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如何预测 Pinterest 和 Instagram 的未来发展潜力?
[打印本页]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6-1-20 14:30
标题:
如何预测 Pinterest 和 Instagram 的未来发展潜力?
陈琪
,创业者,蘑菇街CEO
, g, M- m' V: B- j" w- N4 f% Z
0 s8 e* T4 c( h d
' \, u+ i- Z) a3 Q, d7 S
) f3 A. ?8 a0 d/ R; ?5 d8 z
3 B, J$ \' ]0 q$ [$ G
十年对于互联网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到时Pinterest和Instagram如果还存在的话,也必定不是现在的模样和模式,所以我们探讨这么遥远的事有点不着边际。但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一两年的话,倒是可以来讨论:当下,具有哪些特征的产品更可能在未来获得更高的价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69268/answer/14229241
5 J! [& G2 X; v5 \9 N& ?9 m
十年对于互联网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到时Pinterest和Instagram如果还存在的话,也必定不是现在的模样和模式,所以我们探讨这么遥远的事有点不着边际。
# I! U+ m3 q* D* D5 `6 d
0 O1 |# e. z1 ~9 d2 k. h0 _
但如果把时间缩短到一两年的话,倒是可以来讨论:当下,具有哪些特征的产品更可能在未来获得更高的价值?对此我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模型,我从2011年年中开始用这个模型来判断各种新出现的互联网产品,一直用得很顺手,命中率较高。
9 `0 K$ T) c; k0 N2 C4 V, ~& W M8 k
) }9 _; J( g9 a' c7 H
这个模型由三个特征组成:
8 {; A. T" X F( q; G' z+ z
4 C" N3 e* }8 `! f3 W' o5 ~
一、碎片(Fragments)
' ]( X# B. ~% J9 Z5 P0 z/ B
这个产品中的主要内容,一定是碎片化的,而且碎片是同构的。比如Twitter把“一切事物”碎片为140个字、新浪微博把“一切事物”碎片为140个字+一张图、Pinterest把“所有美好的事物“碎片为一张图+一小段描述+一个URL、蘑菇街把“所有美好的女性商品”碎片为一张图+一小段描述+一个商品购买地址(包括线上和线下)。
! J, f/ M' S1 T. x. b
碎片的丰富性基本上决定了这个产品最终平台化之后的基础规模,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新浪微博的规模百分之百的要比蘑菇街大,因为它的碎片是“一切事物”,而蘑菇街只是“所有美好的女性商品”。定语越多,规模越小。
& D# H1 {7 h9 h" Q. T) Y
. U5 X3 d# { W8 o& {
二、组织(Organize)
7 K. F' b5 a, J/ ^) a7 e
为什么要碎片?因为同构的碎片很容易以各种维度被组织。
. @4 M, A. _/ _
比如Twitter按时间线组织、Tumblr按Tag组织、Pinterest按Board组织、蘑菇街按商品的天然品类组织。
% G% u. B& `& c! w: S
这种组织一定是非常自由的,任何两块碎片,都有可能被组织到一起。组织的方式越自由,信息流动的速度越快,相应的也无法获得沉淀。
. F3 T. r7 h3 l' K4 f) {7 o
所以我们看到,因为时间线是最自由的组织形式,所以新浪微博的信息流转最快,但信息很快过期;蘑菇街的组织形式受商品天然品类的边界限制,所以流转相对较慢,但是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沉淀,挖掘出“最热”的商品来引导有“从众心理”的用户。
! T* A2 @- I9 P; D2 r9 o
8 i- s* s7 F# E3 @0 X
三、再组织(Re-Organize)
% ~$ n0 i( L& \, R) h
