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美文美声: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莫高窟》朗诵 方为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千口水 时间: 2016-11-7 19:03
标题: 美文美声: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莫高窟》朗诵 方为
多彩美文 专业诵读
9 K4 J9 Q: f0 q" F- V
精良制作 精彩呈现
3 z( V* e. _' q! N/ w
8 o; F- k9 D' f) c) d
+ R4 ?+ J( R" h ~' e7 T. W$ u
◆ ◆ ◆ 6 [1 X* }6 y2 F+ V1 o0 ?1 d% R
! N6 m6 K. T z7 n
4 t+ z7 s8 z {! S
: R) v& J9 i* a, ~# J
《 莫高窟》
/ f! ~: \& q) z* h" C! Z
% j7 I- |3 T6 d C; A3 [8 o/ @
# [: \) j8 l; z) _+ n
3 N% H" m9 V+ T
作者:余秋雨(浙江)
2 l$ J& s& h8 g3 B1 T
- }8 e: ^9 n) G! k
(美文节选)
A$ S a! b- i0 l \ q D/ j) o2 r: c1 u# w
* s: T' ^* w* Z; g: h一
" X6 D& E: k% s# f; E
* \5 p" Y$ m, {& ~莫高窟的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载:“舜逐三苗子三危”。可见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早的与神话分不清界限。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际稀少,哒哒的马蹄声显得空廓而响亮。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能是造化的安排。
" Z8 I9 W; x3 M$ V- q: E' X
* l" C4 j- J# v0 O- Y8 i( u) r
* ~" Q6 Y" t5 I! [1 i0 B- V公元366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只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是晚霞吗?不对,晚霞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对应。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
3 E( j5 D" [2 P2 s" I/ {- ~" S: K3 G0 z& q$ ?3 |
% e# Z4 M9 r A
/ r% A* e7 `6 R7 d6 M; _
, [% u' ?5 z8 ]5 B
( D1 h; ~! I, s& A8 S6 Y; S% L2 ^2 m* [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从此,这个山岙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1 s5 S3 F+ U9 ^, M) m
* V) u% R) C A; z# \7 g9 H5 X+ |
6 T2 |* h3 K' |9 w* N1 `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的滋养。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1 T: y, J6 R j. ^- U1 L0 x
" H1 E% d' @& c 二
" ^8 k" T7 Z$ ^- J
9 q$ T2 c# e# e5 r8 O
; }% X3 W! y$ e; a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在可以想象的将来,还只能是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他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5 o0 V7 Q# U6 y$ B, J9 m( E8 x. l3 C, \5 L' t
8 v1 n1 t1 Q# |. i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件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衰于一时,以后就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代拓伸。长城,作为一种空间的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密处。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成都的都江堰之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因此,大凡至今轰传的历史胜迹,总是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1 `; e# T8 n. v' }9 L8 m
6 O) ] F1 d! t# S5 `" Z) a4 W, O, W
+ V" ]; N6 J8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帮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 `# W% l5 u* }) p
* F3 K5 L0 |5 A) @) F U4 W9 m- |6 d( {, D6 r
9 v5 p5 m* l2 N
2 P2 [) w# }( E `- e4 {
4 t1 e7 d- H/ C2 B. J1 c" y5 f; G- ?
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定一定被震撼的惊魂。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总算,我的思路稍见头绪。9 j$ c5 W/ j! t* m
+ g/ [3 c' P; r
0 d: z7 F+ B: @. ~! h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 F. F0 P9 w! u: n' {' I: R) g
: T) k5 M8 R! V4 C0 r% h, O# w! B/ P& p- }* H6 x( h! }9 z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 Q; [, U& g; i7 a+ v- x7 U
" Y5 M5 _) c) o! z
6 X% r# X$ i9 B! k
色流猛地一下涡旋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7 @/ o) w* b9 h$ P: F' t
5 |7 u y/ _( F: P5 v
1 {8 c0 V V$ ~- i' x; \
2 o/ f8 W3 Z2 z3 K; m( T
J+ E# U) X$ V9 k! {. w
7 I V5 w5 O% {" [
- ?9 t* M$ P6 x1 }
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
0 M7 ^; p6 b4 G2 o9 t4 U/ q; a9 G
; W$ z; r0 N9 g7 P3 e) ~
% ]( Y8 ~% S- n& R! u1 L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他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御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 a2 X9 f$ Z5 t; f* @
3 F. I; p! Y, n( D2 v" ]
K6 A0 s/ _, E# C/ G+ d" Z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在鼓荡胸襟;- |9 e9 i4 G0 _2 l: x
4 A7 u* I9 n9 L/ G v- p# q* e
7 s- U2 n$ ^) {; S9 T/ c终于有点灰暗了,舞蹈者仰首看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以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已决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 z8 I5 @ x1 |4 Y9 u8 M
* }5 Z3 g9 {* Q; D# ~$ Q" P$ S* {9 k1 r: X
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9 w& d! s. R6 ]/ A3 y9 }: j o, f5 v3 T! U, h% M" G: v
8 p% r; a/ W, M; }: u……) m! z2 Z0 l8 j, E( }
/ J9 V4 x0 e0 P% w( X, V5 N
% R- v( H7 ^( H7 n5 y) v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华里。我只不信,60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举,哪有这般劳累?
