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古称“古董羹”,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酣畅之极,是至冬之佳品。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记载大概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1989年在位于南京高淳县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出土了一件“四足双层方陶鼎”。据分析,先民们可能是在下一层点着火,上一层的锅中烹煮食物。
若说新石器时代的“陶制火锅”还颇为简陋的话,那么商代的“火锅”则达到了让人惊叹的精致程度。在商周青铜器中有一种鼎是炊器与盛器的结合体,这种鼎,其实就是商代的“火锅”。
在北京故宫中就有这么一件——西周有盘鼎,有盘鼎又名灶鼎。鼎下有托盘用于盛放炭火,类似于今天的暖锅、火锅。此种形制的鼎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中曾出土一件。从青铜器的容量来看来,盛满菜也只够一人食用,在分餐制情况下所用,一人一只,吃的是“小火锅”。
2010年11月,在陕西西安咸阳机场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战国时期秦墓的壁龛中发现了一件青铜鼎,有盖,令考古人员惊讶的是,鼎内竟然还有半下子骨头汤。骨头经鉴定,被认定是狗骨,证明这是一锅狗肉汤,被趣称 为“狗肉火锅”。
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已是很普遍了。从考古发现来看,此时已有各式各样的火锅,火锅的材质也不局限于青铜一类,出现了铁火锅、陶火锅等;除了吃分餐制形式的“小火锅”外,那时人们还吃起了可以放不同料汤、烧煮不同口味的鸳鸯火锅。
在江苏盱眙县境内大云山西汉墓中考古出土的一件分格鼎,表明墓主、西汉江都王刘非就是一位火锅“吃货”。而且,还证明他吃的是“鸳鸯火锅”。分格鼎,就是将鼎分成不同的烧煮空间,避免不同味道的料汤串味,其饮食原理如同现代的鸳鸯火锅。
火锅发展到后来,已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在唐代,富人设家宴时一般都会备火锅。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一诗中有这么一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吃火锅的情景。这里的“小火炉”就是一种小火锅,但是用来温酒的,做菜的应该更大一些。
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民间有“暖冬”风俗,每到农历十月初一,时人便举办“暖炉会”,此即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所谓,“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暖炉会上,有的是吃烧烤,有的是吃火锅。
在所有朝代中,喜欢且最会吃火锅的当属清朝人。在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在清宫中被称为热锅,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曾被作为国宴。
火锅在清宫中又称热锅,其质地有陶瓷、纯银、银镀金、铜、锡、铁数种。清朝每个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清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上火锅。在皇家大小宴席中,也总少不了火锅。以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御膳来说,据记载,共上各类火锅23种、66次。
3 \% c6 C; C9 M! |' ^时至今日,火锅气势俨然有过之而无不及。火锅一般而言,是以锅为器具,因此这个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很多朝代不仅注重实用还讲究艺术欣赏,如本周节目中出现的这个锅就是一个尤为精美的火锅。
& t4 \1 y. Z+ P$ c% L& g& |6 ^' H-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地大物博,除了火锅,东西南北存在着无数触动味蕾的美食,每一个地方的美食不仅是历史的味道、时间的味道,还代表一种与之息息相关的饮食文化。每到节庆,各地都有怎样独特的美食来庆祝节日?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广西卫视本周六晚21:40《收藏马未都》节目,跟随马未都一起品尝中国节庆美食。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