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十点读书A轮融资6千万估值近4亿,知识会越来越贵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蜻蜓点水    时间: 2017-1-6 04:03
标题: 十点读书A轮融资6千万估值近4亿,知识会越来越贵吗?

; ]' J" b# e' R: Y( C% a

作者 | 星际农民,笔记侠首席内容官,一个互联网农民,一个新技术观察者。   
深度好文:2832字 | 4分钟阅读  
, U1 \, N5 B0 _+ W( s; Y  w" G
“十点读书”所属公司十点文化近日完成A轮6000万融资,估值近4亿,本轮融资由清科岭协基金领投,微影资本、赛福投资基金跟投,由华兴逐鹿担任本轮融资顾问,米律担任法律顾问。

! P2 D% J* r8 K- r( j! Q* k8 S
全网首发·笔记侠独家专访·十点读书

4 b& H; K- H! h. Q( A  q; P2 [6 L7 x% k
“十点读书”为什么这么值钱?
+ E# d: a- @- t% v
2015年8月,十点读书获得吴晓波、曹国熊发起的专门投资新媒体早期项目的狮享家新媒体基金的天使轮融资后,十点读书扩大了团队、开始了新项目运作。十点读书如今已不单单是一个基于媒体概念的内容生产平台,而是一个以“十点文化”为核心的覆盖文学、电影、时尚、教育的全媒体传播平台、一个能够代表文化与阅读的品牌,同时兼具多元的商业模式和强劲的变现能力,同时,“十点读书”的品牌和其打造的其他子品牌的品牌价值也日益凸显。
. R& h# d6 b, M
目前,“十点读书”粉丝关注量已经1300万,日阅读量超700万,仅次于央视等官方媒体。

; a- k( r! `$ f: k* `. e$ D0 s
“十点读书”A轮投资方代表赛富投资基金的合伙人蔡翔表示,十点读书的优势是在流量红利的初期积累起规模巨大且易变现的粉丝人群,并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深耕用户为其提供更延展的内容及服务,进而巩固上游作家的合作渠道形成内容及IP获取能力。虽然公司目前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未来有机会成为移动多媒体时代综合性媒体“杂志”集团,并在内容收费变现上形成突破。
+ Q( I8 m2 Z- `) |% y% S' N1 W* L
今天,笔记侠对“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就本轮融资,十点模式,知识经济以及十点未来计划等相关话题做了独家专访
- n8 u- g) @( o) @8 a
十点之所以值钱,
首先是占尽了趋势红利
2 [9 [1 Q: q4 T: G  h/ A
在自媒体圈,“十点读书”创始人可谓尽人皆知,在自媒体圈和他的朋友口中,林少低调、谦和、踏实努力,说有口皆碑也不为过。在外企从事设计工作的林少可谓一个热爱读书的资深文化青年,也是一个乐于分享的资深网生族。

3 }7 ^' Q7 l7 |
早在2010年,他就在新浪微博上开了一个“每日好书推荐”的微博,每天跟网友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读书资讯。2012年,他开始在微信开设“十点读书”微信公众号,直到2014年底,“十点读书”这个微信公众号还只有他和他太太两个人运营。
) k# t# G5 N% L/ J- i# h
/ R) ~# K( E( W" K( ^$ d0 d
2012年到2014年,“十点读书”粉丝量从1万到10万,用了两年时间;
2014年底开始,“十点读书”的粉丝关注量开始快速增长,1年左右的时间涨到了300万,这是2016年初的数据,也是从2016年,“十点读书”的粉丝关注量开始疯长;
2016年3月,仅仅两个月时间,“十点读书”的粉丝就涨到了500万,两个半月后涨到700万;
2016年9月16日,“十点读书”的粉丝量涨到了一个历史节点,突破1000万;
在2017年初,“十点读书”粉丝已经突破1300万;以十点读书为核心打造的“十点电影”、“她读”、“十点读书会”自媒体矩阵,用户已超2000万。

! \" N8 }) {" E# ]3 `- P& A6 t9 d. D# g' Q+ L% ]" s7 z
图片来自新榜
- F) X( B6 f$ Z, H' b. C" e
据称,“十点读书”已成为中国第一文化自媒体,且在新媒体时代,重新定义了读书,就如同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

