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世上有些事, 虽然难, 可总得要人做。
敦煌的女儿
那年,
大漠的风沙吹得正紧, 她来了,看了一眼, 说不出一句话。
25岁的樊锦诗, 出身优渥的江南女子, 风华正盛的北大高材生。 她本该有无限的人生, 却因了这一眼, 注定寂寞沙洲冷。
“我本来没想留这么久的, 我给自己算了次命, 我的命就在敦煌。”
1962年,经学校安排,樊锦诗和另外三名考古专业的同学,来到敦煌文物所实习。
小姑娘第一眼见到敦煌, 就被敦煌石窟的壮丽大美, 深深震撼!
莫高窟第130窟 ![]()
佛像庄严, 气势恢宏, 每一尊都好像有自己的情绪, 让人心生敬畏。
![]() 盛唐 第384窟 ![]() 禅定佛 北魏 莫高窟第259窟
满壁风动, 天衣飞舞。 整个石窟像要在天女的 水袖中飞旋起来, 如梦似幻,令人魂牵梦萦。
飞天 西魏 第285窟
“哎呀,好像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宫殿,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几十年过去了,樊锦诗一口吴侬软语早已被西北的风吹硬,但谈起初见敦煌的美好,还是满眼柔光。
美是真美, 但研究所的生活, 那是真苦啊!
一天只能吃两顿, 房子是泥块搭的, 炕是土的,桌子是土的, 连坐的凳子也是土的。 还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
更别说洋厕所!
一次,她半夜想上厕所,刚出门就看到两只绿绿的大眼睛瞪着她,她吓得心惊肉跳,以为碰上了狼,慌忙逃进屋内,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出门,才发现那不是狼,是拴在屋外的驴。
城里的娇小姐, 哪里吃得这样的苦!
父亲十分心疼女儿, 一度写了一封长信, 请求校领导不要把她分配到甘肃。
“父亲写了封信寄给我,让我一定把信转交给学校领导。我没交给校领导。因为自己既然已表态服从国家需要,服从国家分配,怎么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呢?”
以樊锦诗为原型塑造的雕像:青春
“同意去敦煌。” 这个弱女子, 用一句轻轻的承诺, 承载了一位北大学子, 半个世纪的社会责任和学术理想。
身前是茫茫大漠, 和满怀的理想, 身后是不舍的父母, 和等待的恋人。
彼时,樊锦诗已经有了一个在北大相识的恋人:彭金章。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大学工作。
一次,彭金章千里迢迢跑到大西北,看望他心爱的姑娘,却一下傻了眼:“吃的是那个样子,哪像上海人,哪像在北京读书时候的样子。”
虽然昔日的娇俏不再, 但彭金章却分明从恋人的脸上, 看到前所未有的坚韧和幸福。
1967年, 樊锦诗与彭金章结婚。 这对新婚夫妻便开始了, 长达19年的分居生活。
期间,樊锦诗的两个孩子都出生在大西北。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彭金章并不在身边,待接到电报,他坐火车、转汽车,挑着担子赶到敦煌时,发现儿子还光着屁股,等衣服穿。
二儿子出生后,樊锦诗将大儿子托付给河北农村的姐姐照料,当他五岁的时候,樊锦诗去接他时,她已经认不出这是自己的孩子,而儿子也不知道叫妈。
对家人满怀愧疚的樊锦诗, 不是没想过要跟他们团聚。 可机会真的来了,她却犹豫了: 世上有些事,
虽然难, 可总得要人做。
彭金章早就看出了妻子的心:你不能来,我就过去。
20年前,年近50的彭金章与樊锦诗终于在敦煌漫天黄沙和绝美的洞窟前相聚了。
从武汉大学到敦煌研究院, 从商周考古到佛教考古, 他牺牲了自己的安逸, 只为成全妻子的敦煌梦!
1998年, 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 这副重重的担子, 就这样落到了她的肩上。
但一个大麻烦也随之而来:98年左右,全国掀起“打造跨地区旅游上市公司”热潮,有关部门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
樊锦诗心急如焚,但她的态度很坚决:莫高窟是国家的财产,人类的财产,不能拿去做买卖。
60岁的樊锦诗四处奔走, 终于顶住了各方压力。 “如果莫高窟被破坏了, 那我就是历史的罪人。 我们没有权利 将留给子孙后代的文化遗产, 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然而抢救下来的莫高窟, 情况却不容乐观。
莫高窟日常接待游客的理想状态是3000人,可两年黄金周,日接待游客曾超过2万人。
每一个游客都会影响洞窟内温度、湿度、空气的变化,而这会加速壁画的退色,盐化。
“莫高窟迟早会消失, 但是我希望它慢一点。”
2003年, 莫高窟在国内首创了 “旅游预约制”, 入洞人数得到有效控制。 “这个樊锦诗,有钱不赚,真傻!”
可樊锦诗硬是横下了一条心:我看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傻人做的,没有点傻的精神,是做不成事情的。
2003年, 研究院正在搞数字化。 樊锦诗还琢磨着,
莫高窟能不能也数字化, 让游客在洞外就能观看? 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 减少游客对洞窟的损害。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当时的技术是远远达不到的,时年65岁的樊锦诗,对高新技术更是一窍不通。
在黑暗的洞窟里, 都能摸索50多年, 还有什么事情, 是这个女人做不到的?
十年,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打磨和坚守,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高清球幕电影《梦幻佛宫》终于问世。 电影在石窟外放映,却一样可以让人感受莫高窟内的千年惊变之美。
2016年4月,
网站“数字敦煌”上线。 30个经典洞窟、 4430平方米壁画, 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在方寸之间,
领略敦煌之大美。
更重要的是, 这些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瑰宝, 终于可以借由高科技的力量, 容颜永驻,永垂不巧。
2009年,樊锦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很多媒体去采访她,她总是摆摆手:
“多写点敦煌,少写点我。要不是敦煌人家知道我是谁?那不是我的荣誉,那是敦煌的荣誉。有一天我成灰了,历史在这儿。”
25岁只身前往敦煌,
30岁在动荡中保护敦煌, 40多岁敦煌终于通电, 60岁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76岁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竣工··· 樊锦诗的一生, 都献给了敦煌。
“如果我死时, 让我留一句话, 我就留这句: 我为敦煌尽力了。”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艺 非 凡 | 极 致 生 活 方 式 发 现 者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580-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