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林奕含自杀案 |宁可培养“女流氓”,也不培养“女文青”~遇言不止 [打印本页]

作者: 爱的港湾    时间: 2017-5-14 02:57
标题: 林奕含自杀案 |宁可培养“女流氓”,也不培养“女文青”~遇言不止
本帖最后由 爱的港湾 于 2017-5-14 03:00 编辑

* R7 H7 n4 j7 K4 t& p& ^3 a) y ' f! x: [ Y# ~: W. w1 T
作为一个文青,你需要爱的是文艺本身,而非文艺中的某一个人。
--遇言姐
( u" J8 Q) I1 \' F; N: Y- E
26岁,医生独女,曾获得学测满分的台湾女孩林奕含在其自传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出版后两个月自缢身亡,迅速成为两岸媒体关注的热点。
- t7 W/ b1 L" I2 T. p( T
▲台湾已故美女作家林奕含
7 k" X$ `. @: u7 U& S( u
浏览新闻后,遇言姐以为这是一个中年语文老师以才华相引诱,强暴爱好文学的未成年少女事件(实际上也的确是)。但在阅读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中部分章节后,我发现事情要比我想象的复杂。
" Y0 S$ r! Z6 V. w' B0 Z. {4 i) j
在这本傻白甜气质浓郁的书名下,内容却是像极了《小团圆》。大段的意识流,跳跃,通感,错位,暗喻,冷眼冷心的平铺直叙显示出作者是张爱玲的资深粉丝。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在今年1月,林奕含的电视访谈中,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 I2 W4 k- q. _5 j( R' }
这是一个关于爱上了诱奸犯的故事。它不是一本愤怒的书,不是一本控诉的书,它是有一个爱字的。
6 }5 {4 X* t. q' U8 ?0 b; T8 B
▲林奕含的采访截图
9 ?6 T: f. \% G( b6 F" f
林奕含提到,书中有些对白单拿出来看是很美的。比如老师李国华会说:“你是吴衣带水,我是玉带临风”,“你是从刀子般的月亮和针头般的星星那里掉下来的”,他还说:“或许想写文章的孩子都该来场畸恋,当然这是借口,但如果没有借口,你和我这些就活不下去了。”甚至在性事时,他还不忘借用《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娇喘微微”来形容身下蹂躏的少女。
3 C1 `5 C( p9 Q, {7 ]6 O
一个年过五旬,家有妻女的补习老师,为了掩盖对十三岁(现实中是十六岁)女学生的诱奸罪行,无耻地扯起了文艺的大旗,把强暴说成是“老师爱你的方式”,刻意混搅“爱”与“伤害”的边界。这段关系本质上的非法性和下流的兽行是任何修辞都难以美化的。
2 O' \+ E: n D/ m/ A8 V0 H
▲网传林奕含口中的“狼师”——台湾名师陈星
" j& l, y/ W Q3 O/ U
在诱奸发生后的数年中,林奕含生活在矛盾、自责与噩梦中,患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不眠,幻听,抽搐如影相随,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挣扎,最终从大学辍学,进入精神病房,并在上周自缢过世。林姑娘的悲剧固然有狼师施虐,家长不作为,朋友冷漠,法律不公诸多因素,但如果从林奕含本身的性格来看,她有着以下几个严重的认知缺陷(虽然死者为大,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说一下):
6 K. w" s$ s6 Z2 ^+ N
混淆了作品与作者
# ^/ `" C6 Q! D; U
如果说十三岁的房思琪在第一次被狼师强迫口交后会像没做好作业的学生一样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不会”,令读者为少女的单纯懵懂而扼腕,那么当26岁的林奕含在采访中反复叩问:“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三百曰思无邪。为何老师可以一边奸淫少女一边念着蒹葭苍苍,究竟文艺之美是不是一场骗局?”如果这不是一桩悲剧,看到这些提问,我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9 u) _& t) X2 V( _& K
▲林奕含在采访中说:思琪最终会走向毁灭,而且不能回头。
% K& X. R; G U8 F" }& @
林奕含的采访令我有一种奇特的陈旧感,仿佛这不是一个90后的女生,而是一个80年代,甚至是60年代的故事。难以想象在网络时代还有女孩会相信一个把她压在诺贝尔奖全集上的老男人说:你是我混沌中年唯一洁白的希望。
. C3 m! B8 ]1 ` F X: I- ^
几乎所有报道中都提到林奕含的早慧,但在遇言姐看来,这姑娘明显是缺乏常识,没有对人性基本的认知。第一,文艺不是巧言令色。第二,别说是屌丝如胡兰成和李国华,就算是文豪,艺术家们的私德也跟他们的作品没有必然关系。
6 ]5 c8 g& A' g& b* v
▲这个故事注定是个悲剧...
