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3 w; r4 R, S! q5 F) b/ K《雾里看花》中的那句“借我一双慧眼吧”的歌词,用在如今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十分贴切。自2011年8月12日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撤销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的公告》,阻断了正式和官方的艺术品鉴定途径后,“金缕玉衣”骗局、“王刚砸宝”事件相继发生,而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民间收藏热潮的兴起,艺术品鉴定乱象更是暴露殆尽。8 T6 e$ c5 n% d) f* u. b+ T
![]()
5 p$ @9 f+ f; B/ d7 e规范不严,骗局层出) i/ o5 Z) }. Z6 V
如今的艺术品鉴定,既不看年代是否悠久,也不看文化底蕴是否深厚,往往只要出钱就可获得艺术品鉴定证书,不但可以立刻包装成宝,甚至还可以指鹿为马。在北京琉璃厂、潘家园等地,艺术品鉴定机构随处可见。任何一幅假画、一件假古董都可以花钱买个权威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 0 x+ k4 n$ P; l# Q. }; t
+ u$ q5 ^- O1 {. f* l$ K 在保利拍卖行撤拍钱钟书3封书信事件中,有2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长魏同贤指为伪造,对此保利方面表示:“相关拍品已撤拍,不予回应。”国内艺术品、文物造假与鉴定黑幕已经严重危害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些专家、学者、艺术家、拍卖公司贪钱图利昧良心,在利益驱使下踏入泥潭且越陷越深。
2 D# p9 c8 I r# \' z/ n. E 2 ?- F1 j5 H- {0 x' j- t8 v+ ^
- m; y# y, f& I! B9 y" @; p" k
![]()
+ e# ], i3 S5 K: Y+ F) `4 h% _: K) n2 C) X6 F8 `+ ?7 @! f0 M' T
8 V% P$ ^% X `) d1 M# T/ l
' m1 c& F! P' s% S3 Q同样,金缕玉衣的惊天骗局,更使得艺术品鉴定一度被人唾弃。本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的金缕玉衣(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而原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的金缕玉衣则是用找来的一堆玉片,请来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牛福忠串成,进而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5位专家,在装有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便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最终使得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了银行7亿元贷款。* [0 D- o; z5 H( y
![]()
% a6 m8 H- [2 I0 F. g![]()
" `. U% L, O9 W; O1 M& c! f
& }& X- O8 i# k1 c) K6 @. i. f9 Y6 q% H$ i, f" C- F
2012年年初,一款汉代玉凳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2.2亿元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时隔一年,关于这套玉器真伪的争论突然爆发。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公开表示,他在电视画面上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所谓的汉代玉凳就是2010年产自邳州市,由玉雕艺人制造的高仿艺术品。2012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学员联名发表关于徐悲鸿油画造假的公开信,矛头直指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交的名为《人体蒋碧微女士》的徐悲鸿油画,信中指这幅画只是当年他们研修班的习作。. v: z- L( H1 l9 q
![]()
4 q' o. ]$ t; l; |7 w" k1 M道高一尺,监管跟随
1 s& z6 @5 w4 t( O+ x/ i8 [! x+ i 除了利益的驱动之外,鉴定的难度到底在哪里?“眼学”曾是鉴定艺术品的主要手段。在高仿品还未大量出现之前,凭借鉴定者的经验、学养和阅历,根据文物的器形、纹饰、款识等特征判定真伪的眼学,准确率还是很高的,很长历史时期内能够为收藏者把关。但时代已变,发达的复制技术让仅靠肉眼来判断艺术品真伪的专家们不知所措。实际上,近现代书画遭遇造假技术更甚,“就连吴冠中的油画或水粉都可以打印出来,而且具有立体效果,现代科技已经达到了肉眼无法分辨的地步。”一位资深的复制专家称。