当信息碎片按某种形式组织好之后,这样的产品还会允许用户用非常自由的手段重新组织信息碎片。
4 B) |! H) @) J9 B7 e( ]
比如新浪微博的“转发”功能,就是把别人的信息碎片重组到自己的时间线中;Tumblr的“Re-Blog”功能和Pinterest的“Re-Pin”功能,可以把别人原创或收集好的碎片方便地组织到自己的建立的体系中;蘑菇街的“喜欢”功能,可以把别人分享的好商品,极快地收藏到自己的喜欢目录中。
2 A6 X# v" G' |- O6 i: K
再组织的本质作用是将有限的内容尽可能充分地重复利用,以此提高生产率。
4 N+ k+ s' O& z" {" N( W4 h
打个比方,在不具备再组织能力的BBS体系中,一条信息(帖子)只能被10个人消费,但同样的内容,在微博体系中就有可能平均被50个人消费,那么同样的生产成本(原创消息的人所花的时间)就带来了更大的生产成果,也即更高的生产率。
( {6 z, d1 E' i0 }$ {
所以,要让“再组织”发挥作用,就必须要求用户整体对内容的选择能力很强,而且产品本身有通过“积累用户利已行为得到利他结果的机制”(这点可以看我之前在艾瑞的一个演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比较担心完全的Pinterest-Copy,在中国会受到“没有足够大的有很好审美能力的人群”的制约。
6 ?. U! S# k5 ]- _/ i
. l a- X" L8 W
以上三个点组成了这个模型的基本框架,我把它叫做“ FOR”模型。
$ Y+ g1 {' F- K8 U* [8 C
' _$ W6 F# ?5 r, g2 S
接下来我们用这个模型实际看一些产品,我对下面提到的每一个产品,按FOR模型的三条打分,最高5分。
( d" A: q& D7 @' O+ C5 \
( [8 m% j4 S! Z" Y9 n
Twitter:F4.5 - O4 - R3
& C. E) R3 S" N1 u5 q$ D- W
Twitter的碎片是很彻底的,但是不支持图片还是有点过于矜持了;组织是用时间线,好处和问题上面都有说;再组织只能说及格了,Re-Tweet的功能毁誉参半吧。
) g5 e6 l% v; j. @2 V1 w0 @# P+ {
. R4 i9 Z. M% Z5 r+ B. b4 _& o6 x
新浪微博:F5 - O4 - R3.5
+ n+ o# s6 ^5 P {' G) _+ t Z! c
新浪微博对Twitter做的两个改良是非常棒的,一是消息带图、二是“转发”功能。这两点改进让这种产品形态整体达到85分,所以我们最近看到一些报告,新浪微博用户的活跃度是Twitter的数倍,从这个模型的打分上来看,很合理。
p) ~% T* r2 \% O3 q$ l4 `% h
1 B- V9 }: r* h* M
Tumblr:F3 - O3.5 - R3
) M$ D Q* I: P5 L# \4 b
轻博的碎片太大(也可以说不是碎片),这造成信息维度太多很难充分组织,再组织也很麻烦。所以总的来说,我并不是很看好轻博的发展,从最近这类产品的发展上来看,也确实不怎么好。
. U: b# W8 ^+ T! W# W& I
4 Z0 l) ?% L- r3 i
Pinterest:F4.5 - O4.5 - R5
. u9 P1 c6 Y6 F* [- O" E8 }
神器出现了,它离满分只差两点:以图片为主的碎片,在丰富性上不如Twitter和微博;Tag和Board的双维度组织很完善,但Tag的组织方式还是很依赖“负责任”的用户,所以要扣一点分。Re-Pin功能非常方便,而且Re-Pin的结果是重组一个Board,当用户的普遍审美能力较好时,发挥出的能量超大。
0 _$ L; B% p; ^& M3 k& k4 P
说实话,虽然我一早就给Pinterest打了这个平均最高分,但也还是没想到它能发展得如此疯狂。
* U. U- u( ^9 m, w/ K! B j
6 |! O* U# @' o$ y' Q
蘑菇街:F3 - O4.5 - R3.5
+ Z: _: r' R% Y* Z; ?
来评评自家的产品。上面说了, 我们的碎片丰富性不够,所以规模肯定不如其它几个例子产品大。但是有失必有得,我们的碎片很容易变现,另外它们天然地可以按品类组织,不需要依赖“负责任”的用户,所以组织的分比较高。再组织方面“喜欢”功能很方便好用,但是高水平的用户不多,再组织以后的内容要供再次消费的“成品率”不高,这方面是我们一直头痛并在努力解决的。
+ P. l) K! w, a+ j
. P1 t; [7 `+ T3 F$ P7 A2 p
Instagram:F? - O? - R?
