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z$ ^0 {, y* \; e
去看一场艺术展抑或收藏一件艺术品,零距离体味艺术之美已然成为品质生活的标配。面对 “艺术” 这一需要知识储备与鉴赏水准的学问,我们该如何更专业地与之接触呢?这次,我们与艺术策展人、画廊主、艺术经纪人聊了聊,他们从观展、鉴赏、收藏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理念与经验。
( H! v( [, Z Q* C Q5 r% a: a9 b* Z$ ^8 O4 m, d
5 e5 s7 ?' V5 ^2 s- A
2046(劳炜科):资深艺术策展人、撰稿人、文字艺术家。' f6 G9 k5 `+ I5 ?9 ~( c
观展是与自我美学价值的相遇
$ m% }' t9 k4 m- l 预判展览品质
/ c: X7 \4 l" X0 L# { 甄别一个艺术展的优劣,大致有这样几个依据:一看海报信息。规范的展览少不了策展人的身影,有些还会有学术主持人参与。这两个身份的从业者会为展览的学术水准与品质保驾护航。你可以搜索一下相关人士的信息,供观展参考;二看展览前言。展览前言类似于一本书的序言,向参观者传递展览的背景和参展艺术家的特点。通常,一个有品质的展览,必然会有一个言简意赅的前言讲述。倘若前言都不知所云,那展览品质可想而知;三看呈现作品。我的理念是,每个人都不是艺术的门外汉,每个人都拥有天然的美学价值观。遇到自己喜爱的作品,其实不必纠结于所谓的学术因素,深入欣赏便是。- v1 h; r( `( l% j# C4 w
![]()
6 M' `, t# N3 ^" e4 c ▲ 香格纳画廊+ F/ p$ u, H$ V" \$ v9 S
优化择展思路 7 c- \+ b( f" M$ {% M x
一为“按展索骥”。在前往目的地场所之前,先系统了解一下该艺术区或美术馆当时的展情,梳理自己的意愿,而不至于迷茫。二为 “按派索骥”。如果几位朋友都喜欢水墨类别的艺术家与相关展览,那么可以关注专门策划水墨展览的策展人的活动或者关注做水墨类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推广的画廊、美术馆等机构。这样的观展方式,相对来说会有一个系统性。侧重水墨艺术的画廊,有北京的太和空间、墨斋画廊,香港的 3812 Gallery;偏重抽象类、当代艺术的画廊有北京的偏锋新艺术空间;侧重推介青年艺术家的机构,有北京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名泰空间,上海的天线空间等;侧重点在国际艺术风向的画廊,有北京的佩斯画廊、长征空间,上海的香格纳画廊等。- B, Z* x2 c0 Q0 Z$ a
![]()
/ w; f& [6 m5 I7 w# w6 C ▲ 墨斋画廊
/ z' f0 L; D( T# k# B! F4 q& \ 注意观展细节 + O8 C" P' p: t: s5 q3 n
其一,观展可能是一个体力活,穿高跟鞋不太适宜。除了某些艺术展览的开幕式对服装有要求外,其他环境下建议以休闲为主。其二,国有美术机构,如中国国家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等都已实行免费参观,但798艺术区、 M50艺术区陆续出现了一些收门票的艺术机构。所以,前往观展时要有思想准备。其三,由于部分艺术作品容易被液体侵害,通常工作人员都会提醒参观者将饮料寄存或者放入包中,请积极配合。其四,展览现场是否可以拍照因馆而异。依我的个人经验,在得到馆方同意后,关闭闪光灯拍照是最好的方式。
" `. @ V2 T. F6 D5 c 展讯获取路径 $ Y% B; Z( _+ G+ e. B. G% @
●如果你想了解世界范围的艺术展讯,可以登录艺术新闻网 http://theartnewspaper.com
' h% k0 J# p; ? ● 如果你想获悉中国范围的艺术展讯,可以登录雅昌艺术网的展览频道 http://exhibit.artron.net/exhibition0 L1 u. {6 a$ U }
● 798 艺术区官方微信 “798艺术”(微信号:BJart798)每周五都会发布《周末到哪儿看展览》。
! l2 S* V ^ y5 P3 i( C [ ● 一款名叫 VART的 App,可以为你提供展讯和重点展览语音导览服务。2 T/ {8 R; |$ d, x
艺术没有标准答案
7 U3 l% L1 m+ K2 L, b U! f ![]()
6 l6 N$ x- p( @/ t; T 丁浠文:798 作者画廊创始人、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再生产—艺术家制造】发起人。7 J6 e2 ^( v! u7 T9 m
