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 b" W7 g3 u 乾隆粉彩莲瓣葵口碗
{8 B) G: f; N. _, ]- T
* P' _3 _" z) f7 E' M3 j$ g0 \1 Z- P
清乾隆粉红锦地番莲碗,现存于台北故宫
6 x: {& d3 _( W A# K1 Y7 D/ a
明洪武釉里红瓷瓶
) t. |7 T5 I& N0 a3 p; K绘画性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青花,五彩,粉彩,层出不穷,能工巧匠们的智慧和创意将席卷世界的“中国热”推至顶峰。
4 p; w+ }6 z7 D% w3 @7 I* V
清瓷胎画珐琅
2 t9 n3 o9 h) m5 E) z o: v仅18世纪百年间,就有至少六千万件瓷器销往欧洲。
4 C3 \/ O1 q. z6 B2 g
清珐琅彩瓷器
( r* e5 K2 [3 c1 l
瓷器细腻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让整个世界垂涎欲滴的同时,欧洲无以计数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也纷纷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试图破解中国制瓷的秘方,他们坚韧不拔地在探索的道路上一走就是几个世纪,然后越走越远,越走,越偏。
+ e3 m7 b# e( Q3 P% B
宋汝窑莲花温碗,现存于台北故宫
; A _: h- m" Q; |" j开始,他们觉得温润如玉的瓷器手感上和玻璃相近,于是他们天真地认为这一定是玻璃糊的,以玻璃工艺见长的欧洲人兴高采烈地开始了不断的尝试,然而耐不住高温的玻璃,一加热,便化了。
$ D& `$ M! f) \2 |
宋代定窑瓷碗
' M8 A" k9 h6 @1 {; t& p2 X, L后来,孤注一掷的欧洲人觉得中国瓷这么贵,一定是金子做的。他们兴致勃勃地烧完了一座又一座的金矿,却一无所获。
: z% L; i; D' ?3 m$ m8 Q6 q
宋钧窑瓷碗
/ \2 L& x( w1 {1 _. a直到一个叫殷宏绪的人出现。
$ V! V H' R2 V6 O4 P! J, u, q殷宏绪是法国教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苦心在景德镇卧底,一蹲几十年,与村民和工匠同吃同住。他将自己多年的观察先后写成两封信,详细记叙了瓷器制作的秘密,寄回法国。
) f! v: h" [2 g& {
1716年,法国《专家》科学杂志刊登了他的信,整个欧洲轰动了。
3 V9 _( T. i6 T9 Z7 ]哥窑冰裂纹碗
! a* C* B; o9 B. S' s# T# Y4 a
欧洲人终于知道,原来千百年来他们犯了致命的方向性错误,这一切根本与玻璃和金子无关:
4 L' x. W3 f6 I“瓷石是瓷器的肌肉,而高岭土则是瓷器的骨胳”
- @6 d: \" ]3 y4 a$ i. H# Z" V殷宏绪说,将瓷石和高岭土提炼后按照特定的配比糅合后,进行1200-1380度的高温烧灼才会制作出如此晶莹剔透的宝物。% N/ Z; G& a; x4 }7 z( b
自此,中国制瓷的秘密不再。
9 G: ]! I. C v2 g ~清康熙天蓝釉百条缸
! ^& d0 y* G: V1 o24年后,德国麦森瓷厂成功烧出第一只瓷瓶,欧洲终于开始了自己制瓷的时代。并以三百年的时间,迅速走完了中国瓷器几千年的探索之路。
Y6 P7 r! J; {3 _3 U
随着近代中国制瓷业因技艺失传,经营不善等原因而日渐式微时,欧洲、日本、美国却扶摇直上,垄断了高端瓷器的市场,曾让我们引以为豪的China,已沦落为仿品、赝品和劣品的代名词。
' W( E) i" k6 H
逐渐消失殆尽的瓷都和老工匠
0 y5 ]/ V" o) c- k: l) ~是不是我们的步伐太快,来不及慢慢学艺,等不及推敲和思绪,什么都等不得?
. G1 F$ i; {- V
是不是我们太急于求成,不再有人秉持72道工序的匠人精神,去耐心地精雕细琢?
) G* `) h1 o1 U; } m$ ]
是不是我们淡泊的心境已不再,被金钱和权势蒙蔽了双眼,忘记了最初的初衷?
+ f* r+ U4 p i, P* o3 |, y; R' `) p
! e k* @* j+ y- R/ _0 r1 e
: P$ L! P" H* s# j/ M h( _' B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世而昨非。
* R1 E5 n# ?# x& f. ?2 z/ M4 Q7 E
我们惊叹于古瓷拍卖高昂的价格,也无奈于衰败惨淡的现实。
) T1 x0 U4 L! E今后,中国还能做出惊艳世界的奢侈品吗?
7 i1 ]6 S8 B) x9 ?来源:视觉志 作者:CC
0 D3 u( T7 Y- b F' T9 @& W" v
2 \( c. K'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