8 z5 `$ k! F6 \5 ]! B
这就当练习吧,大家可以按上面的思路自己给它打分,然后给楼主一个答案:)
. d5 m6 e4 M2 D- p% ]2 z( u
4 U3 G" g3 h) g% [" v0 ]- u
为什么满足FOR模型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获得较快成长?
/ p# i2 @' c& S& t: k- H. b
1. 生产率,上面已经提到,FOR产品比传统的产品有更高的信息使用率,因此生产率更高。这是最本质的原因;
4 `( ]* A; I" t- L5 c0 z; m
2. 适合移动设备,因为内容小片,可以方便地在移动设备上浏览,而且自由的组织形式和再组织动作的轻量化,都很适合移动操作。
+ t9 @- Y+ H' u& `
/ m7 V1 V8 Q# \7 U/ y
前面都是总结,但这个总结很有可能一文不值,说不定它是类似“优秀短跑运动员都有两条腿”这样的总结。所以我再用这个模型来推论一种目前不存在的产品,以后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这样的产品有没出现、有没有高速增长,以此来验证这个模型是不是靠谱。
" _$ V0 ^3 L9 Q- _4 C) a6 Q
4 u" S" d' u' M5 s) B |
我推论的这个产品是一个旅游产品。
4 r2 m5 O) C, j1 S/ y; a. O, i) G, U; b
一、碎片。它的碎片是“一切在路上会碰到的东西”,比如一个景点、一个餐馆、一个菜色、一家加油站等等,全部碎片化并同构为“一张图片+一段描述+一个地理位置”。
" \* f5 @. o. G. \( o" g# L$ X' E" p; \
当然同构后的结构可能还要再复杂一点,比如可以多张图片,但是这里作最简的处理。
& d4 `* k% L- ]- s+ O% X7 s
二、组织。可以按所谓“路线”或“功略”来组织所有这些碎片。比如我做了一个杭州攻略,其中就可能有这些碎片“雷峰塔、西子国宾馆、白堤、某外婆家的外婆炒蛋……”,这些碎片可能按时间排,也可以按地理排。当我到杭州旅游时,就可以用手机随时调用我的功略,指导出行,并随时为每个碎片拍照或Check In。当我因为迷路错过一个碎片,也没关系,周边的其它碎片会被推荐,随意选一个接着玩吧。
) d$ D5 O4 b" h' x
三、再组织。当我游玩回家,之前在游玩过程中的Check In行为和拍照行为,就被系统自动整理为“游记”,而另一个用户可以简单地copy我的游记,改动其中几个碎片,成为他到杭州旅游的“功略”。
& D1 P, C2 V% V) A0 v
如此一来,功略 > 签到 > 游记 > 功略……就成了一个循环,信息被更充分地使用。
& P' D' O+ G1 X6 V( b
# L5 {6 L; G7 V! S' D
我相信这样的旅游产品会得到很多人喜欢的,你喜欢么?^_^
: R; s; @ i, o/ _6 b" d
7 y( C6 u4 @, o1 A" @5 b n2 M4 g% W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6-1-20 14:3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n# L& f7 M C2 ?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Y4 d2 { E( m4 d7 R. u6 `# w
作者:Michael
% [: Q4 R% Z3 m' c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69268/answer/14290258
0 { q1 F' z5 R% o" c% N8 }5 S
来源:知乎
0 V& t( w% s% J! @5 ~& y4 H% c
) A/ x7 P2 l8 t
& J, o! o) k5 k5 C! U
以下内容不是对本问题的回答,而是对陈琪精彩回答后的思考,因为@知乎的评论设计让我的回答会被淹没,所以只能添加一个答案来跟大家讨论,另给@知乎,我想回复那些在别人答案里评论的人,这个需求怎么满足?