: Z5 C4 Z6 T. k# ^* H; g
! z6 e }" ~) b- {, h, v ![]()
% j1 j! }, Y% b. {) u 对于艺术品鉴定,长期以来存在监管空白才是问题的源头。随着民间收藏市场的扩大,官方与民间鉴定机构一直处于博弈的状态。目前,官方对这个监管空白开始重视起来。文化部近日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文化部关于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称文化部将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陕西等地开展艺术品鉴定管理试点,研究艺术品的鉴定、评估等艺术品市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管理方法和制度,规范艺术品市场秩序。( K6 O3 S( V/ n/ I9 {8 i
, a5 d7 V+ s B& M
2 H6 c. j/ N% B8 o$ c. M5 C
目前,政府推动的主要为在世艺术家作品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应的鉴定工作,是在建立基础,以面对未来的鉴定和估价业务。对于古代、近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器物类文物的鉴定,尚未找到好的方案和备选机构。这对当今艺术品市场的鉴定评估工作将起到一定的探索、规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品鉴定体系,此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各种科学手段引入鉴定机制,然后分级建立服务民间收藏和文物交易市场的鉴定机构。
- o# u, R. A8 Q# ]8 \ ![]()
! a" A, i. \/ s& \8 J* }" E# J* I5 V, R法制思维,规范发展- A, H. e! \% V3 Y! J! |: D4 V
从规范发展的长远目的来看,艺术品的鉴定离不开法律的约束。从法律的角度可以思考,艺术品鉴定的核心是通过鉴定活动反映被鉴定艺术品的真实价值。这需要设立适当的程序,让那些具有鉴定能力的人士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去发现和表达艺术品的真相和价值,创建一个规则和机制。
! G' }" A+ T k 针对市场上普遍存在的鉴定结论和鉴定收益利益挂钩而导致鉴定结论不可信的现象,应当对症下药,即从立法上割断鉴定结论和鉴定收益必然联系。正因为在艺术术品鉴定领域完善的立法依旧缺位,使得该领域无章可循、乱象丛生。必须以立法的形式来定位、界别和规范。
; D) ?3 t. }, C) p
; y; A) {; s; x9 i4 U! P; C% t % |, A" Y1 {' [$ l# w: v6 r
建立和完善艺术品鉴定的市场监管机制,首先可设立艺术品鉴定的主体资质和准入标准。艺术品鉴定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丰富经验人士担任的工作,必须要有合适的主体,而这个资格的授予应当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对于鉴定机构的人员组成、设备质量和资金规模等都要有适当的要求。其次鉴定应当程序和公开化。艺术品鉴定应当设定国家和行业的规定程序并严格遵守。鉴定的程序和内容应最多限度的公开,即使涉及到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也应当在相关当事人之间公开,以公开的形式保证鉴定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客观、准确、充分的披露。通过实现相关当事人的知情权,从而保障交易各方的决策具有准确的客观基础。最后,还需阻断鉴定结论的利益驱动。艺术品鉴定的目标是追踪艺术品的内在真相,凸显其客观性,必须从机制上予以正确定位,阻断鉴定结论的利益驱动,避免艺术品鉴定结论偏离真相并强化执法力度。
; L2 ^. ~& I" |2 U ![]()
" Y* J+ y# Y8 B. o 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执法也离不开有法必依的法制理念,强化执法力度必须民事、行政、刑事执法三管齐下,通过多层次、高标准和规范化的手段来维护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健康运营,保障艺术品交易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推动艺术品交易的文化功能,丰富民众的精神修养。
) U$ K) n2 X, N$ L! C 未来,文物艺术品市场上的鉴定工作,除了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以外,社会上更为信任的是几大拍卖行以及少数民间的收藏家,但这些机构或个人一般不会对外开具鉴定证书。目前对任何古董文物都敢开具鉴定证书并收费的一些民间机构的鉴定水平很值得怀疑,随着鉴定的进一步完善,这些机构将逐渐淡出这个市场。市场还无法否定艺术品的投资价值和功能,但也希望艺术品交易市场能够更加凸显文化熏陶和道德感化的功能,因此必须在呼吁法制的同时唤醒和倡导道德的力量,让艺术品市场来营造真正的艺术氛围。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075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