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碎片化时代,怎样解决知识焦虑? [打印本页]
作者: 心如风 时间: 2017-3-14 13:08
标题: 碎片化时代,怎样解决知识焦虑?
) D7 p+ j9 ~) d# l/ W
& w! V& }# s$ @2 j& M$ F# Y4 m去年在读《知识大融通》时最大的体会就是世界正在进入知识跨界融通,我们应该跳出各学科的片面知识,主动学习一些暂时跟自己不太相关的知识,比如学程序的应该学些艺术、学文学的,多学一些科学、程序这类,当你具备多个不同学科的知识,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均衡,会更容易发现或创造一些新的机会。$ A- i4 v! ?1 {) \. `
- o; }% P5 M9 m2 l# ~
为什么需要跨界学习?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6 x, f% d) n" L: W
: q& W, ?6 m" w" p5 @0 V9 w+ D/ J+ z罗辑思维&知识服务APP「得到」的创始人罗振宇,最近做了一个名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学习》主题分享,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视角和观点。9 K, ^: i o; C' m, k
. A6 G; H3 v5 `- p4 n
以下是这次分享的摘录:
8 s# _9 c& d9 X7 `9 w1
; |+ W* j# u+ B7 ?我想讲一个我长久以来一直想讲的一个话题——+ A" ]+ a6 P1 e3 \) ^% K& T; S3 m2 j& |% u
! x2 @( n, F; `; N
这一代人的学习。( P3 `2 Z9 Y0 n
- W- |& }1 L) Y" J
先从一个词说起,叫“学习焦虑”,每个人都有,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它在不断地加深,在飞速地进化。) e! Q, Z: F. A/ `, I5 U
7 |, S" ^# M, V" d& K z/ f我上中学那会儿也有学习焦虑,无非是怕这次考试没考好,将来考不上大学,能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所以这个焦虑的本质是“谋生”,是很低级的焦虑。5 m: r! t( ]4 b: s$ e1 I6 j
1 p- f( T' U# J0 y. h: T0 D1 H8 {但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这个焦虑已经不是“谋生”的问题了,它是一个“求存”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你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你原来的生存方式是无法维持的。
# O8 R* N* M% y& \! U 5 h7 B5 N/ n( e& o5 c
比如说,中国的很多老人,有钱,也有社会地位,有社会阅历,为什么老被骗子骗?因为新出现的那些技术、协作方式,他们不知道了。
5 P8 P- _2 x5 _! i) \/ U
: B' m! u/ _; j' q$ y/ j$ f7 y* r( A不出意外,我们这一代人活个100岁稀松平常。如果我们的身体健在,但是头脑萎缩,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也许我们的晚景是非常的凄惨,即使你年轻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你没有能力在极其复杂的环境当中保卫这笔财富。
1 G, c8 l' }6 o, M
6 E% A- U: I% \$ L2 }知识现在越来越是一个具体的利益。过去流行一个词叫“无用之学”,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大反转。
% g! F) e5 d/ F" p8 i; u+ N
8 y4 l) I E5 S5 W- c. V现在是一个体验消费的时代,体验是你去说服人、跟人协作的重要的工具,没有知识你哪来什么体验,你所有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y& B2 f( }9 `9 u# W2 r: }$ B . }& A4 K" q, Q7 I( ?* x7 e
再换个角度看。
/ b8 s# P1 j8 s, Y
; _: t# ^& L* ~8 P, G0 w! K; ]8 H有人说,中国的社会阶层在固化,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上层。* K: X2 ~6 a2 B. `% N) S0 @& X
( O9 x" Y1 t8 a1 n也有人反驳,说不对,什么马云、马化腾,他们原来不都是赤手空拳的人嘛,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的穿越。
) ~. i ^ s3 _: E; D0 [' I( T 4 m" i* e% W* T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现在到底阶层固化没固化?
