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逐渐攻占热河、进逼北平,故宫理事会要求故宫博物院选择院藏文物菁华装箱储置,开始南运,这批器物后来被称为“南迁文物”。抗战结束后,随即国共之间爆发大规模内战,至战争后期国民政府见大势已去,遂将“南迁文物”汇聚,再次精选。其中17934件陶瓷被分为三批运至台湾,岛内政局稳定后,与其它抵台文物组建成后来的台北故宫。 由于涉及到南迁、运台等屡次大规模转移,所以台北故宫所藏陶瓷被当年的中国文物工作者精筛多次,基本集中了当时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为清宫遗留瓷器中的重中之重。现简要介绍如下:
+ b# Y7 _' |2 s* q* z4 [. U! a, O5 f& f7 ^6 ^
一.台北故宫的宋瓷 不少宋代定窑精品被带到台湾,婴儿枕(图 1 )便是其中之一。同类器物台北故宫存世两件,北京故宫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细部纹样、尺寸等略有差异外,面貌、衣饰皱褶基本一致。带到台北的这件器底还有当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刻乾隆御制诗《咏定窑睡孩儿枕》一首: “ 北定出精陶,曲肱代枕高。锦绷围处妥,绣榻卧还牢。彼此同一梦,蝶荘且自豪。警眠常送響,底用掷籖劳。乾隆癸巳春闰御题 ” 。宋、金时期,瓷枕广为流行,婴儿纹样也深受喜爱,此件造型复杂、流传有序,又有乾隆帝御制诗锦上添花,尤其显得珍贵非常。
D& w {" `, `+ E
图1-1:北宋定窑婴儿枕。 台北故宫藏。 ( {" v! k" y0 z) Q2 a- h+ M, @! N
5 ?3 e" g' P! d2 l* l
图1-2:北宋定窑婴儿枕器底特写。
8 I! o- v6 J: v! A
; u& I' w5 A7 z3 v7 u: ]' Q! I$ h8 i
" o* T' P) x8 s% y+ w图1-3:北宋定窑婴儿枕。 北京故宫藏。
3 f/ @0 h, K& B北宋汝窑青瓷最为名贵,它们胎体细腻、制作精巧,青釉与釉面开片相协调,被后世公认为宋代青瓷的顶峰产品。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存公布于世的汝窑仅 67 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 23 件,北京故宫 17 件,上海博物院 8 件,英国大维德爵士基金会 7 件。可以看出,台北故宫所藏汝瓷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独居全球首位。 在台北汝窑传世品中,莲花温碗(图 2 )以造型独特闻名于世。该器属于当时较为常见的温酒器造型之一,同类器形还见于当时的定窑、景德镇窑中,甚至还影响到了高丽青瓷,但在传世汝窑中独此一件,所以尤其引人注目。青瓷 “ 奉华 ” 纸槌瓶(图 3 )属于清宫旧藏汝瓷比较典型的一件,底部刻有乾隆御制诗: “ 定州白惡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堅銅以鎖,底完而舊鐵餘釘。合因點筆意為靜,便不簪花鼻亦馨;當日奉華陪德壽,可曾五國憶留停。 乾隆戊戌仲夏御題 ” 。因为还有 “ 奉华 ” 两字,因此又名 “ 奉华尊 ” 。 通常汝窑会因胎体与表面釉水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出现周身蟹爪细片,但是台北故宫传世水仙盆(图 4 )中有一件虽然多次施釉复烧,但表面纯洁无纹,在传世汝窑中极为罕见,被台湾有关学者推荐为 “ 台北故宫 ” 十大镇馆之宝。与其它传世品类似,该器底部也刻有清高宗隶书七言律诗一首:“ 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熏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 ” 。 款题 “ 乾隆御题 ” ,印文: “ 比德 ” 、 “ 朗润 ” 。
1 n0 @7 e/ |- \- `图2:北宋汝窑莲花温碗 台北故宫藏。
5 Q+ c; g( F+ i, i$ z( q
: Z$ X; S7 k$ M f1 y+ v图3-1: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 台北故宫藏。9 z5 x0 ]& L( j' S6 _( D+ Z& k
