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综合] 这件只有中国才能生产的奢侈品 让世界追随了1700年!

[复制链接] 0
回复
44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7 14: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世纪的某一天,一份来自中国的快递跋山涉水,终于送达了法国凡尔赛宫。0 d. h+ [) _4 m$ H% ]
, i) _" c; s& }  S( [
收件人接过账单,看了一眼价格,泪如雨下,哆哆嗦嗦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4 Y0 ~: t8 _) d0 r. T7 ]; Q

; i1 u' i: S: j5 s9 d8 C/ Q2 u; d这个哭了的人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自诩“太阳王”,以有钱著称。但自从迷上了中国海淘,国库频频告急。
2 C. a! F7 z. i' ^
! u+ f5 o  c$ t* X( w7 `这个让法国国王倾家荡产的宝贝,就是以这只碗为代表的,我们司空见惯而全世界都争相竞购的中国瓷。& n* {) o0 ^2 }
3 j$ e- l& B5 b& l! d. o
http://travel.ifeng.com/a/20160107/41535529_0.shtml
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2006年拍卖成交价为1.5亿港币

; p: S# ]( V) v( R' Q+ f8 T无独有偶。
' q& e3 d, w. {9 i0 L* u( D3 m3 D, C, t' F
走火入魔的不止路易十四。  t, ^& U9 n1 ?) Q
& X: f$ n. _$ E  Z' a) D: Q6 L1 d
18世纪的德国,有个萨克森王国,他们的国王想要结婚。
$ F5 X2 c: @+ M' J# E; r9 J- Q$ t8 e1 e; k- x: o7 A
为了娶到爱瓷器的王后,国王奥古斯都二世拿400个贴身卫兵,和好邻居普鲁士国王换了12个青花瓷瓶。也就是说大约30多个御前侍卫才抵得上下面这一个瓶子,在人口不多的小领地一口气放弃400个贴身保镖,萨克森国王大约不是疯了,就是命都不要了。
( f3 f% j0 c! c2 [- U$ E: p. j6 y3 u$ W  x0 L3 |$ q. g" B" ?% \' x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禁卫军瓷”。1 ]# A" e9 [9 [1 \

7 C  }0 k1 |2 [- ]& T8 h
7 d/ C, P/ M# F. k( f
元青山鬼谷子下山图罐

$ w) @) J$ b) S8 q: o2005年在伦敦以2.3亿人民币的竞拍价创造中国艺术品最高拍卖纪录
  ]8 n1 K. \3 B+ r1 a' a5 O9 z4 r8 x0 T7 c
这只是当时全世界疯狂迷恋中国瓷的小缩影。9 ~. P  Q8 a0 s5 r! g8 }
+ a( y$ I& {' s! I
近千年来,瓷器作为顶级奢侈品,它由中国独创、中国制造,从东印度公司,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西亚、东亚等世界各地。& x/ N$ ]$ e$ B+ S
1 e, b2 [2 j) y0 _
它是欧洲王室间馈赠的最奢侈国礼。; E' X# _4 o6 o2 [7 u) l2 S
9 e# T0 p" Y+ X2 D
公主出嫁时最高规格的嫁妆。
+ J# \( _9 R9 _/ V
' F' Q6 T1 I2 I) F2 }5 L1 i皇室贵族间拿来攀比炫富的对象。# W5 s- L  `% [+ k: p
* k2 \6 Z4 ], X7 ?  F9 U
19世纪英国贵族用中国瓷器喝茶的生活场景
  u$ W/ h& R! C2 M" Y; U& m" s  {
欧洲苦于无法破译瓷器独到的制作工艺,只能一掷千金的竞相购买,而我们就此雄踞甲方的宝位,垄断世界贸易达1700年之久。
9 _; A4 Z% \: f$ Y) V3 N& B* ]" z( e0 B* Q- e( D9 o
唐代行窑白瓷瓶
! z6 x  d0 W5 w; h) R. h7 p' R
瓷器的大量外销,始于唐朝。
. |7 {/ O* e* l( T8 Q8 D7 u- g
% T% a3 w# w/ G# X! y4 r& @当时作为世界第一都市的长安,聚集了超过20万名外国使臣、传教士和商队。5 f  }/ Y  o& V: Z- t