3 g% P6 D4 \2 F5 T/ p+ m
一个20多人的团队,怎么就能在新媒体时代重新定义了读书?“十点读书”到底哪里值钱?林少自己也说,“十点读书”能这么火,是因为赶上了微信这个好时代。
7 x* e" t% O  C% _0 _8 E4 z" }7 w. a
说“十点读书”重新定义了读书,只是一个说法,不如说,他们赶上了一个人们开始注重自我提升和精神消费的好时代,通过“十点读书”呈现出了人们在精神领域的渴求。而能让林少获得这个好时代的机会的,是林少一直以来的分享精神,正是因为林少的分享精神,让他不慌不忙就抓住了微信爆发的流量红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趋势红利,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红利,林少都抓住了。
9 C8 b! s# }; b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这个红利,林少和她太太呕心沥血一篇篇精心挑选的文章背后付出的心血是难以想象的,唯有努力的人,唯有始终如一具有分享精神的人,才能抓住时代的趋势红利
3 S, J$ [6 m, @; P' Q
“十点读书”之所以值钱,
还因为抓住了知识经济红利
$ V9 l0 Z( d2 j" U1 l# s! S/ W
7 O* d0 G" ^' B# W' r) o
“十点读书”在2016年初,才300万粉丝,短短9个月,粉丝疯长,突破1000万。有人说,2016年初微信的流量红利已经差不多结束了,但许多人没想到的是,移动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各种视频、音频直播、今日头条,包括微博(微博2016年年底股票大涨就是证明)、各种APP等媒体平台,新媒体、自媒体已经突破微信平台,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 o! q, Y* T1 ^) H! \
同时,吴晓波频道、喜马拉雅平台、得到还有其它在线教育平台在2016年的强势崛起,表明知识经济的大潮已经到来。
; C! ~3 o* G3 w; n6 a  s
“十点读书”作为一个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先机的自媒体,在知识经济的推波助澜下,粉丝量剧增,仔细分析起来,也是有迹可循。

; d+ J% r" }3 u
春江水暖鸭先知,“十点读书”的后台数据变化,也让敏感的林少意识到了知识经济潮流的涌动,“十点读书”的用户开始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对知识的需求。
9 \6 M" R' k+ K) d/ k; g: a
图片来自新榜

1 [" I- b" T; E1 ]* I$ @- X
2016年初,林少开始针对“十点读书”70%为女性用户以及她们喜欢情感、成长、治愈这个特点,开始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心理学、化妆、手绘等自我完善的课程,年初才开始投入开发的课程,几个月之后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如今,台湾作家刘墉之子刘轩的课程《教你巧用心理学,过更有效率的人生》订阅会员已经近7万,刘轩可望成为“十点读书”平台收入超千万的知识经济领跑者。

$ _& v! m9 g: A" L; V
2016年初,“十点读书”的盈利模式主要还是广告和电商两种,自从系列课程推出后,内容付费迅速成为“十点读书”的主要盈利模式,在广告、电商、课程三大盈利模式里排第一。

: S' L; R9 C4 H, g
对此,林少也觉得是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为知识付费的时候。版权付费经历了游戏、网文、网络影视产业多年的付费用户培育,已经来到了版权付费的第四个阶段,为知识付费,加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支付极为方便,加上人们的物质生活被满足后,精神生活需求强劲,知识经济大潮兴起,已是必然
* B5 G7 X$ h/ o6 `0 B
资本强势介入,
会让知识越来越贵吗?
3 s% ^( V- h0 y5 @3 R
近日,在“十点文化”A轮融资6000万,估值近4亿外,吴晓波的吴晓波频道运营主体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公司A轮融资1.6亿,估值20亿。吴晓波是“十点读书”的天使投资人,也是知识经济大潮中冲在最前线的大将。
* _$ c. D' p8 i' p8 |% M7 M

% C8 Q8 j8 L5 R0 ]# {! H/ s

6 P8 ?' V8 F& f$ {6 @! h3 S
除了“十点读书”和吴晓波,前不久创业不到一年的营销自媒体大号李叫兽被百度以1亿估值收购,李叫兽成为百度最年轻的90后副总裁。

; H; p8 ^* N& n3 X4 b
另外星座自媒体同道大叔以3亿估值被美盛控股收购。一时之间,知识经济似乎成了资本和大佬们的香饽饽,纷纷重金介入,或投资或收购,然而,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会让知识越来越贵吗?是不是对知识的传播和获取有负面影响呢?
$ [4 _9 J8 E( E$ e7 U
对此,林少的回答是,不会。

' L: Q4 ^( w" |+ g/ ]
知识应该当产品推广,应该具有商品属性,“十点文化”做为创业公司,盈利应该成为理所当然的目标,资本对创业公司在盈利上有期待也非常正常。同时,资本的介入,可以使得知识产业迅速做大规模,大量创业者可以进入这个行业创业,届时,知识成本也会越来越低,资本的介入做大和知识传播之间并不矛盾。像淘宝的出现,让商品价格大大降低了一样,知识不会越来越贵,而且会越来越方便知识的传播与获取

5 W; o/ H  X9 p$ N) B

5 C$ N8 U* _1 |1 F& H8 `; S
十点读书团队
确实,像林少说的那样,传统上的知识传播确实大都是公益性质,然而,知识的公益性,是不是真的把知识传播的范围无限扩大了?这是有疑问的。这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事,声震海内外的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作为安庆人,在安庆农村,许多人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村子里谁家鸡被偷了,第二天全村没有不知道的。

% {# @6 {9 k8 t- J' S
或许利益攸关的低成本商业模式,也许更加有利于知识传播?当然,知识太贵肯定不会利于知识的大众性传播。好在知识经济刚刚兴起,我们还有大把时间来讨论,未来怎么样,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 D1 x- F; W7 Z4 m6 B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