0 _/ Y9 y' e: d8 A3 Z1 \( }; ~! N图3-2: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器底特写6 `/ `. E: l* V F: i
。
: y4 C: [% g3 ~# u9 O5 w f+ f3 \图4-1: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台北故宫藏。
- N" e [- l* P1 K
) |6 {9 x% k1 h' a; P; H
图4-2: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器底特写。 , t1 l1 B) ?$ O+ H2 ?0 X3 @
宋官窑 瓷 (图 5 、 6 )存世量不多,绝大多数也被集中到台湾故宫,根据 1981 年代的台北故宫研究资料(《陶瓷汇录》 谭旦炯著)看,该处所藏北宋官窑 33 件,南宋修内司官窑 108 件,南宋郊坛下官窑 53 件。由于当时南宋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尚没有被发掘,所以学者对宋官窑认识还有不足之处,致使部分器物断代略有出入,但 194 件的数量已经足以傲视其它院馆。 台北所藏宋官窑(图 6-1 )不少在清宫《陶瓷谱册》中皆有备案。旧档(图 6-2 )不仅为它们的流传提供了有力证据,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当时瓷器爱好者对宋瓷的认识水平,如南宋官窑青瓷龙纹洗即被乾隆帝划分为汝窑青瓷系列中,这些历史资料都为我们研究宋瓷提供了珍贵教材。
+ H$ Q# d0 U8 L% r t: Y9 |0 ~
图5:南宋修内司粉青簋式炉 高12.7cm 口17.5×19.7cm 深10.9cm 足15.8cm。 台北故宫藏。; G) C( @1 \7 E" f' l
% U \( o: _1 m, B4 L, b0 @- a图6-1:南宋官窑青瓷龙纹洗 高7.8cm 口24.7cm 足径17.4cm。 台北故宫藏。2 @* k) h/ A" h
/ _' Q* v2 f2 f: O' O图6-2:清宫《陶瓷谱册》中的青瓷龙纹洗。当时乾隆帝将其误认为是北宋汝窑制品。
* ^# w$ T7 p2 y$ B1 [# ?0 a
! ~0 c' ]' y, Y5 V( e d
5 \: M% x7 ?. K9 X& f8 u 二.台北故宫的金、元代瓷器 6 j6 e6 r+ _) Q" }5 l+ V
台北故宫所藏金(图 7 )、元(图 8 、 8 )御用瓷器也为数不小,多是当时改朝换代遗留下的宫廷遗物,加上清代帝王大多偏爱收藏,历年不断搜罗、积累,所以这些器物的历史、文物价值都不可小视,非普通民间藏品能与之相提并论。
( I2 X" W% _2 s( F图7:金代定窑划花折枝莲纹洗。 台北故宫藏。+ H; O- g) r5 }* g& x
, T: k0 l, G: e2 v( n
图8:元代哥窑青瓷高足碗二件。 台北故宫藏。
9 C- j: f' B* Q- _8 i
) q- k8 Z. a# a4 e/ ~6 y9 ]+ i
图9:元代哥窑青瓷鱼耳炉。 台北故宫藏。
& i5 Q' q5 [8 p6 H! c$ \: V* d. S: _+ Y5 Q0 j* I) t
三.台北故宫的明代官窑 - k( z9 k( R* i) i
除了大量宫中使用、流传下来的钧窑瓷(图 10 )外,明代景德镇官窑器物数量庞大,其中不少堪称绝品,如永乐青花胡人歌舞扁壶(图 11 )、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图 12 )等。永乐青花绘画人物图案的器物不多,胡人歌舞尤其罕见,因此,永乐青花中该器堪称绝品。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图 12-1 )也是明初罕见色釉器,底刻乾隆御制诗(图 12-2 ): “ 宣德年中製,大和斋裡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润透硃砂釉,盛宜沆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 ”“ 乾隆乙未仲春御题 ” ,鈐印二: “ 古香 ” 、 “ 太璞 ” 。木座上亦有 “ 雍邸清玩 ” 款识。北京故宫所藏清宫绘画 “ 胤祯妃行乐图 ” (图 13 )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放置的宝石红僧帽壶应该就是这件,根据这些资料可以判断该器曾藏于雍正潜邸,深受雍正、乾隆帝喜爱。其它还有青花牵牛花纹折方瓶(图 14 )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明初官窑瓷名品。 台北故宫还集中了清宫遗藏的大量成化瓷精品。据资料可考,该处所藏成化器 594 件,其中斗彩 248 件,仅以成化斗彩鸡缸杯(图 15 )为例,藏有 11 件,数量之多令世人无语。除此之外,弘治、正德、嘉靖、万历(图 16 )等时期的官窑制品也蔚为大观,堪称系列。