! m9 q# k5 [. K3 t( ^8 [1 `; R他们惊叹于青瓷“色如青天”“温润如玉”的朴素质感,大呼:东方是文明,而我们才是野蛮。/ X! O# L5 ^' r" [% F6 x

) U# W8 k5 M; q  J( M$ u
隋唐年间越窑青瓷纹瓶
) q8 f8 {& _+ R, Q
瓷器的大量出口,让全世界都记住了它的产地昌南镇,也就是后来的景德镇。于是按“昌南”音译成的“China”就慢慢成为了瓷器和中国的代名词。
% a: R2 P' x! j- j$ t* r
" j; R  }% ]! @1 @9 i
龙泉青瓷碗

1 |$ f' D3 j0 J- c% I宋代,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技艺铸就了一种瓷器的传奇——龙泉青瓷。
) O7 h4 ^7 n# \  A; k
& v* }, D/ h8 u/ e3 s0 r
龙泉青瓷瓶

! J( b2 }- H9 u: |& F没有任何绚烂图案,以素为美的龙泉青瓷广销海外。
1 o& {. N5 H. ], D/ w, H
7 B0 g/ g- K9 v' U传说同作工匠的哥弟俩,因为弟弟嫉妒哥哥的才华,在哥哥釉料里加了很多草木灰,结果烧出来的青瓷竟带着各式各样的裂纹,像冬日破裂的冰面,看似残缺,实则另避蹊径,这无意间成就了日后著名的哥窑和冰裂纹青瓷。当然弟窑的名气也不小,它就是刚刚提到的龙泉窑。2 y! t$ B& b# Y& v  u4 f

% z$ W  J; Y2 I0 z/ f" \) H" y$ E3 h
哥窑冰裂纹碗

& A( o- c1 ^0 Z+ Q元朝的疆域广阔,伸展到东欧、西亚,方便的国际交流给瓷器工艺带来了新的灵感。波斯人没有物尽其用的原料“苏麻离青”被我们的祖先带回,杂糅交融,创造了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青花瓷。
( q( G9 i* T8 e: f3 I# c1 Q6 p. g2 G4 ?; Z# a5 f
明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拍卖成交价907.2万人民币
6 E4 p' n. z: Z
随着订单的水涨船高,聪明的能工巧匠们制造了更符合欧洲审美的瓷器,明清开始,五彩斑斓的绘画瓷大量涌现。

) \) N& l& p. Q. z

! j' Z& _! g6 X& ~/ K+ w
乾隆粉彩莲瓣葵口碗

- `4 x/ m" S% u. I$ i1 w
( a5 q" v# T1 N/ b. P
清乾隆粉红锦地番莲碗,现存于台北故宫

/ R' u' j) ^1 [+ y
明洪武釉里红瓷瓶

9 ?+ I) z- c& s) |$ b
绘画性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青花,五彩,粉彩,层出不穷,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创意将席卷世界的“中国热”推至顶峰。
1 ^; C  V) Y4 D7 \! J. {/ r+ g/ i& c
清瓷胎画珐琅
/ |/ s3 E7 b' S3 ?0 J
仅18世纪百年间,就有至少六千万件瓷器销往欧洲。

  {- `/ u5 s1 O' ^6 F3 m) `/ u
清珐琅彩瓷器
5 B4 s! m# [, Y. E, Z) N7 D
瓷器细腻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让整个世界垂涎欲滴的同时,欧洲无以计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也纷纷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试图破解中国制瓷的秘方,他们坚韧不拔地在探索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几个世纪,然后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 z, ], v3 P. ~0 N3 J1 @, E
宋汝窑莲花温碗,现存于台北故宫
2 ?: g. h# n( s" n3 J/ G
开始,他们觉得温润如玉的瓷器手感上和玻璃相近,于是他们天真地认为这一定是玻璃糊的,以玻璃工艺见长的欧洲人兴高采烈地开始了不断的尝试,然而耐不住高温的玻璃,一加热,便化了。

