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你讨厌的人,都是你的黑暗面 [打印本页]

作者: 蒲公英    时间: 2016-10-17 14:36
标题: 你讨厌的人,都是你的黑暗面
  
. [* y2 l9 `3 c0 e2 h, X1 O   01" y) t9 u( H2 A5 t' P2 w! y
  面对冲突你会如何处理?
( x4 v, \# b4 ~5 A9 S   张丽本来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很少和人争执,乐于助人,工作能力也很强,一直是公司销售总监意属的接班人。* }( S7 k! l, P0 N2 ~; S: F5 P. ]7 n( k
  然而一个新同事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危机。新同事刚进公司时,职位比张丽低一级。相处一段时间后,张丽发现自己非常讨厌这个新同事,在张丽看来,这个同事强势、霸道、固执而又自我中心。2 {; u0 h- h1 p* v% Y8 W
  张丽是一个倾向于避免冲突的人,并且对利益不执着。可这个同事却“斤斤计较”,对自己的利益分毫必争,如果发现上司对自己工作分配有“不公平”的地方,一定会嚷嚷得人尽皆知。但这个新同事业务能力很强,有很好的海外客户资源,业绩每年排第一,很快被提拔到和张丽同级。
2 q# V4 U. _8 l8 c   被提拔后,这位同事对张丽态度渐渐变得傲慢无礼,常常公开否认她的提议,张丽一直隐忍,不想让两人之间冲突公开。
" N' V% ~" _. |0 G& O  C   然而隐忍似乎并没有换来好效果,这个同事对张丽无理的态度越发变本加厉,常常在领导面前指责张丽的工作。张丽被这个同事搞到心情很糟,每天上班都会刻意避免单独见到她,甚至还有了离职的冲动。张丽时常对自己说:不要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外面也找不到现在这么好的工作了,凭什么我辞职。2 ?0 w% I5 U, B8 D' T( [3 r
  虽然这样劝说自己,但张丽心情却越来越糟糕。张丽该怎么办?
' ]3 y& S: U/ |5 X( |   如果张丽敢于直面和这个同事的冲突,有力量守护自己的利益,这个同事或许就不敢对她如此傲慢无礼。可她这样一个逃避冲突的人,怎样才能拥有“强势的”性格呢?
& I5 c! @4 J. w) g, K, t   
; p) i" C+ a+ f  z2 e7 ?4 Q2 Q   02
* g4 L6 C' T$ X' M- c   如果仔细观察自己,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在不同场合或者不同人面前有着不同的性格。
. F( g' S/ q( z; _- w* x/ e, w- P   这非常正常,一个人的性格确实有好几面,每一个人是由几个“我”构成。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当你能全面意识到自己性格各个面时,你就可以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运用你性格中最适合的一面。当你发现自己不具备面对某种场景的性格,你可以尝试去发展它。
9 Z. H$ i9 }  v4 `) q   一个人的人格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9 ?3 ^7 x; K. I4 d
  发明“声音对话疗法”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尔斯通认为,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必须要依赖别人的照顾才能存活下来,这个依赖别人才能存活的孩子是一个脆弱的“自我核心”,这个“自我核心”是一个人内在的小孩。人们出生后会尽快发展出一种“自我”保护这个“内在小孩”。每个人内在都有这样一个小孩,它存在一生。我们之后发展出的所有性格都是为了保护这个“内在小孩”。这个最初保护“内在小孩”的“自我”被称为“保护者”或者“掌控者”,它会变成一个人人格中的基石。
# v1 e, W" X1 \8 ^, O# k/ K   保护者通过与周遭环境的互动,渐渐发现哪些行为对这个“内在小孩”是安全的,哪些行为可能会招致身体或者情绪的痛苦。和所有生物都遵循“趋利避害”的规则一样,保护者会尽量表现出获得奖励的行为,避免出现受到惩罚的行为。# L# m8 `5 }8 @! m$ G) P9 I5 D+ W
  张丽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当她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会全心全意照顾她。她乖巧安静、对父母笑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表现得特别喜欢她,而当她不舒服大哭或者闹脾气时,父母可能就表现得心烦。虽然她还很小,但是她能区分出来这两种差别。一旦抚养者表现出了“烦心”或者“厌恶”的情绪,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就会感觉生存就受到了威胁。7 Y" H/ a5 {& B+ M2 Q4 S# I/ m" x
