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z1 o& E: P: o& C( `9 h* g, e, U; V * |7 d4 r+ D8 r3 c6 l2 w! k
一个厨师学校教师眼中的托福口语...... ! Z5 {) U" w- g* Q8 `) o
+ O9 l1 O. [# c( v( x* y' ~2 s3 ?" G$ i, _% Y: A6 \1 C
“新东方”这几年总是被认作是厨师学校,加上我是个高级吃货,总觉得食物不仅仅是果腹的工具,更应当升华成一种我会用自己品味美食的维度去拿来欣赏的美好事物!0 n! t0 S! F3 j3 {% t/ a9 X
4 e6 H' T5 f4 L' u9 }" ~* X言归正传,作为一个从业超过7000小时的口语教师,当然也会用这个标尺对我所教授的托福口语进行一番剖析。依我看来,托福口语的评分标准完全可以通过平日我们界定美食的“色香味”的标准来解释。
* r+ w- f3 U4 d; ]8 e, {: s) l
7 D/ O& H3 M5 n色 Q9 E! F4 B; ~) o3 Q/ v l8 V+ U
色——指的是食物的颜色是否能吸引人,要漂亮,这是人们对食物的第一印象;这个通常在我们的口语评分标准中体现在我们的表达(delivery)上。虽然我们对于一道菜不能仅仅从它的色彩而得出最终的结论,但是如果色彩不够耀眼,还是无法勾起食客的味蕾。一个优秀的表达,应当是流畅的,无添加的(尽管坊间流传着只要你用well,you know,就可以挽救口语表达的谣言,不好意思,这真的只是一个谣言)一个好的流畅度应当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试想,我们每天在嘴边讲的话卡壳过吗? : h7 X7 ~: [; {6 H8 f k9 U8 N
接着就是语调和停顿。先谈谈语调,我们从小学习的英式英语讲究抑扬顿挫,起伏感较强,具有一种如同musical一般的韵律。而美式英语听起来比较平直,稳重低沉,变化较小,句势通常呈降调。英国人非常注重讲话时人得强调和语气,借以表现自己的身份及教养;而美国人主张平等自由,讲话更多了一分随意和慵懒。所以作为托福考试,我不一味推荐美式发音,但是大家务必确定好自己的发音和语调体系,不要英美混杂,这样的英语如同一道不伦不类的菜肴,考官恐怕是无福消受了。
0 Y( f. D. I) S 香
4 E1 M! s0 L6 F6 T# V香——自然就是食物的香味,香气扑鼻就最好啦,是人们对于食物的第二印象,而且嗅觉也是在人类记忆中保存最久的感觉;这个维度通常可以用来体会口语评分标准中的第二条language use语言使用。ETS通常在口语的语言使用方面,用很浅显的语言来说就是多样性,无论是用词还是用句。一道美味的佳肴闻起来要有丰富的层次,让鼻子有一个循序渐进欣赏的过程,从而香气沁入心脾萦绕于心。 . N# A$ I" ~# Z' E+ R
那么反观口语中的遣词造句要遵循的就是多样性的原则,简单句和复杂句齐头并进,近义词和同义词的替换使用让考官体会到多层次语言展现。当然,过犹不及是我们在这个方面比较容易犯的错误。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中国考生比较喜欢固定的有把握的东西,在考前会自己设计和背诵一些语料。首先,有自己的语料积累,这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撰写自己的语料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避免一些过度复杂的复合句式。复合句式过多,加上我们意群停顿的不娴熟,很容易使得考官在理解我们的意思是产生障碍。
# ~. |+ H$ ]* s) @9 m# y 味
# L0 v' Y# f1 t- p1 M) \1 O0 H味——最重要的就是适口,这就是味了;对于口语的味觉,先从思维方式说起,我们传统的东方思维习惯把中心放在句子的结尾做大量的铺垫,更喜欢说教般的论述。而西方的思维更侧重证据指向型的阐明。当你说你热爱吃牛肉面的时候与其不断的强调好吃,还不如说出手工面的劲道,汤汁的醇厚,洒在浇头上的葱花,这样画面感的语言,足可以征服你的考官。 * Y" @) t: d1 e K; F. Z( k4 T
当然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托福口语task 1&2这类的描述性话题,也同样适用于Task3-6综合类的转述。你听到的信息好比是饭店后厨的各种食材,他们新鲜,琐碎,原生态。作为“厨师”的你在把珍馐佳肴端上桌之前,还需要对食材进行类别的划分和裁剪(去除多余解释和重复性信息),用适当的形式进行烹饪(对一些词性的转化)。最后在上桌之前用合适的食器进行呈现(用适当的逻辑连接词串联全文)。
3 f' I! V0 ^$ S作为被误解多年的“厨子学校”的一名教师,希望我的这点对于美食般的鉴赏,能够让您在舒心愉悦的同时,能对我们的托福口语多一点了解。 ! ^: _- b/ M- A, ^+ C
& E5 E9 f* L4 ^
9 m9 P0 K3 I( |2 a; P1 B推荐阅读
/ u T3 p" z- O5 @, i: N0 _6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