 G后记:
$ \% Q4 l; _7 Q R4 I5 _$ k; @读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马上用书中讲的方法写了下这篇读书笔记。并且在写这篇笔记的过程中,结合书中的方法,和自己的经验来,来共同完成这一篇可以分享给别的书友的方法,算是自己的一个总结和内化,并且又是一有用的知识的输出的过程。 如果你想今后写好文章、能记住你读过的书的内容、并且能活用读过书中的知识,那么以上方法,拿去用吧。只要你试着用以上方法读完三本书并且写好笔记,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并且会爱上读书和做笔记这件事。 ![]()
5 G7 ? l# o$ P! [" t6 {- I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祝好梦-作者-! ?: Q, V! ?6 J( W% o& z! l
苏听风,用大爱心写小故事的人。公众号:亭亭玉立(ttyl220),微博:@苏听风去听风。最新作品《你所甘于的平凡 其实是平庸》。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 k% d+ }2 m. ]9 T
# p1 `) H `& G J/ i7 N0 |1 `1 t& `1 k; k0 \7 a- Z0 A. h/ C! Z
& r2 \0 ] I, M7 R- Z& Q$ a) M, y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329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