有所为有所不为
7 c6 H& U! [" ~1 L5 w# T% k- z 作为画廊运营者,需要不断发现优秀的艺术家和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守护艺术家的成长,参与艺术史的创造。画廊的职责是维护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长期利益,而不介入艺术市场的投机活动,并时刻关注市场价格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呵护艺术品价格随着艺术家知名度的提高而稳步增长。如果你愿意收藏和投资艺术品,就去合作一位靠谱的画廊主或艺术经纪人。良好的艺术史知识和多渠道征寻各方意见,是获得理性分析的必要条件。对艺术的理解力并非天生具有,对艺术的审美力是需要接触和学习获得的。9 P: T. J, O% G A
/ Y5 [& ^: t/ L/ _* J, }
▲ “安迪· 沃霍尔:接触”:木木美术馆一角。
) H/ N6 ^0 c$ N& s 观展的 “规矩”
: J% @8 _1 q; W9 P 如果你想深入观看一场艺术展,那么下面的建议或许可以成为你的参考。近期在北京798 艺术区备受关注的展览之一,便是于木木美术馆开幕的、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的 “安迪·沃霍尔:接触”。多数观众也许只是能叫出这个名字而已。这种情况下,亲自去看一看他的作品2 S# w! o. D y% C
自然是值得的,一次与作品面对面的体验立即就能让你对这个符号化名称的印象立体起来。这次展览中,安迪·沃霍尔的部分代表性作品首次呈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展览呈现了艺术家的试镜系列、宝丽来照片、墙纸、装置作品《银云》以及1963年创作的试验性影片《吻》。观展时的着装虽然不必特别正式,但一定要得体。当然,观展前对艺术家以及展览背景做一个深入了解是必修功课。
* w! A7 `3 p, N k& K# ^- C ![]()
; k ] T# [- z9 {& B$ k, e ▲ 安迪· 沃霍尔《银云》; q8 L3 C7 u; D7 I4 x
此外,你也得知晓一些新锐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很可能比人尽皆知的大家之作更能引起你的共鸣。按时间成本计算,在群展上能了解到的艺术家自然比个展要多。所以,去一个靠谱的群展十分必要。记得入场时要仔细浏览展览介绍和导览图,至少把作品名称与作者对应上。碰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用心花几分钟时间去搜索一下这位艺术家的资料。你也大可不必拘谨,可以通过工作人员引荐,与喜爱的艺术家深入交流。
) S6 A0 H% q9 ?2 h Y3 v ![]()
2 l. Y H) j3 |+ [# }$ N4 T+ I( j ▲ 安迪· 沃霍尔《公牛壁纸》, E+ ^/ I( b( D( e" k, p3 D0 ?) y
还有一点很重要,别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意思”。在任何一件作品前你都可以向自己或工作人员提出很多问题,例如 “这件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它为什么会动” “它让我想到了哪些生活经历” “这两件作品放在一起产生了哪些好玩的效果” 等等,每一个问题都比 “这是什么意思” 更有意义。艺术不是数学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而你是否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并不会折损它的艺术价值。另外,画廊也不是科学馆,在这里不需要接受教育:你可以大胆说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件作品,而不一定是看懂了什么。, Q8 S; f l `! f# ?
收藏应关注作品背后的人性 - Y9 j: t3 y" p6 J- H7 y( |* `
' B2 x3 R% w8 w$ {7 |
梓杰:艺术经纪人、梓杰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F · SPACE 联合创始人。曾任传是拍卖业务部总经理、市场总监。( B) a1 B6 ~8 ^( O* R* u
你主张的艺术品收藏的理念是什么?
