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Y. n0 J3 h. b r/ H
+ Q- `: D: j" E- D! [& P; ~/ C5 e( [( b7 b# B' {
在前海母基金之前,靳海涛先生是中国最大创业投资公司(深创投)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他的传奇经历在投资圈广为人知。目睹创投在中国从无到有,靳海涛先生看过了无数创业项目。他这一次把几十年来的投资经验总结成文,在他看来创业项目之所以会死掉,可以概括为三十个原因。" e. O% r. ?# e' g7 O7 R
, B3 U' W5 y) t$ C* L# U. {, H8 m' {" v' s* S
![]() 7 [/ ]$ U) X) s( c E9 U0 G
! q- w5 G1 i4 ^8 Z. @( x
什么是创业失败?倒闭了是失败;可能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却陷入平庸也是失败;预期目标和现实相差很大,也是失败;想做大做强,但总是小打小闹,也是失败;一遇风雨就飘摇也是失败。这些都是广义的失败。 & f, s. i$ `& Y( ?
做创投的都要研究失败。投资初创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二败八;投资成长期的项目,可能是成五败五;投资相对成熟的上市前的公司,可能是成七败三。创业者经历的失败就更多了,创业者个体的失败率非常高,所以研究失败非常重要。
) I$ Q. `+ m& b, {2 b; q% `, k, t
我从五个层面并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什么因素导致了失败。 第一是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第二是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第三是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第四是产品技术层面; 第五是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 g% i! m& g0 c( P
5 b- A3 p* E1 w4 F1 创业者的精神和道德层面. Q' V, F. p. c% \
/ K6 `3 Q2 R; I/ h5 T* T% }" O! o* F3 B' R0 g' r1 o3 |& o
1.缺乏理想
& b% c& v0 U- D3 y, g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有理想。反之,我们投资失败的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理想和情操,把钱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3 |, `5 g+ _( }9 x' b* m
我们原来投资的一家企业做艾滋病药研究,预期可以是个明星企业。如果这个企业还存在的话,肯定在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阵容里。但是它倒闭了,老板也锒铛入狱了。为什么呢?在做企业过程中,他利用这个平台,想自己挣更多的钱。如果一个创业者把钱看得最重要,早晚要失败,因为他可能为了钱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6 t$ g9 e" T4 H6 q/ P8 h
所以,做小生意勤快就够,做中生意要拼智慧,如果要做大生意,必须靠德,也就是说要有理想。
; ^$ N7 U" K. y! z
2.只适应顺风顺水,缺乏坚持的决心和毅力
% \2 S5 j7 \2 W8 [
我们投了一个企业,做生物新药。在过去十年里,它没有一分钱收入。但是它坚持下来了。在美国的同类药,去年卖了78亿美元,而我们做的这个药,价格可以便宜一半。这个成功是个大成功,但如果没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个公司早干不下去了。
# f1 {1 K' q( }3 }
我们投资的另一家企业,在路由器行业兴盛时做路由器,做得不是太成功,就转向网络安全。干了一段,又不行。现在转向了系统集成—一个在中国可能做不大的行业。如果这位创业者坚持做路由器,我想这家公司至少不是现在这种境地。 ( _1 o7 u$ ~+ X. ]2 K; o
3.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因循守旧拒绝改变 3 N/ U! ^( {; p; h8 B
