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耶鲁女孩被遗弃20年后回中国寻亲,被50个家庭争抢 英国报姐 [打印本页]
作者: 迷死任 时间: 2017-3-29 01:00
标题: 耶鲁女孩被遗弃20年后回中国寻亲,被50个家庭争抢 英国报姐
这个女孩叫詹娜·库克(Jenna Cook), 中文名夏华斯,今年25岁。
她在马萨诸塞州长大,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耶鲁大学。乍一看,是个典型天资聪颖的“香蕉人”,将来说不定要成为赵小兰第二。
然而,在她阳光笑容的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疑问——我到底来自哪里?
1992年的冬天,詹娜出生在武汉。出生不到几个月,她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一个长途汽车站。她的父母什么线索也没有留下,时至今日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天出生,父母有没有给她取个名字。
小詹娜是幸运的,她被人发现后送到了福利院。同年6月,一个美国女教师收养了她。就这样,只有几个月大的詹娜离开了故乡,投向了大洋彼岸养母的怀抱。
善良的美国妈妈玛格丽特待她像亲生女儿一样,后来还给她领养了个小妹妹,也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弃婴。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詹娜像其他美国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玛格丽特从未向詹娜隐瞒她的身世。从小,詹娜就觉得,美国是她的家,但她又并不完全属于这里。
“我摸着自己的肚脐,意识到我曾经和另一个人连结在一起。但这个人是谁呢?她真的存在吗?”
这条血缘的纽带,把詹娜和中国紧紧连在一起。她从高中开始学习普通话,为了终有一天能够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
在大二的暑假,她觉得自己在语言能力和心理上都做好了准备,终于,她和养母一起,踏上了寻亲之旅。
在武汉这个每天有12,000名游客穿行的大城市,詹娜举目无亲,只好满街张贴寻人启事,却收效甚微。
一周之后,事情有了转机。一个记者朋友将詹娜的寻亲之旅登在了当地报纸上,题为:《爸爸妈妈,我多希望拥抱你们;谢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报道很短,也没有放在显要的位置,但却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人们听了太多亲生父母千里寻子,孩子却不愿相认的故事。而詹娜,却伸开双臂想要拥抱曾经抛弃她的父母,这大大震惊了中国的读者。
很快,她的故事被《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华人的信件开始像雪片般飞来。有人写歌给她打气,也有人和她分享相似的经历。
而最多的,是曾经遗弃过孩子的父母,都写信过来找女儿。根据细节描述,詹娜将范围缩小到50个家庭。
【也就是说,当年有至少50个家庭都曾经在大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抛弃过他们的孩子!这还没有算上仍然沉默的大多数。。。】
詹娜与这50个家庭一一见面。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次寻亲之旅,竟然揭开了无数家庭的伤痛。与他们的接触让她意识到,20年里,这些家庭都处在深切的悲怆和忏悔当中。
那些在找孩子的父母,见到她会痛哭着向她忏悔:“我对不起你,你能原谅我吗?”
她则回答,“我原谅你,我原谅你。”
詹娜也会问他们,“如果我没有那么爱哭,如果我长得更好看些,你们会把我留下吗?”他们也会安慰她,这绝不是她的错。
在这些人中并没有詹娜的亲生父母,但在和他们相见的时候,她觉得她自己是所有这些父母的女儿,而他们也都是她未曾谋面的父母。
詹娜说,作为被领养的弃婴,她不愁吃穿,还得到很好的教育,无疑是幸运的。
但同时,她失去了原本的文化、语言和国籍,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身份认同有很多迷茫,也会因为自己曾被抛弃而产生自卑心理。
据统计,在1992年到2013年间,中国共计有139,696起国际父母收养中国儿童的案例。中国流落在海外的弃婴,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之前一个叫做《Somewhere Between》(中间地带)的获奖纪录片,讲的就是这个群体的成长故事,詹娜也是主人公之一。
通过与弃婴父母的交流,詹娜了解了他们行为背后的种种无奈,也感受到他们对于曾经抛弃的孩子深深的悔恨和思念。
她希望自己寻亲的经历能够帮助到更多,和她有着相同背景和困惑的孩子,更好的爱自己,爱生活。
她的本科毕业论文就以此为题,还获了奖。她的故事,在外媒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耶鲁毕业后,詹娜被北京大学录取,成为了燕京学者。她与中国的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时至今日,她和寻亲时认识的家庭还有联系。詹娜还没找到自己的父母,很多家庭也还没找到自己的女儿。但他们互相约定,说不会放弃寻找。
抛弃与被抛弃的痛,除了当事者,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有人选择沉默、放弃,也有人选择寻找、原谅。置身事外,能做的唯有尊重他们每个人的选择,祝福正在寻找的父母和孩子们,早日相见。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