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M0 Y& Y8 s% b; x7 O
和珅书法 U8 K2 i! I# {8 S; v7 T) C# u# g
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
1 _/ x9 D6 [4 U& o“写字者,写志也。”
6 K r5 U3 n4 p$ Q ^司马光也曾说过:9 y9 {/ k f& D( q1 U
“才胜德者,小人也。”
* v! R0 ?5 @, z$ n/ F5 r不过,历史上不少像秦桧、蔡京等! L ~# n( D( C: V
“反派人物”的书法也可堪称书法大家,
" ~5 N- l3 t/ k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 M+ \& U: f- a9 Z9 Z8 l: f- s6 A 秦桧
$ ~/ s/ ~% G3 P- }% ~. T& M/ v1090年——1155年- X: q: A8 i! @* O5 u6 a
) e' i2 y8 D: g0 O& |4 b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汉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S, c( ?) C/ L, k2 b% _
![]()
6 T% X2 j* `8 v此《偈语》帖,23行,行2—5字不等,计110字,残5。首题“秦检书偈语”尾落朱文“秦”、“桧”二印,另有鉴藏数枚,足见其真。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其笔意结体与蔡京兄弟非常相似,但气势之开张稍不及之。! |% ?) {: B5 h& }7 Z
宋体的创造者是秦桧。明代前期的仿宋版,是宋体字的基础。明代版刻以宋本为尚,复制宋本,大致保持原本的字形结构,这一过程中渐渐改变宋本的字形风貌,正德、嘉靖年纪创造出了宋体字(详见陆锡兴《宋体字产生及其在文字史上的意义》)。
& s5 ~, F' U+ f% B6 ] ) |6 w+ C; X8 H* p
有记载的是说秦桧字体尚工(宋体的产生与之无关),就是说写得比较整齐,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桧能篆,尝见金陵文庙中栏上刻其所书‘玉兔泉’三字,亦颇有可观。”有书辑入《风墅帖》。1 c3 I4 Z @2 l4 W5 p/ X
蔡京
6 V8 Y( l7 O4 C2 t; \1047年——1126年! ?, `% U" d% E' q9 Z
![]()
" {. q! D2 A7 E7 f4 l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 T) U4 g1 [7 p C![]()
1 _# U" O6 M1 k" V北宋有“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有少数人认为“蔡”原指蔡京,后世以其“人品奸恶”,遂改为蔡襄。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 `* }- y" X' P! F1 ^! C' _/ z
![]()
- I% k( D; E2 l) X0 t+ H V& [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
0 v, W% B% y5 T- d" ] 严嵩
( j9 e( z2 c: l8 h1480年——1567年3 k7 l9 T! e& R9 c' D$ A6 Z1 @
3 w- B) Z( D- N/ @, M" U' A' `' R
严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甲进士。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
/ E t/ _. `/ n1 j& m8 _: H![]()
- y- t. Y1 X9 N《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透过戏曲和文艺作品、历史典籍,严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间。但是,不为人知的是,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一个正直的人,自小学习声律,少年聪慧,善于作对,在书法方面也有一番造诣。
- u; L" u$ S7 I9 D) L4 D 张瑞图/ G3 \1 \' f6 G* y, \* s- D
1570年——1644年+ u0 y$ x0 G* F' G9 z
& [* P s( x5 Y* T/ m9 t
张瑞图(1570年——1644年),明代官员、书画家。汉族,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因魏忠贤生祠碑文多其手书,被定为阉党获罪罢归。$ A: Q- C& A5 J: u$ y
![]()
- D9 B0 j6 B# e0 h( C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 c7 a6 P9 n2 u3 ]
# D, c6 T1 P2 J5 X, [! L+ n
时人赞为“奇恣如生龙动蛇,无点尘气”。清代梁巘《评书帖》曰:“张瑞图得执笔法,用力劲健,然一意横撑,少含蓄静穆之意,其品不贵。瑞图行书初学孙过庭《书谱》,后学东坡草书《醉翁亭》,明季书学竞尚柔媚,王(王铎)、张(张瑞图)二家力矫积习,独标气骨,虽未入神,自是不朽。”) P: E8 F% K& k3 `
和珅( C$ @' I* ]! `" \# Z- a- H
1750年——1799年
1 |+ {0 S5 j" Q, M: H8 m- Q/ ^: D 1 U/ ^9 s; d Z9 w, t l
和珅,泥金书佛说无量寿经
9 ~) H9 a9 y& p3 ?5 S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纽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间政治家、商人、诗人,中国历史上的权臣之一,清朝历史上的豪商,因贪污过巨,被视为巨贪。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7 F- z' X; S7 f![]()