产品要升级,模式要创新,管理上也要创新。任何一方面,如果依赖以往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失败。我们投资过一个资源类行业企业,条件非常好。但是它死守传统,不去开发创新的产品,也没有开拓创新的模式。金融危机前,传统的产品每年能贡献5千万~6千万元利润,金融危机以后只有500万了,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1 v; N7 v! K2 d K3 {
我们投资东莞的一家光电企业,以前做钢结构,后转向高科技,现在是LED照明的亚洲老大,它的路灯已经超过3000公里。你创新了,做了一个新产品,不用担心过去的产品,这是环境变化带给企业的变化。 ( g( e( |5 @' ]( d. g
4.长袖善舞,缺乏务实精神 9 R* |! v3 D4 V: M
有些创业者不是扎扎实实地干,而是投机取巧。比如说靠忽悠,靠忽悠能成一时,无法成一世。讲门子、盼速成,希望一件事情很快能成功。天上掉馅饼也许有一次,不会有第二次。企业缺乏务实精神,今天不失败,明天也会失败。 " l- k3 X7 u, _& k
5.为上市而上市,既害人又害己 $ H& P& N4 e" l) g& y8 m9 z
企业上市,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靠单纯的包装。为上市巧做假账,毛利或者净利突然提升。为上市拆东墙补西墙,拆一次可以,但如果遇到环境变化,那可能拆西墙补东墙也不够。还有的企业为了上市而盲目扩张,结果不能适应市场需要,或者没有团队去经营扩张以后的资产而导致失败。
( s9 _; K; V$ i0 ^' V6 H2 d6 t" P ; {( r5 K& Z( X
2 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 B2 b8 O& E6 z9 p
" c6 B( K- |1 R1 a6.不清楚长期战略 , h0 ^+ m+ B# }6 g A/ Y" W9 g9 Z
创业不能只知道今天干什么,不知道明天干什么。长期发展战略处在一个混沌状态,你就没法给员工指明方向。
% a2 C. M/ _+ k0 S6 Q/ q
我们投资做太阳能的晶科能源时,公司单一做拉晶,在行业内处于二三流地位,很快碰上金融危机。面临金融危机,企业认真分析了行业状况,做了战略调整,由原来的拉晶扩展到电池片,再扩展到电池组件,2010年在纽交所发行股票上市,前段时期又以很高的价格增发了一次。晶科201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人民币5.14亿,其中第三季度实现2.59亿,环比增长43.6%,同比增幅高达1865%,这家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一流的太阳能企业行列。 , r' J/ z# W0 V8 t' v
企业步入金牛业态后,现金流非常好,就一定要考虑转型升级。如果金牛的时候不转型,不做战略调整,有朝一日可能变成瘦狗。
( K! m' u( ` u! z |8 ?) n$ x
7.战略只在浅层打转,缺乏探求深层规律的魄力和本领 # W' t4 V, i- ~6 Z
一些企业只是在过往经验上找出路,只在表面资源上做文章,结果导致企业都没长大。一定要跳出来,通过创新方式使企业获得发展。 8 ~' h9 S# {9 X; }* t
8.不敢扩张或者无序扩张 ) U0 L" \0 \3 ~/ f
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创业者来讲,第一,不能做小脚女人—不去扩张。第二,不能偏听偏信资本运作者的主意,在不该扩张的时候去扩张。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去做。扩张不及则忧,但扩张过度,比不及还差,就像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 f9 c+ M; q/ Q2 m5 Z. T
一家位于兰州的企业的创业者认为不需要扩张,可以满足市场需要。隔几年一看,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了,于是想要扩张,却突然发现,第一钱不够,第二竞争对手已经一大帮了。这就是「不及则忧」。
6 ^+ [" e/ u( {% U
另有一家企业,本来有合适的时机上市。但他认为规模大了以后可以卖更好的价钱,于是买了美国的一整条生产线,结果这条生产线从建立那天起就没有一分钱的盈利,企业现在已经倒闭了。如果他不盲目扩张,上市有了更多钱以后,再看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扩张,也许已经成功了。这就是「过犹不及」。 8 a5 S# M; |" g+ J/ i
