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风尚故事:吃货苏东坡 [打印本页]

作者: 快乐天使    时间: 2016-11-10 01:30
标题: 风尚故事:吃货苏东坡
薇电台    薇微风尚7 c0 C+ T9 u" b9 l  ?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1 Q: E" G$ Y) \# n* Z6 H7 U
  n' i# A' q- u5 n; ]
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攫取岁月的精华,讲述动人的故事
薇电台  薇微风尚
有故事的人文风尚
—风尚故事

+ `' b2 V# x# J+ l& X& J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 O  V% R" P$ T9 d, [- V
http://res.wx.qq.com/voice/getvoice?mediaid=MzI5OTE3NTU5MF81MDE1MjkxNTU=.mp3

* p: M& v3 d! X, G

朋友们好,欢迎收听本期风尚故事,我是主播继禹。今天的故事是“吃货苏东坡”。

! a, _+ D. B* h/ {9 A& [

在过去,“吃货”是一个贬义词,是形容那些只能吃,不能做的人。记得还有这样一句歇后语“卖烧饼的不带干粮——吃货”。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货”成了一个中性词,很多人喜欢以“吃货”自居,隐约之中,“吃货”似乎包含了一种洋洋自得,似乎也成了一种风尚。今天故事里要讲述的是美食家苏东坡,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 v7 i  W# d& \7 S  ?! o) N; ^

苏东坡,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人著名的大才子,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了解苏东坡有一本书不得不读,就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书阐述了苏东坡的一生,林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苏东坡:“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林先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苏东坡,但这还不是苏东坡的全部,除此之外,苏东坡还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美食家,一个超级大吃货,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好吃知味而且懂吃会做,追求美食中的情趣,绝对是吃货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他的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对他的吃货一生高度概括。这首诗的名字叫《初到黄州》。摘录如下:


- Y& w) i' r/ g/ x, e9 n0 x7 m" @5 n+ P0 Q1 A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O' n  Y1 t/ d* H) D7 U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V% g2 {% N7 F0 s  V

您看,在这里,浩瀚的长江,连绵的青山仅仅成了鲜鱼和鲜笋的陪衬,谁有这样的诗句,仅有吃货苏东坡一人而已。4 p; n% _& n. y% K$ G


! W% P: P* ?! e4 z3 b/ @: j5 ~- o

在不少饭店的菜谱上,都有这样一道菜:东坡肉。这道菜向来点食率是相当高的,这可是从北宋时期流传一千多年的传统菜,这道菜恰恰出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之手。在1000多年以前的一天,苏东坡家里来了客人,他就烹制自己喜欢吃的猪肉待客。据说在那个时候,黄州人是不大吃猪肉的,原因是不会烹调,做出来的猪肉有怪味,故而猪肉就卖成了白菜价。而苏东坡最会吃猪肉。这天,他把猪肉下锅,加入水和调料,以微火慢慢煨着。随后他便和客人下棋,两人对弈,兴趣甚浓,直至终局,东坡才猛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的不成样子,至少是锅焦肉干,他急忙走进厨房,突然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块块猪肉色泽红润,形整不散,软烂如饴。此菜端上餐桌,客人和他尝罢,都觉得这道菜汁浓味醇,糯而不腻,十分可口。苏东坡由此受到启发,便经常烹制这道菜,有客待客,没客自食,并以一首《猪肉颂》总结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


' x6 t9 Y) i2 o' ?6 A. b

这个传闻是有据可查的,在《东坡续集》(卷十)里,有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演)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首诗其实就是苏东坡烹制“东坡肉”的经验总结。苏东坡喜欢吃猪肉,又善于烹制猪肉菜肴,再加上他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黄州人民敬仰他,便以他的名字为这道菜命名:东坡肉。后来,有厨师在创新传统菜时,在“东坡肉”里加了两种蔬菜原料:冬笋、菠菜,取“冬”的同音, “菠”的谐音“坡”,这两种菜品也成了 “东坡菜”。好一个东坡菜,不离传统名菜的基础,依旧“以人名菜,以人传菜”。' |# r8 Z8 m) D; q2 L$ a; a9 v3 b


( g9 H) d, H- K9 [/ g

东坡肉名气是最大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还有一种东坡饼,苏东坡仕途不顺,可他心胸旷达,不仅屡有政绩,更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元丰二年,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当年,苏东坡居住在黄州黄冈赤壁睡仙亭。在亭子的北边,有一个安国寺,寺里有一位年长的和尚参寥,常与苏东坡弈棋赋诗,两人结为至交。苏东坡喜欢吃油酥食品,参寥就以精致的千层油酥饼款待他。时间长了,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仰,就把他喜欢吃的“千层油酥饼”,称为“东坡饼”。当然,东坡饼还有另一个传说:在黄州对岸的鄂城,有一座风景秀丽的西山,也是苏东坡的常去之地。山上有个灵泉寺,这里的僧人对苏东坡十分敬重,以最好的茶食款待他:灵泉水烹茶、油煎麦面饼。苏东坡每次在此吃喝之后,都十分高兴。后来,在清代同治三年时,湖广总督官文来到西山时,也吃了油煎麦面饼,问起这饼的名字时,灵泉寺的长老宏儒想及“诗翁”曾吃过此饼,便回应道:“东坡饼”。当然,这已是苏东坡身后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B# ~5 r* q+ n6 O" Q. j

7 F7 G" o7 i1 Z, C0 A6 {: Z. o1 i. m

说过东坡肉,东坡饼,接下来该说说东坡豆腐了。湖北黄州的豆腐,自古出名,北宋时期民间就流传这样的歌谣:“过江名士开笑口,樊口鳊[url=]鱼[/url]武昌酒。黄州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对此,精于烹饪之道的苏东坡,自然不能不认真研究,亲自操勺。名品豆腐加上名人烹制,果然独具一格:酷似猪肘,质嫩色艳,鲜香味醇-人称“东坡豆腐”。


+ l- y& w* H0 ]( @' t

  东坡豆腐的制作方法,曾被南宋钱塘人林洪记入《山家清供》一书。以黄州豆腐为主料,将豆腐放入面粉、鸡蛋、盐等制成的糊中挂糊,再放入五成热的油锅里炸制后,捞出沥油;锅内放底油、笋片、香菇和调味料,最后放入沥过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锅即成。苏东坡还曾为豆腐写下“煮豆为乳脂为酥”的诗句,以精练的语言把制作豆腐形象化,用准确的字眼道出豆腐“为乳”、“为酥”,为食品之精粹。

% A+ C1 U6 {8 t! J% s
   
  a, [7 V) T# r) h" U

苏东坡不仅喜欢吃猪肉、饼和豆腐,还喜欢吃河豚、吃荔枝、吃酒、吃茶……这些,都在他的诗词中有所表现。苏东坡的诗词书画、逸闻趣事已经传诸于后世,更是深受后人景仰的大才子,我想,除了这些头衔之外,是不是还应该给他加上这个颇具时尚的称谓——吃货苏东坡呢。

3 q8 C% O) Q7 c0 ~( y1 ~8 l

感谢朋友们收听本期节目,我是主播继禹,下期节目再会。

- L+ M! W2 H9 Y8 j2 g$ `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1 o7 `) m* n, c. P& g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 M, ?/ L$ X! L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TE3NTU5MA==&mid=501529162&idx=1&sn=102bf501c6cc1c472d681cf7a80241d3&scene=19#wechat_redirect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