' t. v" E; j2 t1 K4 O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不仅长相极为俊美,更是武艺高超,是当时少有的文武全才。据《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
5 k4 @8 v8 C: x* m/ T![]()
# j/ ?5 d: J) u6 v1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马戛尔尼访华,亦是他用英语对答如流。最巅峰的是身为《四库全书》总裁官,纪晓岚只是和珅手底下的众多编纂官之一。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 k1 r# j0 A" u: d 李鸿章6 \# Y& S& i( b1 R- F: A
1823年——1901年
4 y/ _8 b; V( w0 m& z/ W![]()
5 F5 Q$ G, ^9 w/ l( x+ E8 v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
$ z- u. J. ~' p![]()
+ m/ ~, @0 q; W! v3 x![]()
: N/ S( w! L8 O- X1 A& ?虽然李鸿章争议很大,但通过存世的大量墨迹,可知其书法艺术功底不凡。如李鸿章的扇面书法,布局有序,字字和谐,行行有度,疏而不乱,雍容静穆,观之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8 V- ?4 z- L9 k. ?; ]/ N" Z9 ^ 袁世凯* X, `) t5 ]" f9 }8 \! U( g3 d: `
1859年——1916年
! Y" z0 h7 m/ T& F# E 4 T5 n0 Z3 w" e, P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 _4 O+ ^, C6 A" N0 C( n1 ?![]()
" R- D; j7 R! E: x: j$ _2 B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骂其为“窃国大盗”,也有人称他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过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的袁世凯,书法笔画也符合他手握重兵的身份特点,铁钩银划,遒劲有力。
0 {$ c% C( I3 Q* Z 郑孝胥
6 q" x3 P9 B4 M; K; E/ Q1860年——1938年
; f% K$ ]' t( z D6 W' [ . I x3 W6 c# a& G+ s3 B
郑孝胥(1860年——1938年),字苏龛(苏堪),号海藏,世称“郑海藏”,福建省闽候人。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郑孝胥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亦是伪满洲国建国的参与者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负责起草满洲国国歌与建国宣言。唆使溥仪投靠日本。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同年9月,并与日本关东军代表武藤信义签定日满议定书,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与驻军权。* P" R6 d6 Q6 E& M# R |. o. l6 x
![]()
" w+ f! ?/ h! h* T+ ~9 U/ Y1 b郑孝胥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 郑孝胥的书法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以擅长行书著称。郑孝胥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并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
$ m8 |9 |2 t/ g5 }2 _ 汪精卫& v1 w$ n! r, `! ] l2 ^
1883年——1944年; F% t8 Z7 Y( l8 W7 C
! h* n% _6 V3 r! o! a5 F9 b+ M" [
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袁世凯统治时期到法国留学。回国后于1919年在孙中山领导下,驻上海创办《建设》杂志。1921年汪精卫任广东省教育会长、广东政府顾问,次年任总参议。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2 x1 `- X+ y8 q( z1 M/ W
% ?$ ^7 M; f3 O! A5 X
汪家虽说不富裕或可谓清贫,却是书香门弟。汪精卫幼年随父母读书,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在乐昌县从章梅轩学习文史经世之学”。汪精卫的楷书刚力、遒劲、浑厚,似有柳公权与欧阳询的踪迹,其书法意境,绝对难以与沦为“中华第一汉奸”相提并论。9 ^" h/ O- b. ]7 H
康生1 e2 q( k5 h* r
1898年——1975年
2 L5 j8 D/ t3 x8 A8 O % a7 q9 V2 S- u6 C1 Y, v% z( |8 }
康生(1898年——1975年),原名张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赵溶、张溶,乳名张旺,笔名鲁赤水,中国山东胶南县人,胶南名门之后,曹汶张氏后人。曾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成员之一,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 b2 X2 J5 o3 f, n1 X1 {, ` " I8 V' u1 z( Z$ O# e2 {4 o
康生精于文物收藏与鉴赏,擅长书法、中国画,有艺术造诣。对于自己的书法水准,康生也是相当自负的,据说他曾经放言:“郭沫若那字,也叫书法?我夹根木棍也比他写得强!”此言虽属狂语,但平心而论,与康生的字相比,郭沫若的书法确实显得俗媚了些。
9 e& X$ `7 F% d" W2 x![]()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387-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