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纹饰断代~浅谈雍正的缠枝纹 [打印本页]
作者: 落木千山 时间: 2015-7-14 01:51
标题: 纹饰断代~浅谈雍正的缠枝纹
谈起雍正官窑制品,笔者心中不禁涌现许多感慨与无奈。在清三代官窑中,雍正官窑瓷制作严谨,拥有许多爱好者,但若深入到发展制作以及时代特征,人们对它的认识又显得那么苍白与陌生。
一:雍正官窑的发展
雍正朝前后经历13年,处于康熙、乾隆的过渡时期,因此官窑瓷制作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无法与康乾各一甲子发展变化带给人们的印象深刻。在短短的时间内,雍正官窑瓷从萌芽状态至发展成熟,最终能够展现其本朝成熟特色的时间显得过于短暂。
无论是宫内造办处珐琅作绘制的珐琅彩瓷还是景德镇御厂制作的官窑瓷,雍正初期都还基本保留康熙末期旧貌,不投入足够人力、精力改革,短时间内很难形成新规模、特色。从现存历史资料分析推断,雍正六年内务府员外郎唐英开始离京驻景德镇御窑厂协理陶务之后,才进一步迅速推动景德镇御厂制瓷发展。
二:雍正官窑瓷风格的前后分期
根据雍正官窑制品的装饰风格看,该朝器物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大类:一类是接近康熙后期绘画风格的雍正前期制品;一类是接近乾隆早期风格的雍正后期制品。
前后两类的分水岭应该是员外郎唐英驻景德镇御厂、并真正掌握制瓷工艺的雍正九年前后。
“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者,今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因于泥土、釉料、坯胎、窑火诸务,研究探讨,往往得心应手。至于赏勤儆怠,?老恤孤与夫医药棺?拯灾济患之事,则又仰体皇仁寓赈贷于造作中之圣意,此微末小臣尽力宣劳之职也。”(《瓷务事宜示谕稿序》)
唐英于雍正六年十月抵厂开始协理陶务,但是由于初来乍到没有实践经验,初期应属于学习阶段。只有唐英在制瓷上做到“得心应手”,才能“研究探讨”,创作出前所未有的新制品,即成熟的雍正官窑瓷。
: p3 o6 J- b: Q( Y: ^# ?9 \ 这里需要指出:从雍正九年前后至雍正驾崩(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唐英的这些创新风格官窑瓷仅制作了大约三年半时间,之后因王朝更迭被迫离开历史舞台。
" N" r7 J; ^- d+ ]8 l: f8 U
3 v8 y0 ~$ q. @# N, ?; J) j三:雍正缠枝纹制品
在雍正缠枝纹制品中,根据它们的图案风格可以将其大致可以分三大类:$ {2 k$ @1 h0 W" H
0 \5 i9 j% e i* H+ Z7 |
第一类:带有雍正早期风格的制品。缠枝纹制作偏向于守旧时期,制作时间一般为雍正元年至雍正九年(或雍正六年,因历史原因无法具体划分时期)左右;
( c; T/ H8 y: @% {: i& I& O% r8 R( c D/ H
第二类:带有雍正后期风格的制品。缠枝纹制作趋向于创新时期,制作时间一般为雍正九年(即唐英驻厂掌握制瓷后)至雍正十三年八月;
7 S0 ]/ U# m( v- v& V5 b
" s' H: S9 S; s9 b' G 第三类:雍正“官仿官”缠枝纹制品。缠枝纹制作主要以仿古为目的,应在雍正十三年间都有制作。
1、雍正早期风格的缠枝纹制品
不少雍正前期缠枝纹制品(图1)在修胎、绘画、以及制作工艺方面都比较接近康熙后期制品,这些事例说明雍正早期的御厂瓷改革并不突出,因此瓷器样式仍沿用康熙后期模式,它不同于下文中的“官仿官”,主要原因是制瓷设计者因循守旧、无创新改进。其它没有明显创新的制品还有器2、3(图2、3)。
图1:雍正珐琅彩红地花卉纹杯(原书命名“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酒杯”)。1987年5月19日苏富比拍卖。7 Z( Q* j( r* l* h4 k& S( E
图2:雍正豆青釉刻缠枝莲纹葫芦尊。1988/05/17苏富比拍卖会。
8 x) {! Z% }7 K: h/ n
图3:雍正龙泉釉暗缠枝花折沿盘。北京故宫藏。
2:雍正后期风格的缠枝纹制品
从器物整体绘画装饰看,雍正后期与前期的装饰风格并不一致,后期绘画层次一般比较繁多,例如青花缠枝花纹莲蓬口直颈瓶(图4)全身几乎不留任何空隙,装饰纹有种见缝插针的感觉;青花缠枝花纹双龙耳瓶(图5)全身不厌其烦的绘制多达11层辅助纹饰,可谓空前绝后。由于绘画严谨,这些装饰丰富的官窑瓷最终成为雍乾青花瓷的最高峰。) d; S' ~4 a4 |, n$ P3 Q# j0 o
# S4 q* r0 e) ~
仔细观察下面诸多器物(图4、5、6、8),我们甚至可以判断:人们共识的乾隆装饰繁缛特点是在雍正后期就已经形成,仅是制作历史短暂、制品太少等原因,后人对其没有产生足够认识。也正是这一原因,雍正后期青花制品与乾隆制品在发色、装饰绘画方面区别很不明显,即人们所说的“雍(指后期)乾不分”。
9 {+ M) s) B' V
图4:1990/05/15苏富比拍卖会。
