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环环独家策划:华裔为什么影响不了美国大选? [打印本页]
作者: 咖啡沾衣 时间: 2016-11-8 17:41
标题: 环环独家策划:华裔为什么影响不了美国大选?
在所有有资格投票的亚裔中,只有31%的人会投票,白人和黑人的投票率则达到48%与44%。
3 |2 y; q, ~. @' i
! q6 n8 W- z6 E; ?8 D: G1 e, D
/ P0 m4 D7 \2 _2016年美国大选的最后一章正式拉开帷幕。像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嘉年华,行将落幕。同时,它又像社会的假面:打打嘴炮,向天空举拳,引得众人一呼百应,或许只是哗众取宠。至于美国社会的问题,显然不会因为特朗普和希拉里的“互殴”得到解决。喧嚣之中,一个群体看上去尤为沉默,明明置身暴风眼中央,却投射出“漠不关心”的尴尬身影。他们分享着共同的身份标签——美国华裔。9 s9 D. X! p6 a$ e
/ m r% q+ P, T& p
O7 S0 {# n P9 b) \5 M
8 ^5 _& n& ~/ O. J K+ x9 ~当地华人家庭携家带口出席特朗普的竞选集会。
+ ]5 i6 u( ^! C$ b9 i" h, B
, r3 Q; c/ k! g- L投?不投?- {( q1 Q" V, |# w! j2 D
* C2 _: q) t& q& |) B# k/ F6 W
- C) _: y* R7 a
正在美国军队当牙医的于宁,1997年来到美国。环球网记者透过微信的视频功能,和正在佛罗里达州服役的于宁聊起最近美国大选的一些丑闻。于宁说:“反正就是看他们在那边瞎吵吵呗。” h" l( I8 w9 O3 Z$ \4 w% I
7 h9 l2 p; C8 ?
' o6 g. v' S8 y+ T0 y* e' `. i于宁谈起自己的母亲,说她从来不参与大选投票,对这个也不关心。母亲希望挣点钱,退休后找个地方养老。于宁说:“有时候想一想,你投票能管什么用啊,真没什么用。” d6 _( B3 V5 s2 E K4 M0 ~
N* d' M7 U; j( Q+ R" H
' \5 h, d* V1 p2 Z) Y
虽然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在美国,华裔的投票率一直较低。美国皮尤调查中心2014年数据显示:在所有有资格投票的亚裔中,只有31%的人会投票,相比白人和黑人48%与44%的投票率,亚裔决定投票的人数所占比例较低。
8 O. G' g8 a; [- a+ R. i0 _
, T/ n! Y. z$ O5 R4 C1 T! Q) z. z! R8 x3 M J# ~/ T
在美国生活将近30年的律师胡宇谈到自己2011年曾参选市议员的一次经历。他和他的团队给当地3000多名具有投票资格的华人打电话,或者上门拉票。“这些人一开始答应得很好,结果到最后,(投票中)有华人的姓的名字,7个都不到。”胡律师说到这里显得有些激动,“你干脆说我不投你(也比说投票却不投好)。”
# ?4 T; p# k' n, }
% o0 Y5 W; u# i0 z2 {
t2 x; [/ ?. p( Z为什么旅美华人不愿意投票?有分析指出,或许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中国人的参政议政意识不强,还有人说是语言问题,也有人认为,华裔不投票,很大原因是因为“忙”。
& O# j* D6 M4 B
2 \4 ^! d2 k0 X# y) g: U在美国已经生活了20个年头的于宁,给了不投票的另一个理由:不知道投谁。于宁认为,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缺点都挺明显。特朗普说话不经大脑,事后再由竞选团队出来“擦屁股”;希拉里是老牌政客,嘴上甜言蜜语,背后却可能口蜜腹剑,典型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J9 H8 f+ H* U! s# o/ b
$ W- l8 Y: e$ h6 N, Y3 |8 y+ k* q
- U1 p9 h- E; u2 h
' e, K* T. A6 d* ~% A+ S对于最终选谁,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于宁说还没有最终确定。他说,这届投不投无所谓。
0 g) G5 F' ^: Z) @" y( e+ k
) Z3 y+ U0 \/ D" z" {: H+ d* u8 t4 D' ?) F
( B Q7 q! k( B- ^$ u$ T3 Y佛罗里达州特朗普助选团团长范文莉(Lily C.)是挺川阵营里的积极分子之一,11月6日,范文莉一行为特朗普举牌站街拉票(范文莉供图)。
" f) { h2 a1 l8 Y5 T3 `9 ]3 y/ D9 L) M; u" f% V5 r4 _
游戏' ~- u% V: i& ~+ G$ r8 G/ p