2 {9 V7 O3 Q4 U7 X' `2 \+ U9 i
宋代定窑瓷碗

/ M- Z( i9 d% a/ M$ ~2 k* A
后来,孤注一掷的欧洲人觉得中国瓷这么贵,一定是金子做的。他们兴致勃勃地烧完了一座又一座的金矿,却一无所获。
/ q) O( M$ p! g/ x0 m6 Q1 w- v
宋钧窑瓷碗

: X1 A4 U) G- v5 ~+ J3 i: K
直到一个叫殷宏绪的人出现。

' N7 ?$ M# }1 P0 P( k+ X殷宏绪是法国教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苦心在景德镇卧底,一蹲几十年,与村民和工匠同吃同住。他将自己多年的观察先后写成两封信,详细记叙了瓷器制作的秘密,寄回法国。
3 a; G2 I9 S* P7 F" w
1716年,法国《专家》科学杂志刊登了他的信,整个欧洲轰动了。
  p+ ^6 W; M7 }( L6 K" |; y5 }4 v5 R+ v
哥窑冰裂纹碗

; D0 _& E0 d$ _) B) K4 G6 v5 W: M
欧洲人终于知道,原来千百年来他们犯了致命的方向性错误,这一切根本与玻璃和金子无关:

0 @2 {' h( T9 {0 R6 g3 p; l2 I5 p/ p“瓷石是瓷器的肌肉,而高岭土则是瓷器的骨胳”
  Z; y2 t$ H8 ~, V4 h* @
殷宏绪说,将瓷石和高岭土提炼后按照特定的配比糅合后,进行1200-1380度的高温烧灼才会制作出如此晶莹剔透的宝物。
9 M2 [5 v5 q- O8 `自此,中国制瓷的秘密不再。
& X+ }; J4 o  v9 [) X' \) V
清康熙天蓝釉百条缸

% u8 s/ u! x; g2 U7 l
24年后,德国麦森瓷厂成功烧出第一只瓷瓶,欧洲终于开始了自己制瓷的时代。并以三百年的时间,迅速走完了中国瓷器几千年的探索之路。
4 F0 K  l7 y6 \3 F! ^
随着近代中国制瓷业因技艺失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日渐式微时,欧洲、日本、美国却扶摇直上,垄断了高端瓷器的市场,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China,已沦落为仿品、赝品和劣品的代名词。
6 m0 m. ^: A/ f9 H
逐渐消失殆尽的瓷都和老工匠
' @2 p# i( g5 R3 z  }& n6 H- ~
是不是我们的步伐太快,来不及慢慢学艺,等不及推敲和思绪,什么都等不得?
+ j0 n* d; z+ |% R, X1 F
是不是我们太急于求成,不再有人秉持72道工序的匠人精神,去耐心地精雕细琢?
# T3 ?) C: v; Q! ^, r1 I4 d  B
是不是我们淡泊的心境已不再,被金钱和权势蒙蔽了双眼,忘记了最初的初衷?
' v- v- d5 k  C6 @  N
# M0 d& S/ ^  o! h
7 _7 _/ \$ L* @4 u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世而昨非。
) Q  ?2 e  v4 S; g: |3 H& S1 b. s+ Q
我们惊叹于古瓷拍卖高昂的价格,也无奈于衰败惨淡的现实。
- O0 N8 i. r0 S9 |8 Y3 j; q4 ~
今后,中国还能做出惊艳世界的奢侈品吗?

, D$ ]6 T( _7 T% l1 G9 O0 `来源:视觉志                                 作者:CC( p  u5 U; \( w
" K) M7 B6 R  k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246-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