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读懂古人十戒,人生无所失 [打印本页]

作者: 涨姿势了    时间: 2016-4-14 15:36
标题: 读懂古人十戒,人生无所失

1、大喜易失言


+ U) j8 g  W8 l, z3 D

言多必失,特别是在高兴的时候,其实那时的心态是善而良性的,因为希望倾诉,所以不吐不快;因为希望分享,所以广而告之。但是,心可以亢奋,话仍要沉稳。因为,说出去的话,再也不能收回。


# A! C; |8 ?0 r# N

古人说,“乐不可极”,人极度兴奋的时候,心里的防线就没有了,往往口无遮拦,说一些伤害别人或者很不合适的话,追悔莫及。


* F+ `, q2 _% J" ~

《论语》上说,“驷不及舌”:说出去的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庄子》上说,人说出去的话,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无法收回。这都是警戒我们,说话不能随意,更不能失言。

+ o4 }0 G" V! S7 L


0 E( ?7 i; ]) S) d: [2 }9 B

2、大怒易失礼


. Z4 K( V) A$ l3 I  u/ Z+ t

怒,当然也有很多种。《诗经》上说,“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果愤怒,祸患差不多就快要止住了。《孟子》云,“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时候,愤怒是必须的。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如果我们不怒就只能当顺民等着亡国了。这种怒,其实就是血性和骨气。

- x2 E+ u" I0 p) o

但如果是在生活中,面对我们的家人朋友,普通人,怒气不仅损害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对生气人的健康也是极大损伤。人发怒的时候,常常忘了限度,做出失礼且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不生气的智慧。


* e9 S4 j7 Z8 Y( U$ k) k8 g: R

古时西藏有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可是一生气,他还是绕着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爱地巴年纪很老了,走路已经要拄拐仗了,他生气的时候,还是坚持着围绕自己的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 t& I0 Q7 k3 V/ f, p

一次,他的孙子问道:“阿公!你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吗?”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小,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全消了。气消了,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孙子又问:“阿公!现在你年老了,成了富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爱地巴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仍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全消了。”

; e6 E2 _! g0 m* k; C5 c  p7 {* g: K


7 _' I* O2 Q  k

3、大惊易失态


: x  ~# _( x2 J7 M7 a6 c9 a4 ^+ V+ `

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我的理解就是让心时刻保持安住。


4 H( a8 l# g2 F; z4 F+ y

老子说,宠辱不惊;苏洵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王阳明说,此心不动。这都是要告诉我们,要修一颗安定、安稳的心,坦然、淡然面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和变故。

4、大哀易失颜


/ n' f: I# d  ~. n" m/ v( V4 \

这里的颜,我想不光是指颜容、仪态,更多的是指精神状态。也就是说,面对种种哀伤甚至哀痛,在宣泄过心底的苦与恸之后,需要节制,需要顺变,需要向前,别让颓废从此左右自己。

3 z( c0 E3 [5 @

中医认为,哀伤还会损害我们的健康。“悲伤”,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这说明悲哀太过会伤及内脏。


8 \$ \6 ^2 I2 W. d" o# V

5、大乐易失察


+ m4 }- ]: o( [4 _; N

跟大喜易失言有近似之处。在高兴的时候,往往觉得一切都是可心的、悦目的,而就在此时,分辨的功能往往会被削弱,思考的逻辑往往会被淡化。于是,失察也就乘虚而入了。


9 f& O# Y* s6 x3 E

有个成语叫“得意忘形”,人太得意,欢乐过了头,难免大意失荆州。一个人整天得意洋洋未必是好事。汉代刘向说,“吊者在门,贺者在闾。”意思是说


; L! z0 u4 B7 j: G6 i

贺喜的人在门口,吊丧的人也在胡同里了。这告诫我们做人要常有忧虑之心,切忌得意忘形。

# @$ Q% T1 l/ m% Z  I) o

" d. T3 X2 L! H1 @1 P" }+ i

6、大惧易失节

% c' U6 O8 R2 g1 J0 B7 [/ k

《论语》上记载,子路问孔子:你若率领军队,找谁共事?”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去渡河,这样一介武夫,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共事的。我所共事的是那种面临任务便恐惧谨慎,善于谋略而又能完成任务的人。”


1 q3 ^1 i' ^9 d( |$ Y* {# m% l

孔子认为,适度的恐惧是有助于我们做事的。但是如果恐惧太大,压垮了我们的内心,当我们面临大节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无法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也无法解决问题。

# I& u3 o( j2 B: F$ s+ {


! I' Q2 A9 i' u% S+ L1 `6 m4 Q1 U

7、多藏易厚亡


  b7 b: }3 q& r1 }# p/ V  ]" B! V

老子《道德经》中说,“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意思是,“所以说,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很越多,反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


; D% J' c0 l: B* j

人生在世,名利、财富确实是身外之物,我们不能为了追逐这些东西而危害自身。那样就是舍本逐末了。


  Z, g+ ~; R3 V9 n/ L

8、大醉易失德

0 x  E. o2 F( x  Y7 D( t+ p6 N9 C

所谓大醉易失德,无非反映在言语与行为,大醉之时,其言往往会多妄语、绮语,其行往往会多出格、差池。自己觉得是一时之为甚至完全不记得,但不排除别人会暗记于心,并以此来做出判断。


* ]4 y) @8 a- E( M* B% I" D

《论语》中记载孔子喝酒说,“唯酒无量,不及乱”。不及乱,就是喝酒的底线。小酒怡情是最好的,大酒不光伤身,更易失德。但有种情况我觉得不在此列,就是酒后知己的真心,因为那只限于对话的双方,对他人是无害的。


2 L, `2 ]( @( }* @# a& E

9、大话易失信


+ j: J1 |* q9 v: E

不轻诺,诺必果,一言九鼎,言出即行。拍胸脯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心量与能量。


+ O' W( u" I! R: w  B5 E4 w

《道德经》中说,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老是随随便便许诺别人,这个人必然没有信用,因为他根本做不到那么多事。《论语》中说,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说出来做不到为可耻!

* k4 g- L9 h/ B

5 g. J! m! b- Y2 f) m

10、大欲易失命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他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会败坏我们的身体,甚至因此丧命。


1 F- @9 t9 W! q: L3 D  T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的这副对联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说明一个人一旦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坚强、强大起来。

9 s9 ]' \1 e0 M9 @# }


' B; i+ A4 `* e: F- [+ i
- Q/ i1 w. Z; Y  h7 K8 F# L
% y7 f$ Q  v1 I8 J3 c- {% C3 b! m1 u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