7 j8 s+ Z( o$ `9 C) s8 g0 Z" V H6 D0 N9 l7 D
5 }+ H+ u9 X* s* c# n- V F0 c% t0 p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q9 O: Y: y T6 F/ D
7 W) h9 j# Z, e8 S' z( n6 ?
1 g! H' o( O3 Y4 h" X
0 S! W: s. H, d
三
1 B% f9 Q2 N7 Z4 A Q
8 u: E) k0 P: W# N
第二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
4 K) G: P1 c- X/ r& }# _- z* n# d7 y/ z7 f- v3 C' n$ a
$ n9 |/ h# X* f6 N( C0 m# ^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9 Z( h. N/ K. M3 r; J
9 F: J. B- K2 f ?: ?- f& B$ L+ ]9 e0 p& Y; ?" G! A: b7 n/ D4 o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这么多普通的游客,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 |% w% j3 \- A, F( l
5 ?$ {2 f( o1 _& [$ v% z8 K6 p1 w* d/ u: A5 r: x3 `$ _1 ^. X
2 g+ V" Y+ {$ T; X* ^
& j$ Z+ Z% ] i. ?8 S; d6 O3 ?7 n
0 }1 D1 n- E7 h
, P9 Z/ P, k5 Q- B他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话,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 }0 A# _5 o+ ]9 y p
& B' z" a4 }: d8 j0 W7 V$ w/ a
1 d8 X R, e6 t5 b+ z6 L$ c2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
( ]$ Q( T/ D1 _0 u. T# i, T2 E% ~( O4 G: ]* n+ X6 y
: F8 p7 [0 ]0 [2 D1 z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 A' ^ a& P6 s# x1 P U% |/ N1 d; f3 X/ V7 A$ o. N9 `- v" r- x& h
+ X$ |, F$ x( a( y' ~0 _. B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 _3 x+ t0 g# \( j
9 G$ |' M2 ^) [' P3 s+ i
9 Q6 X% Z, y, [3 h0 C( ] e
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捕捉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 f/ [8 e( i2 B; R" B) c4 Z% ` - K @2 K3 T% A
四
0 `9 [* \) x( U# Z0 Z9 i% H
& j) m8 _( B9 b9 G1 L6 m& [2 i4 o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8 G0 k$ |3 S4 d- r }4 B1 o6 g
" w+ Y3 ?# \' u4 K& l6 y& ?5 E7 O# r( T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圣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社会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们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 J; d5 b. h/ E; N+ o5 Z
2 D/ _5 r4 G9 F: P
' \7 A0 T; P- C- ?% G2 j1 B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
% }5 q4 V u% j: a' h1 V( ?# [
& b( b# k1 W& E1 q+ |! w3 t% k% @% |1 k7 }% M
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
/ X3 _# \9 Z+ C4 X0 r: c) t6 H. F* w& n$ E
" r2 n: e. L ~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Narziss a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P5 X0 M7 w7 \. E4 d
9 S% b, Q i0 |& T' D$ L
0 H% s% i) _# V6 W. b2 e- S: @$ g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汇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6 A- \8 v8 }& Y& `9 Z
+ t( S# O9 e* @, U" B. R9 ?( d. W
: V# F8 |9 d/ ]/ H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7 T3 Q) f/ q& o- @1 i2 @/ ?, `( a8 s
) S; A7 ^. A2 g9 L: {& Z6 @5 h& b X" _# d+ u l, d; J
8 p& `' E1 ?: W- j# l ) }! y3 g) ? \4 \( ]( z$ J
◆ ◆ ◆
% ^: L$ W& b' G+ e7 q6 o# T* B5 b9 H9 H0 N, s! P
+ }0 A$ ~# ], S) A6 Q0 p
9 I3 O2 \7 Z; J# n. x3 T 作 者
: r& E, K- { C2 {" _( S
( ?' O) w% ]7 F余 秋 雨
6 H# ]- n6 `; L. a" d* C5 `: s* U9 }3 d, m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浙江余姚县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 U6 N* x8 f9 H& }) e" O7 G6 N, Z( J+ L3 }4 S3 ?
. C) c0 A7 n3 e% ^
; g- @, h: K' T9 C
& y4 _1 a" k- ]' \1 n 朗 诵 者
0 P# F( i+ m$ M: S& a& J
0 c. x2 b z7 t+ Q1 z0 j: [ N
方 为 ; l1 i4 W( y, W9 a( @$ P
' p* C: {) V- ?. |
9 d4 K7 X# [2 G% P9 [. B+ `
方为,滨海之声主播,90后新生代主持人
3 O8 X* P e* @+ p
0 {$ C( ?1 h( o- T& M3 ]' W
u3 q6 {- b4 T0 X! Y$ A$ }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z$ q3 M+ C, T! G[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 U) \+ r9 `: B/ d5 `; w
2 {+ h/ \: c1 C, U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