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25个常见摄影误区,避开就离高手近不少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千口水
时间:
2016-11-2 01:44
标题:
25个常见摄影误区,避开就离高手近不少
有一句话叫做,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
f4 a6 X0 ^. j6 X( b. B7 j
这句话套到摄影的行业其实也是通用的。
5 _( J, j# K( U
那就是,好看的照片总是相似的,而不好看的照片总是丑的各型各状。
6 c6 P# F3 U7 l `* N& L& n7 Z
下面雷老师给大家列一下那些LOW到“香菇”的照片
7 t2 l! [0 U# u7 o! [9 k3 R& S
各位可以看看,是不是有你的风范。
; C! F& J- U& F5 F
10240001f82f945733eb.jpg
(107.01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2016-11-2 01:44 上传
% P* E/ f$ N' Y
人像
6 v6 i; I+ D5 I5 s0 X
拍人像易,拍好人像难,因为人像是最容易分辨出优劣的一种摄影题材,因此对于新手而言,最低的要求是不能犯以下几个常见的错误。
, C+ j y7 @% Y9 |0 w
1、背景中出现破坏主体的因素
. @5 y/ M. b0 l! h; z( [
在拍摄人像时,选择背景很重要,合适的背景既可以凸显人物姿态,又可以渲染气氛;而过于嘈杂的背景不仅使视觉中心无法集中在人物身上,还会破坏所营造的气氛,是背景选择的禁忌。
7 @! N4 k$ ?9 K+ F
$ I u8 |9 D$ r" l
2、使用极端的镜头视角
! }! M- ~/ H% X* C
拍摄人像时,如果人物面部稍微朝下,就会形成面部消瘦的视觉印象。但是,如果过于追求俯视拍摄人物,正所谓物极必反,就会造成人物面部变形,反而失去了原本画面所要表现的效果。
% Y) r9 P7 I# k" w- W: Q/ I: w
建议拍摄人像时应尽量避免采取俯视的角度拍摄,一方面不能很好地凸显人物真实的面貌;另一方面会形成不美观的变形,破坏画面的视觉效果。
9 h3 U8 g9 k/ s5 E+ v
' A7 V8 z' [, ? y
3、陪体大于主体
7 E. R9 e+ [8 r) M
拍摄人像时,对陪体的选取有很大的学问,过于嘈杂或过度抢镜的陪体都是不可取的。在人像摄影中,如果选取的陪体比人物还要大,会造成画面没有重点,主次不分明,从而削弱对人物主体的表达。
1 r3 g5 J+ t- H3 T
' O& {9 O3 _+ [
4、有破坏画面效果的物体
$ L6 W9 i/ k$ o \+ C8 G
拍摄人像时,除了突出人物主体之外,一切破坏人物成为画面视觉中心的景物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拍摄时要尽量避免这些元素的出现。例如,在户外拍摄时,要避免类似于树枝或建筑等景物从人物的头部或脖子上“长”出来。
& e' M$ p9 K$ s) S$ g- {+ S. \; C
& G: b4 _5 E& t7 Q( F2 M0 ]- a
5、残肢断臂
5 G6 o( u' n1 P9 I7 m
断臂的维纳斯能够给人一种残缺的美感,但实际上相对于这种残缺的美,绝大多数人更愿意欣赏那种健康、完整的人像,因此摄影师所拍摄的人像照片如果不是为少数个性化人群定制拍摄的,就应该把握住“完整是完美的必要条件”这样一个基本原则。
) c3 f: Y5 K0 y$ _
即使照片中实在无法将完整的人像纳入画面之中,
1 g4 E; |- E. \* B0 |7 Y
也应该确保人像不要从关节、躯体的中间位置被切掉。
7 ~9 w6 e9 V6 S! m( `3 G
6 O/ i# u6 ~& S4 Y: y) h8 D5 d
6、头上长树
1 U# ^7 F# Z2 L* T* e; J
为了得到简洁的画面效果,在拍摄时需要注意地面环境,如果太过杂乱就不要纳入画面,以免破坏画面效果。如果不能够更换拍摄场地,可以采取仰视拍摄,以蓝天为背景营造出简洁的画面效果。
7 M- x2 J/ R; v5 H8 ^# U
除了地面杂物外,人像背景处的杂物,如树枝、电线杆、路标等,也需要注意回避,因为这些杂物将在画面中与模特的形象相互重叠,使被摄者像头顶“长树”、身体被电线杆“穿过”一样。
( U% a0 @6 G- \* W
同理,前景的杂物也要避免进入画面,以保持画面的整洁及突出人物主体。
* B4 e! }9 s4 D( _, j
( k U% b/ V* Z8 k0 l
风光
B; @) ]8 y1 ]! y* G% e |
虽然,许多喜爱风光摄影的爱好者每年都拍摄大量的风光照片,但拍出来的照片距离佳片总有一步之遥,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陷入了摄影误区。
% ] w/ F; ]' U