5 _ k7 Q" E1 W6 m+ c# y; S
————————————————————————————————————————————
1 s3 \5 @! s% `8 u, o! a$ A
4 ^& U) v6 J8 z0 q; E
FOR模型仅仅适合分析碎片化的产品,所以Tumblr得到了较低的分数,如果拿这个模型来给知乎评分,得分也不会高。因为Tumblr和知乎这样的产品的目标方向不是碎片化,不管从信息的维度还是时间的维度。就拿陈琪写的这个答案来说,显然给出这样引人思考的优质答案,不是碎片化的时间能够搞定的,同样这样的答案中信息量很大,不是一块简单的“碎片”。这是制作者的时间,作为信息的“消费者“,我有一个美好的下午在图书馆度过,然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阅读这个问题和思考这个问题上,同样的时间,我刷新浪微博,可能已经刷完了我关注的100+号人今天全部发布的全部内容,讲了这么多,想说明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用碎片化的FOR模型来处理,FOR模型能处理的更像是网络中的”快速消费品“,信息制作成本低,速度快,同样作为信息的消费,门槛低,速度快,要求信息大量。
+ W# l0 [4 t. Z
那么对于Tumblr,Quora、知乎、豆瓣这类,你可能登陆的频率没有那么高,但每登陆一次,你都不会轻易的离开,对于内容型的网站,内容的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而对于这种类型的创业者来说,更需要的是沉得住气,因为这种类型的网站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突然爆发,需要时间来慢慢积淀自己网站的文化,来积累自己的内容。就像豆瓣,那些对于音乐、电影的评论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淡,反而积累越多,时间越久对于用户来说价值越大。
) `& E6 _4 s* s' a; E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6-1-20 14:32
. V( B) M4 k' I5 c; n
作者:julystory
* I9 y' }7 n8 C1 s, n( V: B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69268/answer/14203160
7 {! T/ Q) ]/ {# ?5 Y
来源:知乎
! w0 G$ o+ ]! }- h# r
; K7 z7 K( `# ?/ p" ?
( P, Y0 N' p- e0 W/ _0 w% @! z
十年对于IT产业而言是一个太大的迭代期了,我个人而言完全无法预见十年的变革。
. Q6 a4 t3 R& d# n
0 `, Y. x- D6 _
所以立足近年来表达下浅见吧:
; A8 n. f. C" n8 j9 |
5 Y+ `1 H* D8 j4 S
说到价值,我第一反应是商业价值,所以先谈商业价值:
3 Y( Y; V! C7 T+ ]' A
1、pinterest 在我眼里代表着一种优质转化率的渠道价值,和facebook、tw一样pin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均会是一个强大的流量分发渠道。而非某些童鞋说的基于界面的样式,所以p“离钱很近”;至于instagram 未来会成为facebook众多内容入口中的一个,拥有大量用户基数的instagram对于facebook而言其价值主要在于内容渠道。如果把facebook比作一锅汤,那zynga和instagram 都会是这锅汤的重要调料...
2 S9 z0 M H, C" R8 X9 L" F
& G! ?) x; N9 {( L5 ]& T6 X
李彦宏在11年联盟峰会上提到了中间页、读图时代、和应用为王的观点。个人非常认同此观点,在此pin和instagram均是读图时代的产品。在我眼里:pin代表着中间页形态;而instagram作为重要的内容生产型产品,在facebook的应用战略中占了重要角色,可以归为“重要应用为王”。
, R8 }3 a# P2 w* B+ {% }+ d$ z0 C
" a/ U5 M1 g* C' T: F; c- W
至于用户价值,不是很好比较:
) L6 G2 ~/ S/ t* ` j7 {8 z @
S& _, W% b) i P( f7 W# p6 a
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产品绝对是有用户价值的产品,此两者都拥有广大用户基数。pin作为类“信息过滤型产品”,让用户生活更加便捷, instagram 生活记录型产品产生了难以替代的“memory”价值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6-1-20 14:32
8 ?, U! |4 ~3 V/ T; b
作者:余攀
' l4 g9 W5 g! n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69268/answer/14546306