) ]5 [ J8 e6 z* M. Y( s( T图10-1:钧窑海棠式花盆 高8cm。 台北故宫藏。* q! u/ b$ F3 R, {3 S
5 I- _9 a8 X9 n0 S
图10-2:清宫《陶瓷谱册》中的钧窑海棠式花盆。当时乾隆帝将其误认为是宋代制品。/ O/ n, N5 T# D+ S' D
) b% u3 L$ m) R8 z$ Z7 V图11:永乐青花胡人歌舞扁壶: m$ u! a% D M+ q( X3 b* p9 r9 P
, b5 i+ w/ x4 d9 [; p# ~
图12-1:无款宝石红僧帽壶 高:19.2cm,深:16.6cm,口径:11.2cm,足径:7.6cm,重:880g。 台北故宫藏。
' {1 {5 W, L# R8 J' Q: \2 M2 X
2 e- A' N2 z. i图12-2:无款宝石红僧帽壶底部特写与木座御制诗。
8 A) F/ ?3 E$ ~+ m% ~. l" w, D, k
0 S' t* L! x9 n% @2 w) o1 I图13:清佚名 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北京故宫藏。: u2 @- V: H2 j4 @, v
% j* y2 f; @/ l3 ?+ i% b( |2 K图14:无款青花牵牛花纹折方瓶 高:13.8cm,深:10.6cm,口径:5.8cm,足径:7.2cm,重:440g。 台北故宫藏。
! {: @0 w4 }% V9 A. C0 W图15:成化斗彩鸡缸杯 台北故宫藏。
* j$ c8 H( u. J
2 f& M/ ?- n/ p" h" C* A, _
图16:万历五彩百鹿尊 高:34.6cm,口径:20.0cm,足径:16.3cm。 台北故宫藏。
K8 ^9 M- f D/ `) B; |3 n" W3 {$ l( Z
四.台北故宫的清代官窑
3 [3 |7 Y: a0 L2 z8 F# ]4 q9 X台北故宫所藏清代官窑也非同一般。以清三代珐琅彩瓷(图 17 、 18 )为例,虽然当年造办处珐琅作烧制的瓷胎画珐琅数量不菲,但基本不见下落。清宫遗藏的珐琅彩瓷主要是乾隆帝登基后,对宫中该类制品进行了筛选,将康、雍时期以及本朝上百件珐琅彩、洋彩代表作制匣、编号、造册,统一储藏。溥义出宫前,这些器物大部分储藏在端凝殿内,各有乾隆时期的匣盒编号(图 19 、 20 )。由于这批器物属于清代彩瓷菁华,所以最终也被国民政府辗转带到台湾。 乾隆帝整理瓷胎画珐琅的时间跨度不长,所以这批彩瓷并不能代表整个清代的珐琅彩瓷制作过程,但已经弥足珍贵。除了它们,北京故宫能够展现的珐琅彩瓷数量非常有限,或许被 封存 在故宫仓库中,或许因战乱流散民间,总之,现在所知的珐琅彩瓷大多集中在台北故宫这个弹丸之地。
/ }, c# J8 } ]/ \9 M% h" H图17:康熙瓷胎画珐琅碗 台北故宫藏。* L2 J' `# n. X$ O# I
- w, f& b7 e. S: T# w- o2 G! i4 z
8 f8 O& k D2 ^$ D8 y
6 p! U" H# z: c1 i图18:雍正瓷胎画珐琅盘。 台北故宫藏。5 U1 q( p9 t( C1 T1 ~1 x
0 _6 c l1 g" G6 O# Q7 R
/ [/ L8 h% Q$ J& O9 |5 a7 x图19:乾隆瓷胎画珐琅锦上添花蓝地四寸碟一对 高:3.3cm,口径:14.2cm,足径:8.4cm;高:3.3cm,口径:14.2cm,足径:8.6cm。 台北故宫藏。
! P- o3 O% o# e1 ~1 C
h7 p( L' k; b# E图20:乾隆瓷胎洋彩红地团花山水汤碗一对 高:5.3cm,口径:13.6cm,足径:5.4cm;高:5.4cm,口径:13.6cm,足径:5.1cm。 台北故宫藏。 不仅珐琅彩瓷,台北所藏其它清代官窑质量也非常高,如乾隆青花粉彩九龙橄榄瓶(图 21 ),制瓷者将青花与多种釉上彩相结合,属于乾隆时期新兴混合彩的典型代表,不论绘画质量还是制作数量都不可多得,对研究当时的彩瓷发展提供了有利史料。该院其它釉色瓷器都值得探讨,但是由于篇幅原因,笔者这里就不多深入。