+ T! U6 @# e( z& n
7 h2 [# a* V9 s( \3 t% V- u答案非常简单,固化了,也没固化,关键的区别在哪?就是你有没有知识,你是不是能够完成认知升级。知识的爆发性价值有可能改变你的一生,最终帮助你完成阶层穿越。所以,你说我们这代人的知识焦虑能不大吗?
. w8 D0 M1 S, v5 G( F$ u2 S# n
7 n' R$ e3 N: ^8 Q/ L7 U5 R更何况现在知识爆炸。
3 Q' n3 F$ F( |8 `+ e" ?* t
. W# I8 h% M* b- v- I: B1 F这些年,一见到书店我的心情都很沮丧,那么多书,那么多知识,我就是穷其一生,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到一个皮毛。所以你说能不绝望吗?" i: Y' w4 Q& P9 O
4 }5 M# Y6 }8 [" ]! X% v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
( ?& ~2 M# K: j( i
# O( X7 a# P: [, V0 r2
" f. s! v9 }* O: h过去,你有知识焦虑很好办,读书看报加上学,只要勤于用功,肯于花钱,你的焦虑是能解决的。
: ~8 [3 u- @% J1 l* Z* M# Q
今天,这些解决方案本身就在出问题,为什么?因为社会的底层因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动。
+ d, p3 Q9 ?/ l
第一,人的时间在碎片化。
3 S9 M! I! [/ d# J; U! J现在我们干什么都动不动手欠,要去摸下手机,刷个微信,刷个今日头条什么的。当然,这赖不着人家微信,这是我们社会协作关系极度复杂化的结果,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同步运行,分头照料,所以拿不出整块时间了。
5 u- U! z. o$ H1 s8 |" }3 b可是读书上学这种事是要花整块时间的。一本书20万字,怎么也得搞个三四天吧,上个学几年,最短的短训班也得好几天吧,你越来越花不起这个时间。
5 {0 }5 l l3 Z% `. P3 P$ _! G2 u9 x
第二,学习越来越终身化。
g9 S: w6 |; T, O
过去有个词叫“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基本上算学业有成吧。但是今天有学成这件事情吗?新的知识像海浪一般的涌来,你一辈子都要在里面奋力前行,永远成不了。
# v' a9 j: u7 y! T% q
20多岁你就大学毕业了,整个社会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怎么办呢?
q# x V) J- X3 R. a
第三,学习越来越跨界化。
* K3 c! z; l$ J2 G) t, y0 y0 u这是一个知识大融通的时代。
* ~% _6 c P. @) a2 f
不信你看身边的那些牛人,谁现在干的活还是他大学本科的那个专业呢,他都说不清自己现在是什么专业,反正一肚子杂货,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有强烈的兴趣,这样的人才叫牛人。
% b! n2 V# }8 R# ?/ o2 w/ h
但是我们的社会可没有为这样的人准备好服务系统,因为我们的知识仍然是“分科治学”,在某个领域越专精的人往往越跟外行没法对话。
/ b+ k, i' F9 E; i/ C. p) z
比如说,我能不能用业余时间把经济学系统地学个大概?我不想干经济学,我就想了解一下。真就没有相应的产品。
; ]5 Q Y* _% U* {3 _- H# e
所以我创业搞的「得到」App就想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多人需要,我能不能提供一个解决的工具。
6 q* h6 m2 e# a* L" Q
在「得到」App上,我们从北京大学请来了薛兆丰教授,开了一门《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每天只需要花10分钟,一年你就把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给学了。
' B6 W6 `$ j( a% A; Q4 [薛老师录课的时候,对面坐了一个姑娘,我们公司派来的,这个姑娘第一份职业是导游,就是在旅行车门口说“上车了上车了”那么个姑娘。她的任务就是听课,一旦薛老师讲得她听不懂,就喊停。
1 a' v4 ~& E$ t9 P
整个生产流程的目标就是跟一个外行能把专业的事情讲懂。
. z( S, I+ D. H' U这种产品就是为跨界学习准备的。
0 [8 L* l" C) R4 A O1 u38 K* x0 B* `5 {" Z7 R
当然了,不管我们的「得到」App还是市场上的很多工具,它就是个工具,只能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但解决不了你是否学习的问题,所以下我最重点想谈的是下面这个问题:
( z1 A# a& c* a+ J; | 7 c4 c# F" W; }
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 O0 W, H3 n0 v; K : i9 s* Q" h! i; A/ V7 g. ]
我给大家五个建议,也就是五个关键词。. c F# x z* X* R4 X- h4 R+ n( A
[! Z, X5 ]5 r' y$ f8 l第一个关键词“人格”。" ?: V" E" c) S" L H
) c. ^* Z- C+ p: ?