5 i1 ]' K! m5 ?: R" B* }7 @+ K
来源:知乎
9 ^6 g! e: F q$ l) F3 e
4 O4 A' Y% ^. n: ?
% V! m3 [1 a g* h! r) }
一、它甚至可以抛弃关系,却无法抛弃兴趣
, }. g& `) j) M! }
我猜想,瀑布流(以Pinterest为代表的产品)也好,块状化(以Filpboard、zeker为代表的产品)也好,它最关心的,应该是聚合最优秀的内容。并非以“兴趣”为引导,或者以别样的展现形式(页面布局方式)为载体,也就是说,在Pinterest上,兴趣、关系、页面布局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会有利于建立、维护关系。它更趋向于内容产品,而非SNS产品。
' A$ R7 A- t9 d% e! H, [! q
它甚至可以抛弃关系,但是它永远无法抛弃兴趣,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是刚性的。如果说“以别样的展现形式(页面布局方式)为载体”是技术活,那么,如何利用兴趣产生内容,就是玩艺术了。兴趣是来做内心的,而载体则是来做外在的刺激。
% r4 s( w& C6 B
这也像极了许鞍华的《桃姐》,回归了人类最根本的、最真实、最本质的生活状态,所有的场景都不需要《艺术人生》的催泪music,也不需要《金陵十三钗》的送死慢动作,仅仅需要长镜头,安静、真实、震撼。再进一步说,如果生活本身不那么震撼,如果情节本身不能感动你,用再多的慢动作和催泪music,你也只能笑笑而已。
3 h# g3 `5 z, l2 K+ f, H
你必须先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内容本身,以及围绕内容本身的细节,诸如打开速度、内容质量、精准度、图片质量等等,有了这些之后,“慢动作”和“催泪music”才能变成有效的辅助手段,否则就是笑料。
/ r9 Q" D4 L6 V: G) F, k/ [
二、审美疲劳风险
j+ j9 C' P/ b( U& U3 I' s) k( z
除了内容核心,瀑布流能火多久,还取决是否“审美疲劳”。抢车位就是审美疲劳,那么Pinterest中的Pin会疲劳吗?Pin到个人的页面,有了专辑,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我可以大干预测,pin这个动作,一定会疲劳,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Pin之后的任何未来。就想抢了车位之后,又能怎么样?要知道,用户阅读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满足了绝大部分需求,pin、分享、互动、评论,仅仅是附加的。国内最牛的网易新闻跟帖,最火热、最具话题性的新闻,跟帖比例也不会超过5%,跟帖可能带来评论,pin之后却带不来任何东西,我很难想象其长久性。当然,pin会在瞬间带来巨大的用户和活跃。
7 [$ G- R7 A4 ^0 Y
除了抢车位,path也是一个例子,path1.0很少人用,但是用户忠诚,2.0加入了诸多酷炫的体验,瞬间引来大量的用户,我的path隔三差五的就有很多添加请求,我一个也不认识,但是他们认识我至少一个朋友,我都加了,所以我的path已经被这些不认识的好友严重刷屏,我再也不想用了,像我这样的人有多少?path是以“分享图片”为要义的,但是貌似已经偏离。因为它变得不再纯粹,不想facebook那样纯粹的为了关系。
6 U9 F0 ~3 G! F* |9 F ~. g% Q
三、一定要有核心
( e& u8 F! A$ H- u) I3 d
我们会问,Pinterest火起来,究竟是因为瀑布流,还是因为pin,还是因为内容,还是因为关系?如果你回答是因为“瀑布流+pin+内容+关系”,缺一不可,那么就基本给Pinterest判死刑了。
( ^: L; K" h% ~/ c V
再来一个,我们会问,Filpboard火起来,究竟是因为杂志化排版,还是因为社交资讯,还是因为关系?如果你回答是因为“杂志化排版+社交资讯+关系”,缺一不可,那么也可以给Filpboard判死刑。Filpboard中文版比国际版垃圾,就是如此。过分强调缺一不可,所以明显劣于zaker。
- h( t; G* s- _: t! f# u
再来一个通俗的,《北京爱情故事》中,老程总问小程总,你究竟喜欢她什么?小程总答不上来。如果小程总回答,是因为“美貌+贤惠+第一感觉+……”,缺一不可,那么,假爱情。一定有人更美貌、更贤惠、更有感觉……
9 C( z' f* f: [+ r. l' }' T: O
你一定要有不可代替的东西,否则很快被代替。
: {* z; W1 x; \% f) {1 h: g: o
四、结论
) g U+ ?. @8 A- u6 G) \
回到这里,实际上,我想表达的是,行业目前过分的在强调阅读的某种技术手段、概念,而忽略了阅读的核心:内容本身。以及对内容本身的干预,例如选择优质的内容。而不是过分强调Html5、杂志化、社会化、兴趣图谱……
# }' y/ y: K- x. I, }: p
靠内容吸引人,而不是靠关系、不是靠体验,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根本。我确认Pinterest会很快失宠,Filpboard会很快回到内容本身。
- U, C- f& d$ f+ I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6-1-20 14:33
; m% n4 u# O0 L& z! y& I" T
作者:钱科铭
9 J1 r p9 u; ~3 Q) j. s
1 {* k+ z+ B* {, X! O3 F) o
来源:知乎
+ I2 d- _$ v0 G
9 j- `; H8 C+ \0 o
4 F9 W5 g* v3 U% I, t" x; J) U/ m- I
纯工作压力大,短暂休息时胡说,如有雷同,纯属不幸:
: s% H2 U+ ?4 g: d3 d* k i
6 q; I+ i4 A1 C" a' f( w
1、旅游产品那个idea, mafengwo可取。
; G/ ?( `: }$ }7 N+ ?