+ e) h- l0 S8 ]* O" b" w. C
% Y, j* L; a( {8 c; ~" M
2 Z2 n, h" s' G图21:乾隆青花粉彩九龙橄榄瓶 台北故宫藏。 4 L" V. Z" S% U! H( v" P+ a- t' q
# G4 M2 U, t( o# V+ a
# ?9 I$ x2 h1 [4 s9 q7 ]4 y9 U( t五.台北故宫的研究与展览 2 h0 t& ?& t$ i* [/ G& D2 s l7 H+ Q
同为文物研究人员,台北故宫学者的勤恳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1981 年,学者谭旦炯已经在《陶瓷汇录》 中对台北故宫所藏明代官窑各时期制品的数量做了详细、准确调查,并且对各时期的器物造型、釉色,甚至不同时期青花制品的造型、纹饰等都做了极其详尽的分析与研究( 详见《 台北故宫藏明官窑品类一览表 》 ),研究之细腻令后辈受益匪浅。 表1.台北故宫藏明官窑品类一览表 (转录于《陶瓷汇录》 谭旦炯著) 窑别 | 洪武 | 永乐 | 宣德 | 成化 | 弘治 | 正德 | 嘉靖 | 隆庆 | 万历 | 入目 , e# L! ~% A7 J- k7 }; e
总数 | 7 | 232 | 1849 | 594 | 604 | 700 | 966 | 12 | 483 | 甜白 | - | 222 | 208 | 28 | 132 | 24 | 45 | 1 | 17 | 宝石红 | - | - | 80 | - | - | - | - | - | - | 祭红 | - | 6 | 191 | - | - | 17 | - | - | - | 霁青 | - | - | 223 | 18 | - | 7 | 150 | - | 100 | 青花 | 3 | 2 | 979 | 266 | 89 | 150 | 454 | 9 | 237 | 釉里红 | 4 | - | 63 | 8 | 1 | 7 | 2 | - | 5 | 娇黄花 | - | - | 2 | 21 | 289 | 231 | 179 | - | 16 | 斗彩 | - | - | - | 248 | 83 | 242 | 111 | 2 | 108 | 其它 |
$ k5 }# Q5 B" h | 2
( g- g1 R& D; y, W3 k2 F3 | | 103 | 5 | 10 | 22 | 2 5 | - | - | 附注 | - | 其他系翠青器。 | 其他系翠青,紫金釉,仿钧,仿哥等器。 | 其他系描红,仿哥等,斗彩包括油红,绿彩,五彩。 | 其他系翠绿,描红,紫金釉等。 | 其他系抹红,紫金釉等。 | 其他系回青,孔雀绿,紫金釉,红地黄花等。 | 斗彩系描红。 | 斗彩包括抹红,绿彩,三彩,五彩等。 |
4 i7 e# w( R8 i) q. g7 g) T" O! G& u. o) z5 Z) X/ ~ y
几十年来,迁台文物工作者多次组织安排专题特展,不仅把各时期藏品展现给广大观众,还对藏品进行大量、细致的分析研究。期间出版过例如《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録》、《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録》等诸多图录,极大丰富了瓷器爱好者眼界,为人们了解清宫藏瓷提供了宝贵资料。 据说当年迁台的学者认为金石最重要,特别是鼎,属于国家象征,所以运走了很多青铜器 (2382件) 。其它如书画、玉也都带走不少。相对而言,由于对瓷器没有足够重视,所以带走的数量不太多,仅有 17934 件,但件件属于该时期官窑制品的代表作,意义非比寻常。 从台北故宫藏瓷看,由于当年搬运不便等诸多环节,致使搬迁器物主要以小巧精致藏品为主,大器不多。随着近年大陆文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人了解到同时期大型瓷器基本被遗留在北京、南京博物院等 地 。可以坦率说,国民政府当年在战败中带走了清宫遗瓷的精髓,致使台北故宫的藏瓷数量虽不及北京故宫,但部分门类的藏瓷精于后者。 如何顺利利用两地故宫的藏瓷综合研究 , 亦是当代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856-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