% g3 L, P7 g- J/ _( R7 ^5 W( k3 d( {* ` 作品是艺术家的自画像,我选择艺术品时习惯回归到人本身。艺术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依附于艺术家的人生思考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我更希望喜欢艺术的人,尽量 “不持立场” 地观察作品,不要上来就依据什么理论去站队。要先搞清楚是什么吸引了你。其实只要有思想、现实体验、历史经验和比对想象,你会发现好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 `' ]2 z7 U8 B/ C7 j5 J+ U6 J
收藏艺术品通常要经过哪些步骤?又有哪些平台? N+ P" }3 f, I+ y# c8 j) \
简单说,首先是确定收藏思路,包括学术思路和市场思路。其次深入考察市场,再根据思考和观察的结论去发现、去选择艺术家和作品。然后通过各种途径以合理的价位获取作品。最后系统梳理收藏体系。平台依然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主要是画廊、博览会等。还有几位我欣赏的艺术家,像郭齐、林国成、康好贤和法国的 Pierre Alivon,通过接触和沟通,已经开始了推动收藏的工作。二级市场主要是拍卖行,另外,互联网艺术平台也是一类。
, L/ I9 o/ F; r9 l4 t: D( x* [' H ![]()
O5 O+ F: \0 N% _( @2 V8 M- z ▲ 梓杰工作室曾收藏的高孝午作品《再生- 鹿》
" h5 v4 i D/ ^9 L 给热爱艺术的读者一些收藏艺术品的建议吧。
# r `9 }2 S- r% J ~% {# G$ H 艺术其实没有门槛,喜欢就是最好的动力和捷径。以我为例,我收藏的作品,有贵的,也有具备升值潜力的,首先都是从喜欢出发。我希望对艺术有兴趣的朋友,别太纠结“懂行”这个词。人和艺术作品最佳的关系,是如同家人般理解与拥有,而不是买卖。尽量从自己的直觉出发,别带着过多的世俗眼光去看待一件艺术作品。
4 S3 z+ L) @% J# P 可以举一两个你在业务中的实例吗?9 v! p4 _; v2 U1 t/ [. z& J" E' r
说一个最近比较有趣的吧。我代理的艺术家陈欣近两年尝试在折扇上创作,作品很美也很特别。上周我在参加一场晚宴时带了一把折扇,正好当晚是中国传统戏剧精粹的主题活动,我打开陈欣的折扇作品时,几乎是惊艳全场,后面的经纪和收藏随之而来。6 I- U2 x5 t; t) O4 x/ m. T
作为空间负责人,你怎样推动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 c" i: h8 `. B, d3 N 9月中旬,我有一个新空间F·SPACE 在工体开幕,将以特别的方式呈现艺术家李承九( 韩国)、马晟哲和董鹤的创作。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将空间和艺术家的创作连接起来。8 W6 r" V% U- C' X8 d" {
![]()
3 v% }3 N$ G. F: P$ n8 U* b( w ▲ 林国成:《开门见山- 匡庐》: q. g5 _ y* A' f) e
传统的认识是,收藏艺术品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生活方式,是有钱人的行为,你觉得呢?$ T' ~; d; ?6 |8 ^0 l
我认为每个人身上都综合了很多因素,生活方式说到底是私人的。一个白领或中产阶层的人可以投入相当的财力购买喜欢的艺术作品,富豪也可能对艺术品没有兴趣。我经纪的收藏家里有身价百亿的富豪,也有年薪百万级的白领,他们的喜好和需求各不相同。我工作的目标就是推荐合适的艺术作品,帮助他们树立专属自己的收藏体系,让他们在艺术品的超级游戏里不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近期,我就帮两位藏家朋友各收藏了一件知名雕塑艺术家高孝午先生的作品。
. Z0 s. a5 f6 T0 Z$ ~( B1 x; | 未来的艺术市场是否会趋向于平民化?; f6 N$ P8 [8 _# R- N3 e
当下,接触艺术品的人群前所未有的广泛,和十余年前相比,进画廊、美术馆和艺术博览会的人的确有 “平民化” 趋势,这意味着艺术通过更宽泛的渠道进入了全民生活。对艺术有兴趣的人更容易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易,但还谈不上艺术市场的平民化。我认为艺术永远是少部分人的心理需求,而平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6 }" n; n# B) }
编辑 / 陈宓 撰文 / 劳炜科、丁浠文、梓杰 / @' \9 e6 A2 g$ b4 J/ ~
图片 / Getty、受访者提供 - B9 m2 ] t9 ~" E- s# }' M7 ]
社交媒体责编 / Zac & 杨京 " S6 T, w* ? i s# k& `
; B7 Q' R6 C" z, o
: w/ x- y4 T! q- S( g- r, a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 J' Y, s4 m. v& Q+ f! q6 g" a$ ]& M( v1 G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0575-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