如果要详细讲解各类风光题材的摄影误区,用一本书的厚度也不为过,下面所讲述的4个是拍摄中常见的误区,小编希望以点带面,使各位读者通过欣赏佳片、学习摄影理论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避免陷入摄影误区。
- u; \4 q% {$ l% K, c5 n c
1、风光照片色调浑浊反差过小
, J- W/ l% S: y1 o6 r3 F
这类照片就是摄影师常说的“片子不通透”,看上去照片灰蒙蒙的,犹如在雾中拍摄。
& j9 J6 A$ l3 V2 M) k9 d" h5 s
要避免拍出这样的照片,首先要确保拍摄时空气洁净,其次可以通过设置照片风格来加强对比,或者以RAW 格式保存照片,然后在后期处理时人为提高照片的对比与反差,从而使照片的层次更鲜明、色调更丰富。
P* ^! R0 m; B- x/ x. h; \
/ z0 u* e+ r O& ?% y6 E! `* h/ F \
2、风光照片构图呆板
% ?3 f% v/ ~- a8 X) W* \' [
构图呆板是一个比较泛泛的概念,但从照片的视觉效果来看,其表现却易于辨别,即画面的形式美感不足、缺少变化,因此显得呆板。常见的情况是,主体位于画面正中心位置,感觉停滞不动;水平线位于画面中间,感觉割裂了画面;主体过大,在画面中“顶天立地”,感觉画面的视线被堵塞了。
/ z" t8 I0 k% X% Y" j7 s$ x
要避免拍出这样的照片,需要熟记各种构图法则并灵活运用,且要具有二次构图的能力。
" s3 j5 w' G# {
: u c; h3 t {+ \0 G7 l
3、风光照片无视觉兴趣点
4 Z7 f6 \2 w% F* N% {. M
任何一张照片都必须有明确的视觉兴趣点,或者说视觉焦点,其可能是人、鸟、动物,也可能是一朵花、一片落叶,没有视觉点兴趣点的照片看上去犹如白开水般淡而无味,使观者的目光找不到落点。
; x" G* Z# `: ~2 }1 K5 Z0 E
要避免拍摄出这样的照片,摄影师在拍摄前就应该确定主体的位置及光照效果,然后通过大小、虚实、明暗、色彩等对比手法将观者的视线吸引到该主体上,从而在画面中形成视觉焦点,如果画面中的元素过多,应该在后期通过二次构图以确保画面有唯一的主体。
, x4 G3 s( g- x* o
2 u E, g' C- S. Q y$ P6 A
4、拍光比大的场景出现死白或死黑区域
/ V+ S' h, z- i
在拍摄光比较大的场景时,如果在镜头前面未安装中灰渐变镜或没有采取包围曝光并在后期合成的处理手法,基本上不可能拍摄出场景的亮部与暗部曝光都合适的照片,因为数码相机的曝光宽容度远小于人眼。
. b/ e ~. i' X! T0 J
因此,在拍摄日出日落,或天空的光线较强烈而地面的景物色彩较深暗的场景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包围曝光拍摄技术或中灰渐变镜,以避免画面中出现大面积无细节的死白或死黑区域。
, C& w% g+ W5 B# P
_4 p2 U# M' }& ?
生态自然
% `: J) V |8 d9 Q8 h+ \ i2 K. N
对于昆虫、动物、鸟类等拍摄题材而言,相比风光与人像题材,其拍摄难度更大,因为这些被摄对象往往动静难测,而在匆忙之中按下快门进行拍摄,则难免会导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下面通过4个实例来介绍摄影爱好者常犯的错误,希望读者可以举一反三。
: G% N( J/ C9 M' F% L8 k
1、拍摄花卉颜色不明、主次不清
2 r" D" f( G& ~( Y" c! n; I
在现实生活中,赏花的要点是形、色、香,而拍摄漂亮的花卉照片的基本要求是形鲜、色艳。
3 \( N- C' S7 b1 t9 U+ s7 V
因此,在拍摄花卉照片时,必须要保证画面中的花朵与环境能够明显地区别开来。花朵的色彩不仅要与环境的颜色形成有效对比,整个画面还必须要有主次,使观者能够从画面中找到要欣赏的重点。
/ p0 y& u* q. M/ B, W% ~2 N' _
9 M* H- p: k6 U, x, V
2、拍摄昆虫景深太小或太大
* o/ b. n9 R$ \* b& g0 K
拍摄昆虫时景深过大或过小都不可取,过小的景深使昆虫的清晰部分过小,这通常是由于拍摄时使用了专业的微距镜头或近摄镜、近摄接圈,而同时使用了过大的光圈导致的;如果景深过大,照片的欣赏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这通常是由于没有使用闪光灯,或者在光线充分的拍摄环境中使用了较小的光圈造成的。
3 |; W0 F# P9 |
7 j. y( p; {; T# q
3、拍摄动物没有活力
1 U# ?9 }" g0 G/ t0 O7 T, a
人们常用“龙精虎猛”、“龙马精神”来形容一个人很有活力和朝气,由此不难看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动物更容易吸引观者的目光。
9 `$ n: D& x, w" S( ~% `7 g
在拍摄动物作品时,最忌讳的就是照片中的动物显得困顿、萎靡,没有活力。其原因可能是动物本身的状态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拍摄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或拍摄的动物眼睛没有眼神光。
