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W- i3 U8 @$ N# X$ H! e 因被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出任运输部长,“赵小兰”这个名字再次受到国人关注。 g+ g0 c& Q7 R! C
+ |7 v7 n7 G9 b/ ^, c6 i( B 自从15年前,被小布什前总统提名担任美国劳工部长,成为第一位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和亚裔妇女后,赵小兰就一直是位传奇。
) m9 T5 Z* O2 t % a( S ` t# j% [& W
但抛开身上的政治光环不讲,赵小兰更让人咋舌的是她整个家族的奋斗成果和背后良好的家教——她的父亲赵锡成先生白手起家,创建了美国福茂集团,是杰出的航运企业家;母亲朱木兰女士半生时间都在照顾家庭,却在53岁时以两年全勤的纪录拿到了硕士学位;赵小兰和她的5个妹妹全部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其中4人拿到了哈佛商学院文凭,工作之后,每位都是各自行业的翘楚!
6 d9 _ g! o& |! V6 u 难怪老布什总统当年接见赵锡成先生一家时曾对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建议说:应该向赵小兰的家长学学怎样管孩子——要知道,芭芭拉女士可是美国著名的贤妻良母。
$ O/ n. M4 i: ]# |
, x; J; } C7 V- P6 f" } 她的父母:
$ @4 d, s8 r9 n+ N3 Q- |1 _5 Z7 D- ^0 l 可以为孩子自我牺牲,但并没有忘记自我成长- ?" T t4 [+ O% Z! c' S2 n
美籍华人作家作家刘墉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 q F" ]/ r4 h+ X, n2 T 1981年,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50岁左右的太太。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遣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她是正式研究生。我们称她为"赵太太"。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
, f, K# g7 t1 D6 l, }3 p" H 时空从1981年的美国倒回到20年的台湾——1961年7月的一个晚上,一位年轻妈妈带着三个幼女登上一辆开往高雄的夜车,然后从高雄搭乘货轮,穿越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经历了整整37天的海上颠簸,终于抵达了纽约爱利斯岛。对于极少出远门的母女四人来说,这37天的艰辛不言而喻。
$ ~6 w# e9 E$ w* k6 c. R# f: u 这两个故事中的女主角都是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N1 Q- [9 @2 L. {
; r H6 p9 Y" H7 a+ j' l
(朱木兰女士) ! h. f a9 J9 y- K
朱木兰出生于安徽一个很有名望的家庭,父亲是德高望重的律师。她青少年时期曾在南京一所教会学校就读,但因为战争求学被迫中止。直到51岁那年,6个女儿都长大成人后,闲下来的她终于有了再次走进大学课堂的机会,并在两年后以全勤记录拿到了纽约圣约翰大学的学位。对于母亲的努力,赵小兰女士这样评价:“我的母亲终生都在学习。”6 U* S. j- @4 B$ }1 G: L0 v) b
朱木兰的丈夫、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先生则是位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5 r/ y j/ J& ]! u/ |5 b
赵锡成出生在上海嘉定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位小学校长。1946年考入交通大学航政系,1949年12月初到达台湾,为了寻求发展,1958年去了纽约。
& k0 C4 j9 o5 d+ ^' }
?5 [. [2 ]( A# L0 s/ v0 m4 K+ r' M (1953年初,朱木兰女士携女儿小兰探访当时在“慈云”轮上担任大副的赵锡成。)4 t4 B7 Y- t0 |
刚到纽约时,赵锡成跟4名中国学生合租一套房子,因为租金给得少,他只能睡在沙发。为了生存,他同时打三份工——在纽约招商局代表处有一份待遇微薄的工作,又在“复兴航运公司”做兼职,还会挤出时间到餐馆打小时工。就算如此忙碌,他还不忘去大学深造。
2 S6 _! r$ G0 a' |6 f# K 8 M% R# N4 a9 ^9 W: ?1 X5 P5 j
(赵锡成先生) - h: Y/ z* e; E1 J& G. c
纽约皇后区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是一家人团聚后开始“美国梦”的起点,这套房子的租金占到了赵锡成1/3的收入。尽管生活非常拮据,但夫妻俩始终坚守“改变命运要从自己做起”的人生准则——他们以身作则,晚餐后绝不在电视机前多花时间,赵锡成会坚持每天回家后给孩子补习英语、讲美国文化以及办公,朱木兰则会跟着孩子们一起读书。2 F! g. X' `4 R) d$ G4 t: ?, S+ S
每逢周末,夫妻俩会带着孩子去户外长知识。博物馆、植物园、中央公园、帝国大厦、自由女神、科尼岛……这些都是免费的观光景点,但却给了孩子以及刚到美国打拼的赵氏夫妇打开了一扇扇了解美国的窗。
& s1 M& n; Y" R# e! M; S 5 U: T8 Y+ n% v% x) `* I5 A& ?