3 ~) j8 b6 H$ y; {1 Y/ D6 o
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的苏轼会将怀孕的小妾送予他人;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为求官场青云一路劈腿,被陈寅恪评价为:“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写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的徐志摩一边疯狂地爱着林徽因,一边胁迫张幼仪堕胎离婚。就连与老婆杨绛情投意合,百年修好的钱钟书也免不了会大谈如何让法国妓女坐在马桶盖上,观察她的阴部。至于毕加索,罗丹这些艺术巨匠,不世出的天分更是几乎令他们获得了猎艳的通行证。大师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靠着卖弄小才小艺引诱少女崇拜的贱男了。
; F: m3 @4 b: S9 E; S
作为一个文青,你需要爱的是文艺本身,而非文艺中的某一个人。就像“肉身创始人”在世的宗教都是“邪教”,而打着文艺的幌子施道的,不是骗子就流氓。
. Q- a0 \5 _2 v6 V5 g' Z' h . N; \9 t% Q! H4 V
遇到骗子不是《诗经》的错,说白了,一个会吟几句诗词,让你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中年男人连技巧都算不上,根本就是赤果果的渣叔套路。
5 w- G2 m, S8 Q4 g" F
分不清文字与现实
5 f% O/ l, b W4 g* u1 I& r( v
林奕含在采访中强调:这不是一本控诉的书,不是要警示社会良心,只是把心中盘旋的故事写出来。她屡次提到老师就是缩水版的胡兰成,提到自己在痛苦中仍然有书写的欲望。或许在林奕含的心中,《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像《洛丽塔》和《情人》一样探讨不伦之恋的作品,但遗憾的是,她明显高估了这段“感情”的价值。
# D+ b: {- Q E% G' e1 ^$ i8 H$ o( a7 x
▲电影《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不伦之恋。
$ g5 s9 a. t; z( s2 }
林奕含说:在房思琪的心中有爱。
, d( E- p5 u$ R3 a
但遇言姐十分怀疑林奕含到底是否了解爱的定义。在诱奸发生后,她强迫自己去爱老师,因为只有在爱情中这一切才可以解释得通。为了能够自圆其说,林奕含居然任由这段不对等的关系持续了五年,生生把自己逼到了精神病院。看到这我三观简直崩溃了。法制可以解决的事,为什么要掺和进去文学,真善美,爱,一大堆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什么明明是受害者却不肯承认这是犯罪,是恶,却要以工笔发掘人性,把它先雕刻成一个张爱玲式的故事?
/ I' v' Y. I3 k6 Z/ H9 [
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三个女性都爱文学,都受到男性的性虐,并且企图以文学抵抗千疮百孔的人生。其中,有一句作者自白:“恍然间,我觉得不是人,而是文学辜负了我们”。这句话着实离奇,简直就是钻在象牙塔中出不来了。当别人拔枪的时候,难道你指望用莎士比亚来挡子弹吗?
5 Q q" W' ~$ E0 d
▲我宁可做个“女流氓”...
/ r5 e T( A& m! A' S2 O$ X
这样强扭的结果就是作者自己先崩溃掉了。犯罪就是犯罪,兽行就是兽行,强行替罪犯开脱是对自己的背叛和伤害。如果她不是一直徒劳地以文艺来抵御现实的丑恶,如果她能一早承认对方就是玩弄少女的无耻之徒,或许不会在多年来反复咀嚼这枚苦果。
& L; }' y7 }, V. C
常识和勇气是最重要的教育
! ?3 Q1 L6 R! t! q
林奕含身上发生的事情给遇言姐的感觉是太多的不合常理,出于教养而不敢控诉老师的罪行,出于伦理而强迫自己接受老师的淫威。与其像林奕含自己说的房思琪必将走向毁灭是因为她还有柔情,还有爱,甚至还有性,我更觉得是她走不出自我说服的悖论,就像无法在流沙上建立起一套价值观。
, Z8 ?$ l9 a0 H- B/ n6 `
▲不知道她在写书时有过多少次的自我纠结,自我说服
, @5 T3 ?6 P% X& q0 T; i
当林奕含曾经用尽量平淡的语气向父母求助,却被以“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这种话一句封喉。她试图与家人一起看《钢琴教师》,《安娜的小岛》等情欲片挑起话题,却是被父母叱责。甚至年龄相仿的同学也不能理解林奕含这种自我催眠,自我绑架,欲拒还应的矛盾,认为她是在勾引老师。
- _) ?1 c$ }, T1 }! x! x
性教育很远,性侵犯却近在咫尺。少女时的林奕含分不清爱与侵犯,等她想要抽身而退之时已来不及,诱奸的回忆如影随形,她无法再逆行回到情窦初开的伊始,体验少男少女本该发生的美好爱恋。加害者们披着文艺与爱的羊皮,活得潇洒恣意,受害者却流着血流着泪道歉。“没有愤怒”,这四个字在林奕含的叙述中尤其令我心痛,因为没有愤怒,她沉默接受了这一切,隔岸观火般的看着血肉模糊的自己,最终走向了毁灭。
& X% {. E. Q% { n 2 V1 p J2 H0 ]# h
长久以来,林奕含的父母仍然羞于提起女儿的往事。直到林奕含过世,他们才承认女儿患有抑郁症并且就是书中的主角。我想起几年前,一名印度女生乔蒂·辛格·潘迪在公交车上被六名男乘客轮流强暴致死,被害者乔蒂的父亲说,“我的女儿没有做错什么,在临死之前,她点燃了一束火把……无论这个世界有多黑暗,这束光终将能驱散黑暗。”
) g' p7 T6 h6 S0 z
我不知道像林奕含一样在角落里舔舐伤口的女孩还有多少,但在y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真正能托起你的不是千锤百炼的文字,而是千锤百炼的内心,是挺身直面真相的勇气,有了这道铠甲,即便我们遭遇的是“核爆”与“屠杀”,亦有能量站起来,走向光明灿烂的应许之地。
- v* I4 R- u0 H9 s# j/ {( k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8 j, B) l- m" D! C
--END--
" P% u2 t+ x* D7 D/ j. l2 I4 Q 4 _1 h- j: H' y2 W% q0 _ / d9 X' n1 G i* d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