5 c. p# D( H4 ~$ b3 o5 j) M
5 x9 z" u# ]/ k& I/ p8 @美国政治家最愿意标榜自己的标签之一,就是民主。常以“推进民主为己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时常拿着这把“利剑”,向其他国家开炮。不过美国华人是怎么看待民主的呢?; }$ O2 j# J0 v8 N; ~
2 Q9 d* d6 b# n. F$ i3 U# l3 h
+ q5 w' |0 I8 Z: }7 S/ Z. {
于宁说,能参与最后竞选的也就两大党。“除了两大党之外,你选谁基本上成功率都是零。现在除了这两大党的竞选人,还有其他竞选人。你问美国人,他们都不知道……虽然居民有选举权,但是也是从每个党里推荐出来的一个,你去选,就完了。”
3 D/ W3 g' {6 a5 m. J. o! g
3 q' g$ Q8 Y( J% U% K* K3 \, _4 S: q& E t# k
“美国人,谁有钱,谁能宣传自己,谁就能被选上。到最后就看谁的广告多,谁能成为家家户户都知晓的人物。举个例子,美国共产党也有推举总统候选人,像共产党推选的这些人,没钱上电视节目,也没法表达自己。”9 j1 Z$ b+ \8 \5 K, v/ j
- A$ ~& v0 G2 ^5 K- s: i) i& q4 h" n
纵观美国最近几次大选,所耗费的资金都不下几十亿美元。各位总统候选人组织自己的竞选团队,到各个地方演讲、拉票,在电视上投放广告,与其说是比谁的政策好,不如说是比谁烧钱快。而能够拥有如此巨资的候选人,要么出身“世家”,本身就很富有,要么就是有大批财团支持。但是这些支持背后都含“附加条件”,当选的美国总统,会成为财团的傀儡,还是民众的救星,首先就要打上问号。( ~4 M9 ^) B5 z, m, Q3 V ]
/ m* S4 i2 G: y% _" n2 I- z
% u/ Q) s; z/ q# Y4 g
在跟于宁的交流中,记者感到她对美国政治充满一种“看透了”的态度,所谓民主、所谓投票,不过如此。
# W3 y/ Y. z' ]' v- m. J, y4 m3 F) ]+ ?7 [5 v- _
; Q. H+ F# k0 I. r5 Y1 B边缘人 X, d9 p! q# y& Q
4 M8 G8 ] f X! D
- C; F- x! G' ]2 Z% T8 ^2 E1 R4 e& h# a: P
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有一个词汇叫做“边缘人”,是用来形容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对两个世界都陌生的人,他们也是“文化混血儿”,是在未完全相融的文化边缘生活的个体。而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很多都是这样的“混血儿”。
+ F4 H9 B) ^6 [! b4 S2 r; h$ J b7 K7 t+ ?4 N
# x- d4 [0 v. w" [( n V' }1996年来到美国的彭晓觉得自己英语还不错,但是和美国人接触多了,还是会有隔阂感,觉得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纳入他们的圈子。这种排斥感,不是说对方很明显地表示出厌恶或者歧视,而是一些细节。1 ~0 c. u8 }) q/ J
& |! G- g1 K# g* D* I* J p$ R- T# ]7 N) w$ Y
彭晓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刚来美国)时都是穷学生,没钱去买书(因为书价很贵),就会去复印。很多学生选择联合复印,这样你十几页,我十几页,大家凑成一本书。”彭晓说:“美国学生也会复印,不过他们不会和中国学生去合作复印。”, i1 i: r$ q0 _" G4 }# K: I2 t
. O3 q" D- T: m b. Z: X5 ?, [3 `
# h! A! D; e% E ?# c; @; n& g0 @- O彭晓说:“他们会觉得你终究是外国人。”
! Z! @6 P$ {5 G& [& e" P3 A' i* D* ]; Q2 W: a' {5 P/ N8 u
) y( O) Q! k+ F“你可以跟他们是很好的同事,平常也可以开玩笑,可以出去吃饭、喝酒,不过内心深处,他们不会把你当成一份子。这个很难,尤其对于第一代移民来说。”对于许多华裔来说,并不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 d, @5 e3 G; w8 h3 r
4 B* _: }2 R3 Q6 O/ ^- P
. X7 h7 Z$ x: P7 V6 i" ~从事计算及通讯网络工作的骆辉谈到自己和美国朋友的交流时说,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中国理工科学生到美国留学后会留在美国。虽然在工作上没出现什么问题,但是融入主流社会,语言还是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障碍。