扩张应该循序渐进。我们投过一家做工业化厨房的企业,第一个厨房还没有运行,就去扩张做第二个厨房。第一个厨房的运营是非常必要的,在运营中找到好和不好的地方,再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第二个厨房。结果还没能把第二个厨房扩张起来,资金链就断裂了。
' k- N2 }% R( \! e: C
我们现在投了一个做连锁餐饮的项目,创业者要来深圳收购15个网点。我对他说,千万不要一下子收购15个,极限不能超过3个。结果他试了3个点,深圳2个,东莞1个,都失败了,因为产品不适合这个地方经销。所以,创业如果不知道行不行,要先试,再循序渐进地推进。
1 c* Y/ ?: @ l1 \5 G
9.资本运作战略出问题 ! y7 b& W- R! E* \# P l* W
很多企业家缺乏资本运作的判断能力,偏听偏信财务顾问。但如果企业制定了资本运作的规划,企业家一定要自己首先搞明白,完全明白是不大容易的。要持续积累,这是非常重要的。 % }2 P! g4 B2 a2 t: q
大体了解后,还要做到兼听则明。只听一家财务顾问给出的意见也许会违背企业利益最大化。因为财务顾问是有特长的。比如说我的特长是做美国上市,我如果给你推荐别的地方,我的饭碗就没有了。 ' \: }9 {3 a' w2 R* Z/ {/ J: J
10.财务杠杆的战略不当 , E$ ?% U, q# t& ?1 L H& \
不利用财务杠杆,没有合理的负债,那你就不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但如果负债过高,流动性风险就增高,正常情况下高负债还能撑得住,一遇到经济环境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就撑不住了。
* W% v9 l u6 y1 I( t2 w5 p5 a: `
企业相互乱担保害人害己,而且丧失了被营救的条件。我们投资过一家细分行业老大的企业,一味搞扩张,钱不够就借款。借款得找人担保,就跟另外一家企业搞互保,结果扩张本身失败了。原本还有挽救的机会,但跟他互保的对象也失败了,没有办法救。所以,相互乱担保是害人害己的办法,千万不要为降低财务成本而搞互保。: o: y. _ z% v, P2 W. r' D
' l7 H3 A: W4 b$ P8 \) \7 @& w5 v
3 公司治理结构层面 ) h! F+ Y1 M3 u: @
11.实施家族式管理,缺乏辅助决策体系的监督 6 H$ x6 `+ K3 R# o$ F
很多创业企业是家族企业,不少还是夫妻店。我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企业想成功,必须关掉夫妻店。家族企业想成功,必须适度地进行决策阳光化。家族企业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第一是员工缺乏责任感。第二是碰到困难的时候,员工很难跟你同舟共济。第三是无法做到集思广益。
X: o6 n. m7 c: F3 v
12.核心创业人员持股比例过低
5 k6 X3 ]# ?& W; R p9 q
核心创业人员的持股比例如果低于30%,成功率就低(国有企业除外,国有企业给员工10%或15%的股份就很好了,因为基础不一样)。我们投过这样的企业,行业很好,企业水平也很高,但从这个公司出来的人,已经缔造了一批伟大的公司,而这个企业却走向没落。原因就是骨干没有股份。还有一些靠风投支持下来的公司,大股东是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团队持股比例很小,这种企业的成功率也低。创业者骨干股份少,做事的心态和办法都不一样。
0 H4 g l8 ~' S/ C6 m$ x
另外,老板不变,团队常变不可取。遇到困难,应该让团队去持股而不是换一个团队、改个产品,这种做法成功率不高。 0 W- J, K5 K, g: B
13.激励与约束不匹配
4 E1 V7 d4 f& I9 t) a
激励不到位,等于不激励。该花100元的只花了60元,等于白花。我一贯的主张是,单给团队高薪水、高待遇是不行的,应该给他股份。约束也非常重要。约束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人「有贼心无贼胆」。贼心管不了,但贼胆可以靠制度来管。
) r! D1 w% _) D7 @% X' H% K; N
14.创业团队的智力结构过于单一,风格过于重合
, K6 p2 X" \0 T" l- F
创业团队如果知识结构不齐全,都是一类专长的人,很容易出问题。有人适合搞技术,有人善于搞管理,有人善于搞经营;内向的人适合搞科研,外向的人适合搞经营—应该作这样的分析判断,做到人员合理搭配。人才结构好的企业,成功率非常高;人才结构不好的企业,成功率低,或者成功了也是小成功。 1 Q+ G9 I& }% a! f0 ?