1964年完成大学深造后,赵锡成在纽约创办了做国际航运和国际贸易业务的福茂集团。一家人的生活条件逐渐有了好转。0 \/ X( V) P; j3 t) \
赵小兰的父母是成千上万第一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缩影,他们有过非常艰辛、艰难的打拼历程。在育儿观念上,他们像大多数中国父母那样,为了下一代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不计代价地自我牺牲。5 K: w% a, K2 a& ~5 l; K' }
但他们又不同于大多数“望子成龙”的中国家长,因为自己处境艰难,于是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逼迫孩子进步,却忽视了家长自我成长的重要性。相反,赵小兰的父母始终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保持自己和孩子共同进步,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他们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我。% f1 W) P& d1 n8 X7 d
因为有了这样积极向上的父母,赵小兰的童年环境宽松、愉悦,安全感十足。这正如赵小兰对父母的评价:“他们为整个家庭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安全感的环境,所以尽管生活很艰难,我们也从未丧失我们的乐观态度,我们从没有想过会永远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我们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而且最终我们会战胜困境。”
, X8 j$ G# ~! C: o1 s3 x3 M 她的家教:
/ C+ H5 T2 F" N- G7 J4 L 她是被“富养”的女儿,但“富”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 h4 S2 u2 R R; a+ H0 T 赵锡成先生曾说“六个女儿,加上我太太,我们家正好是七仙女”,但这6个小仙女过的可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女生活。相反,她们的童年如同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那7个受到上校父亲军事化管理的兄弟姐妹一样,相当有组织有纪律。
; y& C6 t2 Y0 e5 u) x5 C
0 j$ N. o6 k* [' }5 k% H0 e (1980年代,赵家温暖幸福的全家合影) ; K# Q- Z' a' K8 k% g# j
当赵锡成的公司渐渐走上正轨后,一家人的生活条件也随之有了改善。可尽管请了管家,但朱木兰却规定,5个女儿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她的道理很简单——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太早就受人伺候,会很难学会独立。
! C) S8 o+ L# j# n! g: s2 L 赵家的居住条件从当年拥挤的一居室变成了拥有2亩花园的大HOUSE,但5个小仙女不仅要打扫自己的房间,每到周末还需要帮助整理花园、草坪,检查和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前那条长达120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都是五姐妹在父亲指挥下自己铺成的,吃苦耐劳的动手能力绝不输给男孩。$ q4 W! J5 O9 c6 {* }: f/ ~
在朱木兰女士看来“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管家,才会觉得家是属于自己的,才会更爱家。”
9 H, }+ g- F+ l 对外,朱木兰还定下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家中请客、长辈来访时,孩子们不上桌,但一定要出来见客,并且伺候客人茶水。所以每当赵家宴客,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还要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对此,朱木兰的解释是:“人生并不是读书便足够的,招呼客人,可以让孩子们学到很多待人处事的道理。”
3 |8 Y9 j) ?3 z. \, V 对于父母的管教方式,赵小兰说,她和妹妹小的时候“不见得喜欢”,但长大成人后想起来“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所以当三妹赵小美结婚当晚的家宴上,你会看到,时任美国联邦政府运输部副部长的赵小兰亲自给亲友盛饭的画面。) }/ B0 ?8 K# S0 @
6 I- d# A6 P9 l, P
不仅有良好的行为教养,赵锡成和朱木兰还给女儿们从小灌输量入为主、不做金钱奴隶的金钱观。赵家虽然日渐富裕,可女儿们在外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因为父母希望她们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 N* \( Q. ?( C3 c/ y v3 R
