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回顾与深思:都是井口惹的祸? [打印本页]

作者: 快乐天使    时间: 2016-11-11 23:53
标题: 回顾与深思:都是井口惹的祸?
11月6日上午11时左右,河北保定蠡县中孟尝村一名5岁男童在跟随父亲收白菜时,不慎掉落约40米深的枯井。经过107小时救援,孩子找到了,奇迹却没有来。经过医疗专家确诊,孩子已无生命体征。

回顾近年来轰动的坠井事故,往往是一起高调救援过后,另一起悲剧又再上演。背后的原因值得反思,都是井口惹的祸,但管理不到位,听任深井成害人“陷阱”的更应怪责。
2009年,上海市虹口区衡水路路口,一名58岁的妇女行走时踩上了人行道上的窨井盖,不料所谓的 " 窨井盖 " 其实是块木板,妇女不幸坠井身亡。死者家属在事发地点悲痛不已。

据新京报统计,自2015年来,公开报道的意外坠井事件达29起,31人坠井,8成是儿童,4成生命未能抢救过来。2011年5月,陕西榆林,一名6岁男孩玩耍时不慎掉入一口枯井中,父亲只身下井施救被卡在井中,幸亏榆林消防官兵及时赶到,父子俩成功获救。消防战士用救援绳将孩子父亲拉上来。

坠井事故救援难度非常大且耗时,井口狭窄井内深长,救援人员难以进入;救援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浸水、塌方等危险。2001年,2岁半的靳科源在新郑梨河镇成人学校玩耍时,不慎坠入一眼直径只有24cm的废井内,被卡在大约13.5米深处。营救31小时、掘地18米后,男童被救上,但抢救后未能复生。

2006年4月,北京通州永乐店镇东何各庄村8岁男童辛平掉进了深达百米的灌溉机井,当孩子被救回地面时还是因溺水死亡。图为父亲一跃而起,向刚刚被救出的儿子扑去。

2001年,坠井事故现场,抢救队伍在洞口旁两米处切开了一个截面进行救援行动。

2012年,郑州2岁女童不慎坠井,父亲救女心切找根绳下井救人,绳子断了他也掉了进去。井口直径只有30厘米,几名施救人员轮番下井均被卡住,救援屡次陷入停滞。最终,来自焦作的16岁少年杨家辉成功将女孩打捞升井。图为救援人员倒着进入井内施救。

很多情况下,人找到了,但生命已经耗尽。2001年,2 岁半的靳科源在新郑梨河镇成人学校玩耍时,不慎坠入一眼直径只有24cm的废井内,被卡在大约13.5米深处。营救31小时、掘地 18米后,男童被救上,但抢救后未能复生。

很多情况下,人找到了,但生命已经耗尽。2014年5 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崔家庄,经过10个小时的挖掘,转移了数千方土之后,终于找到了被困者,但女子已经失去生命体征。

长沙女孩杨丽君坠井事故至今令人胆寒。2013年3月22日,长沙全城下起大暴雨,女孩杨丽君不慎落入一无盖下水道,被湍急的水流卷走。直到2个月后,她的遗体才在湘江长沙段下游的湘阴县段发现。

2013年8月,河南驻马店,孩子掉进废弃水井与四周塌方形成的狭小夹缝里,爷爷为救孙子倒挂金钩抓住孩子双臂坚持了一夜,临死也没放开手,最终孩子获救,爷爷却不幸遇难。

没被管理好的废井一再出现,很多基础设施的建筑、维护和后期管理过程当中,没有被及时封口或填埋,多年后还能害人。2013年10月,江西宜春辽市乡寒岭村一名60多岁的妇女上山摘茶籽不慎落入15米深井中被困。井身是很早前村里面挖煤矿的一口2米多宽15米深的圆方形口井,井壁已长满青苔。由于发现时间较晚,老妇被救出时已没有生命迹象。

坠井悲剧不断重复 " 登台亮相 ",是因为隐患仍旧顽固地存在于麻痹和侥幸中。管理好井口,是市政部门及井口建设者必须严肃对待的责任。2013年11月7日,北京,男子坠井被卡供暖管道出事工地内,曾经发生坠井事件的井口仍然敞着。

2014年,国内不少城市在暴雨中屡屡出现人员不慎掉落污水井、雨水井,三亚市政便对全市约2.4万个雨水、污水井安装防坠网,防坠网上站人没问题。

2015年12月,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办江村,坠井女子被拉出后,村民们将井口封住。

根据《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但常常会出现责任人不明,或相互推诿的情况。2012年8月,北京朝阳区南皋村,3岁男童不慎落入空调管道井,孩子家属向事发地建材城提出120万元索赔,但由于家长也负有责任,最终赔偿数额与家属诉求差距较大。协议达成后,这口井被永久封死,孩子遗体也被封井下。

2011年6月23日,北京石景山苹果园南路,因汽车雨中熄火,来自河北的青年满洪浩和杨铁贞推车时坠井身亡。消息称两家一共获得赔偿170万元。图为杨铁贞的父亲看着儿子的照片悲痛不已。

回顾近几年的坠井事故,好像陷入“坠井 - 救援 - 反思 - 再坠井”恶性循环,一个又一个生命逝去。聪聪已经无法唤回,他的爷爷跪地感谢救援队伍。救援尽力了,但后续追责、赔偿是否能给出满意答案呢?如果每一起坠井事故都得到充分调查和严厉追责,让管理失责者警醒,或许悲剧就能少一些。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