% d) x$ Y, n' c1 H) p% e+ [% B
# e8 w+ X' a& f0 Z& j: B
4、拍摄飞鸟主体模糊
0 |1 z0 q" O0 H u2 o
好照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主体清晰,对于拍摄飞鸟也不例外,虽然有时适当的模糊能够使飞鸟看上去动感更强,但这种模糊效果也是轻微的,而且仅限于鸟的局部。
1 u- R) t0 j' n! z" y v/ }
造成照片中鸟的主体模糊,可能有如下两个原因:一是快门速度太慢,导致相机无法清晰定格精彩瞬间;另一个原因是鸟的身体颜色与环境颜色过于相近,导致画面中鸟的形体与环境相混淆。
- f( i- ]; v' U% m# X. @
4 `& G% Q+ c8 t( F4 w
其他类
0 Q+ w1 S& l) b+ A; Q/ ^
8 s6 ]3 ]. b& ^1 f8 r$ _
照片问题:画面内容杂乱,没有主体
0 A( c4 U6 D* V: w
拍摄建议:先明确主体,然后寻找一个最佳拍摄角度使画面内容不过于杂乱,一定要搞明白想表现什么。记住摄影是减法。
7 w4 f( s6 U5 m9 M9 K/ U
4 b2 B8 A' Q/ @# I7 f( \9 f* `- O9 I
照片问题:构图比较单板,并且雪地发灰
7 I% J" x7 ?& r; d
拍摄建议:改善构图。并且提高曝光补偿值,使雪地还原出白色
8 S$ N6 Q2 A/ c$ c" E D+ T
- I6 z) U6 `' j/ d A( j
照片问题:剪影在画面中占有面积过多,并且剪影轮廓区分不明显
3 c- g$ ]- ?$ a( K- E
拍摄建议:可以使用长焦端拉近画面,以纯净的天空表现错落有致的建筑轮廓
4 U+ c7 T& n: t) o: }" e6 v% Z% d! A9 D
$ P5 {0 w4 F5 T
照片问题:水平线倾斜,中水平线构图略显死板
6 T- b" e5 n9 q f0 R6 _! h
拍摄建议:纠正水平线倾斜,使其保持水平。可以使用三分法构图,将水平线置于上方三分之一或者下方三分之一的位置
6 C* e# q. J9 w; S
5 g: |# ^( B6 \9 |+ r. p% _
照片问题:使用了不合适的测光模式或者测光位置不对,并且天空发白
8 ~( V* Y5 R8 ~& M2 ?5 l. {; D
拍摄建议: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或点测光对人物皮肤进行测光,以绿树为背景,避免画面中出现过多的天空
4 V1 w. w: }- q4 [& x! `
S( g0 x* T) \5 w4 h+ m
照片问题:前景使用不当,灯的面积过大,铁杆分割了画面
6 K: W4 s: E3 J& ^& e
拍摄建议:寻找恰当的角度尽量避开铁杆,保证人物视线不受阻挡,同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
% D# @* c, V: |7 p% K
5 ?! L6 a+ |" [# F* c( }/ o
照片问题:树叶过多且轮廓不明显,因而造成大面积剪影,影响观看效果
2 b: I! O: F: Y7 M k( X
拍摄建议:减少树叶的纳入,并且保证树叶不会大量重叠,使其轮廓清晰
3 m& U) L' {6 j& r
- ]( O; x5 J$ R4 P
照片问题:构图呆板
- d" u/ B8 w3 n9 U% S) [) ?# m
拍摄建议:可以以俯视角度着重表现其形状,也可以纳入枝叶丰富画面内容
& o' X9 v9 w! ^
1 v% `2 \0 S+ K. T: R
照片问题:画面杂乱
, s ^) u2 f6 ^) {3 ?1 N4 Y+ l
拍摄建议:寻找最佳拍摄位置,以纯净的蓝天为背景仰视拍摄
$ c- R1 a5 I2 f( H8 e8 {
0 D) @& Y9 u$ k, V6 ]; `' e3 B6 x
照片问题:拍摄视角和景别过于平庸
/ N) O ]: q4 L0 v. _ M
拍摄建议:可以尝试各种角度,各种景别进行拍摄
2 G [0 E: }4 j4 M9 R- @
" R, Y! K4 ]( N" n/ d& p- N
照片问题:测光位置在太阳中心,造成大面积暗调
- r( n# k q1 l- ?# [8 u2 B# P" u- @
拍摄建议:使用点测光模式以太阳周边稍远的区域进行测光,得到天空与地面都曝光准确的画面
/ @; }! P, w% t/ F: B
- b+ d: f, E2 R) R
Leibodzwh
* Y& k- C; @& j2 n! t
好机友摄影、FUN视觉摄影 均系北京点智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品牌
9 L/ ^1 L, d O# d+ h
2 z2 M/ A& X" o# E+ g, [; h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