尽管推崇节俭养孩子,但在培养女儿这件事上可是一点不含糊,每年暑假和圣诞都是赵家全家例行远游的日子。届时,朱木兰会“大放手”,制定整套出游计划、到买机票、订旅馆等等事无巨细都由女儿们“当家做主”,朱木兰和赵锡成则全然听从女儿们安排。
; k r" {5 K9 t, f% I 赵小兰如今弹得一手好琴,高尔夫球、骑马、溜冰这些所谓的贵族运动都不在话下,这全靠母亲不计成本的培养。在朱木兰看来,虽然推崇俭省,但孩子想学的东西绝对不能省,但她又有规定——“如果孩子如果决定要学,就有责任要学好。”
- l$ `$ b b- ]; m 了解到赵家的教育理念后,刘墉曾这样评价:“我相信,没有那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J4 X: [ \- c) M; L. z
我们总说“女儿要富养”,赵小兰的家教鲜活说明了“富养”的正确打开方式——赵家的“富养”不在于多么昂贵的物质,而在于精神层面的培养——他们让女儿从小培养了良好的自律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开眼看世界的机会,这些才是对女儿最宝贵、最持久的爱。5 w2 o x: e8 t' [
她的蜕变秘诀:
) G4 K* y' ^& I& i5 b' N 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心; }( B- S2 k& b. Z( M
从刚到美国时一个单词都不会的华裔小女孩到哈佛商学院硕士,从第二代美国移民到第一位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赵小兰这一路蜕变的最大秘诀就是——永远保持好奇心。这颗好奇心从她刚到美国3个月后就开始“工作”了。
1 i' U) s( H4 e! r 到美国3个月后的一天,赵小兰正跟妹妹们在餐桌前做功课,突然门铃响了,但那时赵家在美国没有朋友、没有邻居,他们很好奇谁会摁门铃?结果一开门,一群小魔鬼小精灵装扮的孩子嘴里碎碎念糖就捣蛋"。赵家人以为是强盗打劫,很害怕,于是把糖果、面包一切能吃的东西都给了他们。后来才知道,那天是美国万圣节……/ e1 I% C. J9 u/ y( d
( N6 k& ?, H; W8 Q+ W7 S; G" n( G: } 这个经历让赵小兰有了探索美国文化的好奇心,于是第二年,她和妹妹们成了那一片最成功的“小捣蛋”,要到了最多的糖果,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 I0 Y# z( r& Q. g: X 与好奇心有关的故事一直伴随着赵小兰,也让她走上了一条非凡之路。4 P8 p, e7 R* c
1979年从哈佛大学商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赵小兰首先进军的是银行业,并在随后的几年中脱颖而出担任了旧金山美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副总裁。! x+ J6 c9 N; h) a
父亲希望赵小兰能继承家业,从事海运商务,但因为在银行当职员时就对美国联邦政府感到好奇,于是1983年,赵小兰向白宫递交了一份"实习生"申请表。没想到竟成为1983年度13名"白宫实习生"中惟一的一位华裔。7 b* G! T8 `* e( j
在那个年代,对于许多亚裔来说,谋得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已属不易,将一生的事业投入美国政坛主流显然是一种冒险,然而,赵小兰最终还是选择放弃高薪、开始冒险,因为她对美国政府在做什么很是好奇。
i" c9 A9 E. W& Z [8 O; h1 o# } 她从里根总统的内阁里充当一名职位很低的职员做起,有了与内阁成员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共事的机会,从而初步体验到这个世界有多大,“它每天都在向我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我每天也都在学习新的东西。”
# N, j) ?: t: v. l
B$ \! F5 l4 n* k K h 赵家一家6个女儿,即便身处美国这样的自由社会,赵小兰和妹妹们也免不了被周围的人泼凉水,“他们说我和妹妹会让我的父母花掉一大笔嫁妆钱。”这种“刺激”让赵小兰和妹妹们总是激励自己:“把自己当女勇士看待,就像花木兰那样,让我们的父母以我们为荣。”% k( i( q! O/ W1 W4 A+ l+ U: V& @
姐妹们成功的背后,除了良好的家教和自身努力外,那颗始终在线的好奇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很幸运有一对开通的父母,他们鼓励我做任何我想做的尝试,鼓励我去探索世界,开拓视野,从而真正找到世界的真相。”
) n% ^/ ]. w- R0 h2 X" m+ J/ _2 s' W3 Z; Q
% J+ O2 X8 ]/ W, c5 \% X$ I) ]6 C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1 N7 h/ D; ~5 ?. F
9 v) k* M! Y, p. {6 g4 z9 u1 a/ t; U" m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7289-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