15.实际控制人的精力过于分散 3 V( _8 A4 C: f' w2 b) g
很多创业家同时做很多事情,不如专注做一件事情。如果作为老板,你已经不专注了怎么办?第一,你的CEO必须持有公司股份,太少了不行;第二,你应该有人格魅力,在员工面前,你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如果人格魅力不够,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 S4 n( `0 P8 q( E) B 0 Y4 I# G% {! g6 r, Q6 K, Z
4 产品技术层面
: A% k/ K" S9 ?& U/ h/ ~: C16.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 b. ~& U) m# o4 i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非常大。中国也有靠知识产权作为主要营收的企业,更多的情况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得比较好,企业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知识产权方面有重大瑕疵,这样的项目不要做。 5 R% ] E! V; ^5 Y9 _
17.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低 7 S# [! q4 j1 t' @0 E1 N- I5 A3 m1 a
门槛包括两个:技术门槛和市场门槛。门槛高低,不能用简单和复杂来区分。有的企业做的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但门槛很高。因为市场地位也是门槛—新浪、携程都挺简单,但市场地位高,有规模,这样的企业门槛很高。
2 |7 @" ~* y% D! L
18.可替代性强 3 p- f. l K! C! ] [3 P, p. l
作为创业者,替代趋势的分析非常重要。有三种替代:第一种是革命性的,比如说LCD(液晶)替代CRT;第二种是多样性的,比如电影和电视剧,过去电视剧把电影赢得一塌糊涂,后来电影归来了;第三种是差异性的,比如网下网上购物方式的长期共荣。
6 Q7 ?- N5 b' m$ o m
19.有天花板
4 I4 \( w- f. o+ ~$ N
一些专业的软件公司,市场占有得差不多之后就下来了,又去规划另外一个专业软件。应该开始规划的时候,就要多规划几个产品,奋斗空间不能太窄。如果人家认为你有天花板,就不会有兴趣。你想私募很困难,或者上市了股票价格走不上去,这都是天花板造成的。
- h) ~5 K3 P7 }
20.单一市场 $ l: u1 ~* ^3 [( p5 O$ q- m7 k
以前中国企业能出口是好企业,现在要既能出口又能内销才算好。两个市场都敢卖,就说明对国内和国外的销售都掌握了规律。单一市场有一个很大疑问—经济周期和宏观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生存困难。
* y5 c6 X( C" R6 i5 F5 l" c0 ?
21.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大
! l3 f2 ]) d; j6 ^4 }- s
创业或投资,朝减少消耗的方向走,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对于现有的企业来讲,有两条对策:第一要逐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第二要提高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在金融危机时有一个现象:需求减少了,但有限的需求会特别集中,这会造成个别企业更加优秀。 - a* j5 X5 h) M8 n# \
我们扶植上市的东方日升,做太阳能的。2007年利润是2000万元,2008年太阳能行业大洗牌,东方日升的利润涨到8000万元。2009年利润达到1.35亿元,2010年1~9月业绩1.5亿元。它何以持续增长?因为有消化环境的本领。 . c5 C( G, S: O. O( U, H2 J
22.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6 e( S; c6 N/ M, }" ~
产品与技术的水准要与众不同。产品与技术市场基础要牢固,市场要有一个认可度。所以我认为,创业要争取做哪怕很小的细分市场的第一第二,做后边的不行。另外,产品与技术的经营管理要略胜一筹。核心就是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好了,就可能在别人不挣钱的时候挣钱,在别人挣小钱的时候挣大钱。! f- j$ k' M: r" e8 l7 J" i( [2 O