; Y/ f) B6 T- C
但不建议作为创业项目,线下旅游的用户特点还属于资讯获取阶段,远没到线上电子商务的分享阶段(如蘑菇街模式),即使是移动大热的今天。
5 C: x2 E, \6 j, ~
* b" i* F; m( m
2、要做类Pinterest,国内只能做“定语越多”的模式。因为国内没有Pinterest所解决的需求存在。
6 d) p7 l6 n; a. D" u2 ]( [
6 P% u- A# [' G0 q ~$ P( D
3、要做类Instagram,在移动大热的今天,国内确有“碎片一切事物”的需求,只是解决这个需求不在于产品模式,而是运营。对于这种硬通货,山寨Instagram,Path省时省力。
9 Y( b+ U; z6 d5 }5 A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6-1-20 14:34
# { B' P# M8 J, i+ i1 H
作者:陈皓宇
. ]' y! J* e0 ]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69268/answer/14202243
# x6 O" Z) I/ h7 _
来源:知乎
; ~ K# R0 |' s8 _: ] V# z6 S$ R
, b# z; c7 y0 e$ d; @2 ~* l+ s
( K& \6 L+ t7 _
1.形式:
5 j7 n4 A, o1 d" v
Pinterest只是代表了一种网站的展现方式(瀑布流?).
o( j$ c( l- o+ f$ d; f/ v
而Instagram却是实打实的摄影辅助加分享.
A* s) A7 A% u" q- f+ K
, Y: k2 c4 d% Y- S3 ^' h" a
2.生命周期:
7 M% g7 m, b- s* |6 {) o
因为界面和排版被吸引而使用的产品会有很多很多..例如现在网易的lofter.例如蘑菇街.但终归会有一个审美疲劳..例如当时都是用塞班系统的时候看到苹果的UI觉得好屌好fashion.现在却觉得WP7更文艺.(顺带吐槽一句WP7的UI跟Pinterest相似的不是一点半点).人们会不断地接收新的交互界面和排版布局.这当中的淘汰期可以是很快.扯回来.如果Pinterest不是这样的交互形式.也就仅仅是一个图片分享站而已.微博可以做到.轻博客也可以做到.
- X3 L. s) E- z2 h
而Inseagram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更新进行产品的迭代.这是一个很可观的生命周期.新用户会继续涌入.老用户也不会因为厌倦而退出.因为这是一个工具.
3 `* N; U% p, y- C7 n
2 ~5 a. s$ c. }
3.团队:半年增长了十倍流量的Pinterest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这听起来是不是不可思议.
C' n, p: P& A; z' w& k" e+ ~
% f7 _* A5 P) j9 l4 L
4.其余问题:可能很快.我们就会发现Pinterest会基于侵权问题而收到各种各样的诉讼...但Instagram却完全不会有这样的困扰..
; O8 T3 Z: y+ p. I# N2 w( N
. N# y/ K# ?7 h. m0 i6 Z: \
----------------------------------------我是扯淡的分割线------------------------------
& ~; X l( i9 ?# w$ g, i& x
5 j$ k, d$ C2 V0 X
以上都是扯淡.轻喷.
- X, ~, f- e. @" D$ g
作者:
北美生活网
时间:
2016-9-29 15:35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