: D6 Q6 H; x* k" O1 a& a5 E; Q, W
) e* P2 \* p/ b/ n, K
骆辉也谈到自己的“美国梦”。他说,一开始认为实现“美国梦”就是凭自己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立足。但是慢慢发现:“美国梦”其实很复杂,并不那么容易实现。“语言、族裔等都是限制。”他如此说。3 Q, Y/ O- P8 E5 u H2 T! ~
, Q3 I- G! x X( M, a7 U8 @
# E- |8 W2 v8 S. s& j
撕裂
; ^3 T* ?% J% e2 w9 P" a. G: |6 w) y7 X& C8 e, i
/ h! P5 o4 j6 B, ]5 b( b
一些美国学者曾经说,这一次的美国大选将美国社会整个撕裂开来,因此无论谁最终入主白宫,如何弥合社会裂痕,是关键问题。. |3 I7 G8 K# w1 ]0 i
) v$ X, v1 U( ?, i0 O
9 l: c# P5 d* x. J9 ]美国标榜自己是一个大型的移民社会,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但是这些文化如何融合,如何将白人、黑人、墨西哥裔、华人融合成一个美国人的概念,却绝非易事。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已有百年历史了,但是美国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的任期内日渐消弭,数例美国黑人死于白人警察“过度执法”的新闻,不断挑逗着社会脆弱的神经。9 W1 G( x' _$ \) l- h
1 W; Q7 j, s8 m7 ^ _1 e" D
/ x, x& q7 K4 J5 T( w
这种撕裂与其说是两党候选人之间的 “无差别攻击”,不如说是选举制度本身导致的后果。7 ?& b/ {! V4 f ?
6 O6 I0 j; ?( v% W. c( a
! v! a- ]9 H' D' r/ K1 m4 A“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多数受访华人对于美国政治的看法。一些参与竞选的华裔发现,美国其他族裔很乐于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华裔则较少。但是你不参与,你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而参与政治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投票。. b- G4 ?* J) L- ~4 j
- c" {: U4 \& g7 w' M# Z9 Z3 F9 P* a) z$ D* M7 [
Grace Su 朋友圈的截图。
# P0 |1 Y! ]+ n$ U" r3 E9 c: V在美国从事律师工作多年的华人陈文曾出席希拉里在得州的竞选集会。
/ m& A$ F6 J# `3 U8 [7 w& i+ c: G
+ i( T$ C1 L0 ^ L& T
所有候选人,无论是竞选美国总统,还是竞选地方官员,都会去研究不同族裔的投票率。投票人数多、投票率高,候选人在准备竞选方案、制定政策的时候,就会倾向某一个族裔。而不发声的这些人,则会被视为“你不说话、你的利益被剥夺也不会有意见”的人群。以这个逻辑推演下去,就是当候选人竞选时,他会为了拉拢某些族裔而制定相关的竞选政策,而一些族裔也会为了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格外青睐某一些候选人。
5 n3 U& k _. s# m- a3 R. E3 o1 @
/ J8 @% G( A1 v4 V: o7 w- [6 y) B8 e6 F7 n彭晓说,对于华人来说,谁的主张对华人有利,我们就选谁。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放在一边。她说:“我们华人要选一个对我们、对我们下一代有利的总统。”7 q( t0 i4 ?4 z8 Q) P
' j( S8 z. t7 \- S4 O: M Y4 F2 m+ z e, ^9 f5 P2 R! m
(以上采访对象部分为化名,郭骋对此文亦有贡献)# N+ y( N3 [! k1 P+ {8 E
" W# O1 h; l1 P3 g2 r7 s' G* [' K, V+ ?
图片:国际在线 P7 v/ z f, A
$ d& V9 {8 ?+ S1 p' H: f$ C3 w5 f* e' B; U6 U2 p, Z4 F; i
来源:环球网
; p7 O0 N5 U; d$ {9 p
7 B4 ]& ^6 c7 Q- w2 C3 r% d0 ^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