/ ]& {: }6 l/ H4 N }& u
图5:雍正青花缠枝花纹双龙耳瓶。北京故宫藏。
2 H7 ?: r& c3 ^$ K
图6:雍正青花胭脂红缠枝莲纹鹿头尊。北京故宫藏。
3 T% i9 A6 t4 L
雍正斗彩瓷中有些比较独特的缠枝纹(图7、8)。在雍正斗彩牡丹缠枝花纹盘(图7)中,缠枝纹以盘心为中点,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散。与其相反,雍正斗彩缠枝花纹梅瓶(图8)中则在梅瓶肩部外围开始向中心收拢。
图7:雍正斗彩牡丹缠枝花纹盘。《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 P308 器135。 - i( D. D) v* ?% u/ S9 J, U1 b; ]! q: |
图8:雍正斗彩缠枝花纹梅瓶。北京故宫藏。$ n+ N0 A. _) y% P
我国自古流传“并蒂莲”的传说,故事内容类似于古代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男女主人公在无奈中同归于尽,化为红白并蒂莲结合。自此,人们用“并蒂莲”(图9)象征忠贞不渝的男女爱情。“龙凤呈祥”出自《孔丛子·记问》中:“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龙为百兽之尊,凤为百鸟之王,因此“龙凤呈祥”既代表帝、后的高贵,又象征夫妻和谐。御厂制瓷者根据这些典故将红白缠枝并蒂莲纹与“龙凤呈祥”结合在一起,制作出斗彩龙凤纹折沿盘(图10)
图9:自然界中的并蒂莲。& N1 N8 n6 }0 H
图10: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北京故宫藏。
雍正时期的单色釉制品除使用较传统的缠枝纹外(图2、3),还创新了一些罕见的缠枝纹(图11、12)。其中缠枝纹与穿枝花纹相结合的装饰图案(图12)还大量应用于该朝青花、青花釉里红等其它制品中。
图11:雍正东青釉凸花鸠耳尊。北京故宫藏。
! y) i ^& ~/ |, P: ~" G8 t: d+ p
图12:雍正孔雀绿釉凸夔龙穿莲洗口尊。北京故宫藏。( {9 j8 y! d! c' x5 Z9 F3 b
3.雍正“官仿官”缠枝纹制品
雍正缠枝纹装饰的仿古瓷主要以仿永、宣、成为主。雍正仿永宣器(图13、14)绘画一丝不苟,因此不如永宣制品洒脱。在青花发色方面与永宣器差异较大,致使雍正仿永宣器貌合神离。
图13:雍正青花三友纹梅瓶。仿永宣青花。北京故宫藏。可以观察到青花绘画曾经反复涂抹、点染的痕迹,例如缠枝灵芝纹及树干等处。
2 Q5 n8 y* j4 F# }% Y# \
图14:雍正仿永宣青花缠枝花纹盘。《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鸿禧美术馆》 P288 器125。 瓜纹的反复涂抹痕迹比较明显。
雍正的仿成化制品主要以成化后期制品为主,雍正御厂制瓷者调节青花发色,使用成青绘画方式,仿成的淡雅效果比较理想。如果不很熟悉两朝制品,乍一看较难区分二者。毫无疑问,雍正仿晚期成窑在历代官仿官中最成功。这里的成功是相对而言,具有其历史局限性,因为晚期成窑制品具备太多时代气息,非雍正御厂制瓷者所能逾越。例如一般情况下,雍正器物与成化后期制品至少存在如下较明显差别:
1)、胎土发色区别
成化晚期制品胎土细白,特别是经常摩擦处有种白中略黄、细腻如玉的感觉。雍正胎土发色虽然也是细白,但有时略显灰色,即使洁白细腻,有如玉感觉,但是一般都不带黄色调。
2)、釉水发色区别
成化晚期制品的玻璃釉色一般略带湖绿色调;雍正制品则釉色略显灰青。如果将两者并列比较,基本一目了然。
3)、器体口沿内部积釉区别
成化晚期的碗、杯等(特别是瓮口器)多有口沿内部积釉特征,类似现象在青花、斗彩器上都比较普遍、突出,但是雍正器因为制作工艺的提高,几乎不会出现与成化器类似的口部积釉现象。 纵使出现积釉现象,也不会像成化制品那样呈湖绿色。
4)、釉内气泡区别
成化晚期制品与雍正制品基本都是釉面较薄,因此釉内气泡在目测时差别不大,区分不明显。但是成化制品存在局部积釉现象,该处气泡容易聚集,为雍正制品所罕见。 ' T' h( y/ c0 Y7 K: W
关于雍正制品与成化制品的差别,本文只简单介绍以上若干突出部分,若要详细深入,则还需专章介绍这里不多费笔墨。在雍正朝中,除了制作上文这些刻意的“官仿官”制品外,还有部分器物并不是完全仿古,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参照成化装饰图案,进行适当的改进创新。
四:总结
根据以上所介绍的雍正缠枝纹制品,可以发现雍正制品中既存在带有康熙后期严谨简练风格的前期制品,也存在带有乾隆前期豪华绚丽装饰的后期制品,这些差距明显的不同类型成就了雍正缠枝纹制品的多样性。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认识那些没有足够时间展示自我风采就被历史吞噬、甚至误认为是乾隆代表风格的雍正后期创新制品。
5 @: Q8 b4 b8 q. \ @4 u; h
----摘自萱草园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