我们过去往往以为阅读就约等于学习,其实不是,阅读是跟书学,但是我的体会是跟人学效率更高。
) f8 i2 `5 ?) O! a; j: |+ [
) B- n5 M6 @% a3 R$ h4 ^知识是啥?4 M: q8 S H- f3 v G) O
6 g8 B& K, A$ J; }, ]* O
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网络,它的真实存在场景是牛人的大脑里面,翻江倒海不断在迭代。牛人就是知识的载体。4 W$ g. `' r' s9 i6 x9 c
6 B% z v8 ~( ?8 P5 s2 Q. V所以我们这代人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尽可能和牛人在一起。我经常跟人讲,如果你在的那个公司或者单位是一个下降趋势的产业,千万不能待,为什么?它不是说发不出工资,而是那些牛人纷纷跑掉了,你身边留下的人往往是没什么本事的人,你的学习环境被剥夺了。
" Z0 l2 F. B3 m; z
% m# f; F; E' g6 U9 P q第二个关键词“概念”。
$ C( ^- Y1 w- X; D* F; Y" H
2 B3 {7 E6 m" H. ~7 ~6 Q即通过不断地搜集新概念来高效地学习。/ M: [, g1 ?2 X, M8 } ]
$ a# L0 Y7 q8 {2 |8 Z/ I6 ]3 r
李笑来老师讲,上初中的时候他妈就告诉他,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科书发下来,先预习,掌握那些关键概念,那之后到课堂上听课、做作业就轻松得一塌糊涂。比如说《高中物理》第一册,不就是那些概念嘛,什么是力,什么是运动,牛顿三大定律,什么是做功,什么是动能,就这些东西。然后纲举目张,任何知识的碎片抓进来都能够安放到概念上。
, n; Q4 W7 d. Z0 ~3 d
7 g( D! O2 Z/ _3 j3 m0 f6 o- `1 G我们人类是一个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本身非常复杂,它怎么变成知识?就是沉淀为一个一个的概念。掌握知识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
- v9 d0 h/ l' J0 ]! T$ f7 K. E+ e7 X ' G1 j+ F h W1 _" X1 ^% t# a5 t- X
第三个关键词“缝合”。7 F' L% U; @' @$ @1 H
' _3 `: `1 o/ n) R9 c2 L) C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
6 @3 _5 M8 v! ?) E) K. ]; k; _ ( \& L1 `0 L: S. a4 Y. d
怎么缝合?, e& m3 f5 a& B9 b
9 h2 l) D* `; m# O4 o
很简单,表达一次。
4 E; C( V9 g9 P$ z' R+ P . [& B6 o" S% B9 l9 r
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觉得特别好,收藏。这个收藏没有用,过了几天,你全忘了。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写一句话。就像我每天写罗曰一样,看完之后写一句,这个知识我觉得哪儿有趣,这就叫缝合,这就叫读书笔记,这就和你原来的知识体系长在一起了。6 z! C& z0 y6 I. S6 g. D4 v2 q
% y+ p2 b- [+ B* b3 K第四个关键词“碎片”。
- c* c/ I* t( n! r9 l+ D 3 p2 d7 l+ f5 u* `7 L- ~, T
这个争议就比较大了,很多人都反对,说学习就应该体系化、系统化的学,你碎片化学习,最后一地鸡毛,什么也学不着,也搭建不起巍峨的知识大厦。1 ?8 H7 _ H; j; G0 }4 W