' C8 c7 i* d o0 W5 商业策略与经营模式层面
+ f/ L4 X- P0 I8 o23.泡沫阶段赶潮流
c& t" @- U7 f3 F0 ~
创业也好,投资也好,不要在行业中后期或顶点进入,否则未来3~5年都是艰难的生存期。
2 f3 _0 u' U) |
我们曾经投资一家企业,投资当年就是利润最高点,因为这个行业走到顶点了。要选择在行业的爬坡阶段投资。2006年底,我们投资了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企业,利润不足300万。在别人还不敢投的时候我们投了,结果企业高速成长,2009年利润已经达到4000万元,上市了,我们赚了近50倍。
" a2 m- G' e4 G6 [0 H3 H& o
24.产业链过长 % K2 c" d6 d- O. T8 U
干一件事,要考虑你的链条究竟有多长。我们投资了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后来发现到终端短的企业都成功了,而到终端长的企业,情况不太好,这就叫「链条过长容易断」。
5 o; t. J' J+ c, i% M
我们还投资了电视购物公司。电视购物公司在国外挺好,在中国却没有一个伟大公司出现。细分起来,就是因为需要搞掂的环节太多。首先,要有频道资源,可能这个城市签了那个城市签不下来。第二,要选择好的产品也不容易。第三,购物人的观念也非常重要。中国是一个诚信不够的国家,大家对电视购物不相信,影响营销效果。第四,还有跟商家利益分配的问题,事情很复杂。因为环节太多,某一个点出了问题就不行。
& {0 W! c$ w' O! ~0 ^) Z
25.制约点太广太多
( ~' V) ^5 z. J
同样的道理,如果办成一件事情需要盖很多「公章」,这事就很难。产品也一样,如果你做的产品配套环节太多,也会非常困难。 ! t" S" B6 H8 z6 f& I
26.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 v, A3 o7 l5 W; g" S, p( Q5 N: n: N
这是需求分析的问题。每一个项目,你都可以这样去考虑:它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好。例如,手机支付有两种:一种可以把信用卡集成在手机SIM卡上,付款只要带手机就可以。另一种模式是把通过桌面执行的电子支付搬到手机上。前一种模式是雪中送炭,后一种模式就是锦上添花。同样两个项目,雪中送炭的应该是优先选项,如果是「锦上添花」型项目,那必须高举高打。
; e) `: _- v2 O6 e9 E& v
27.领先一大步等于赔钱等三年 ! G2 ?4 n9 G- i# W2 y, D
要干领先一小步的事,而不要干领先一大步的事。领先一大步的事国家来干。
5 k* T' X' n, o8 K
28.忽略新项目的凌乱美
8 x( ]6 v9 }; B; b7 C
对项目亮点的准确判断是成功的一半。比如腾讯。十年前,腾讯找我们投资,我们看不明白,或者说对凌乱美没看明白,没投。如果当时投5百万元,现在的市值应该是400亿元。所以,不能忽略创新项目的凌乱美。创业也好,做投资也好,对项目亮点的判断是很重要的。 ' |8 }- r W8 H0 D& C, h
29.当杂货铺掌柜
& C% }. T* D0 b6 c. G0 S3 ~7 H
每一个企业都应该专业化,如果已经专业化,就要把细分领域做精。我们也做过这样的项目,企业本身业务是专业化的,但它没有把专业化的一个细分领域去做精,而是每一个都去做,最后它失败了。
" Y, j6 L2 f$ q9 E0 ^$ R
30.单一依赖 ! A+ l2 ~+ `; H1 r% S4 \
对单一客户和市场的依赖也很可怕,有的时候企业家觉得单一依赖很舒服—对特定市场的依赖,是因为这个市场提供的利润高,换了一个特定市场可能利润低。
, X( G* Y9 C4 G& @; p. g4 J
但应该从更长的时间点来看这个问题,因为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此外,做资本运作的时候,如果你多个市场,投资人的想象空间就大,估值就高。所以,不管从经营角度来讲,还是从投资角度来讲,都要尽量规避单一依赖。 $ U% V1 }" a/ G8 ~7 S0 I7 P! I$ S
, C4 G( E7 u8 d- q6 v$ i4 i
文自投资人说(ID:touzirenshuo)
7 ^) i" D" c8 v9 l! r; ^: c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7781-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