" m9 [2 w2 ]9 @, _" q* C我不是说系统化学习不好,而是它不现实。前面讲到,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在被剧烈的碎片化,手里拿着一大堆碎片时间怎么办?不用于学习,难道用来打游戏才对吗?1 R8 _9 i3 q' z- @
+ V9 }4 ~7 r8 i0 B9 |' E6 v3 F碎片化时间是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练成一个本事,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拿到实实在在的知识。
. y2 d5 j! ? B- w H , m6 t1 {3 F T+ V
回到真实的学习场景来看,碎片化学习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K, `6 ~5 b7 a6 l0 y' l; A! @
" N- |8 V; G. ^- h/ U/ o( ~首先,知识的产生就是碎片化的。再聪明的大脑他一时一刻也只能产生一个念头,一个假设,一个结论,然后可能当论文就发表出来了,这就是知识真实的产生场景。你看《论语》,就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一些碎片化的对答。: `3 b' X* `7 `* q6 d
- |3 I) E, ?) F( A, [3 O
还有一方面,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是一个最终的结果,不是新事儿,一直如此。3 L6 q2 x4 N- D9 g
& I) v8 |) L" U# c/ n8 z. Z比如说你去读一本书,学一个学期的课,最终留下来的是啥?不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吗?几个动人的场景,几个金句,几个精辟的结论,读完一本书能够留下这些东西已经是上上大吉了,证明你没有白读啊,上课其实也是一样。- e$ i* r% i* x/ [
. r" Q" L. j, `, i0 r7 w
如果学习结果的呈现碎片化,那碎片化学习有什么问题?
9 L7 i: Y1 _- K- i* z
( Y( b+ c, J. {第五个关键词“目标”。, `; l& f! H$ W! N( @
6 @0 H. m( ~! `
在「得到」App专栏《槽边往事》里,和菜头说了这么一段话:; F6 S7 A# Z% e
) f8 Y. q" m. R9 j
”不计成本,成败利钝的追求知识,这是专业学者干的事情。可是我们不是,我们是普通人,普通人是要面对一个一个的目标去行动的。行动一步获得反馈,调整行动,再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正常生活。“
7 `1 B* }2 P L7 f$ i
5 `& L) y# Z! n3 Q0 G/ C# n知识是什么?$ r; W$ m N) H# |
; k/ H5 A" w+ h1 A+ V; O知识就是偶尔亮起来的一小片天空,这是我们要抓住的线索,然后据此行动。, h+ `6 H( f4 K
0 M. v+ V# Z3 f8 `6 ` r4 h和菜头打了个比方,我们就像是一个战士在海滩上伏击正在要登陆的部队,这个时候一颗照明弹上了天,这就是知识,片段,非常的短暂,抓住这个瞬间,咱们干什么?有枪开枪,没枪有弹弓打一下子,弹弓都没有,抓把沙子也撒过去了。% m0 V/ @5 c# \
0 k9 B7 a' N* W" d立定目标,然后随时抠动扳机,这就是我们面对知识的态度。
$ @/ M3 N& [% A) P: h- N4 [6 o3 r0 `3 U/ C! b
作者 | 罗振宇(ID:dedao-getit)- Y& j" |& m5 V- k$ [* W9 [4 t
转载请联系授权$ j, N% r! h4 E- F+ C. N; g
4 q0 \& c5 u- H. ]' f, o
9 k+ c% V) p" `( {
m( U. l6 u4 ~: O/ L点击[阅读原文],再给你看罗胖关于内容付费的15条最新思考7 S- J: t7 R2 J1 N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