  为了不让自己内在小孩受伤,她人格中的“保护者”就会出现,当她做出一些行为取悦父母时,可能会获得父母更多喜爱,她也会渐渐明白“取悦他人”对保护她的“内在小孩”有利,此时“保护者”就会发展出人格的一个部分——取悦者。她越运用“取悦者”这个部分,父母可能越喜欢她。
% w3 i+ |! z* c4 X/ T   
' G! L, j; n+ o: o5 N   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中的经历增加,人格中的其他部分也渐渐发展起来,它们可能会变成一个人的“次要性格”。  a9 \# n, X' y. n2 n# a
  人格的其他部分可能还有“推动者”,它发展出来是为了推动一个人立即采取行动,这个部分发展比较好的孩子总能自觉完成自己的功课,满足父母或者外界对他的要求。如果这个部分发展不好,有可能成为一个“拖延症患者”。
/ i+ n1 T. d% K2 t8 j) p- }- {$ W   还可能有“批评者”这个自我,它发展出来是为了使人按照保护者/掌控者的规则行事,一旦人们出现违反保护者的行为,就会遭到“批评者”的攻击。
" O: O5 c6 L# d, e( g# r   每一个自我都相互关联,它们共同形成一套初始自我系统,这个系统决定了一个人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 s4 w& r* [  {6 g, Z; z5 f
  随着张丽长大,家中有了别的兄弟姐妹,父母给她的关注和喜爱会比原来少。此时这个“内在的小孩”又受到了威胁,张丽可能会发展出某种“强势的”自我,强烈要求获得自己的利益和父母关注。但是这种特质在张丽家中可能不被赞赏,父母可能会批评她“你怎么不懂事了?”。她会发现“强势”自我表现出来更不可能得到父母的爱,而当她又表现得乖巧去“取悦”父母时,她又会获得父母的赞赏。- f) I! E: k6 T" w
  或许她还会发现,“取悦者”的性格特点不仅会受到父母赞赏,还会受到很多人赞赏,于是“取悦者”这个部分在她生命中就愈发强大,她会越来越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友善的”人,即便损失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也要回避冲突。她越回避冲突,就越不知道如何应对冲突,甚至有可能当她想要发起冲突时,她人格中的“批评者”就会现身,阻止她采取冲突的行动,最终面对冲突她会选择回避或隐忍。
9 D1 T$ w  x! X   但她性格中“强势”的自我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她刻意隐去。
8 m1 d( m5 Z. F( F+ I5 `0 q   当张丽碰到一个“强势”的人时,她会反感这个人,因为这个人身上有着被她排斥的性格。但讽刺的是,当一个人越发反感一种性格时,恰巧说明这种性格存在于她的“自我系统”中,只是被禁止表达。8 `( y6 R8 v  t; B9 J* Z6 P! ~
  $ b& r2 k/ W  M. Q5 t+ y
  03
1 |0 K/ @, l5 q   这个同事是张丽没办法“取悦”的,所以面对这个同事时,她大可以让自己“取悦者”的自我暂时退下,让“强势的”自我登场。" n1 g( H% E7 M  x* _- C( P
  张丽需要做的,就是觉察自己性格中被压抑的部分,尊重自己内在有这样一个“自我”,允许它成长起来。这样她才能获得这种性格所拥有的力量,而不总是选择逃避。如果张丽能学着向她讨厌的这个同事学习“强势”,她的人生就会更加平衡——既关注他人,也敢于坚持自我主张,不怕冲突。
' V2 P! r% e% x0 A/ z   那些拥有你讨厌性格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被压抑“自我”的显性化,是你性格中禁止被表达的黑暗面。他们也极可能成为你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帮助你觉察自己性格中缺乏的部分、被压抑的部分,通过观察他们如何运用这种特质适应环境,你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性格特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平衡。8 F, j0 _4 l6 s, Y* ?* s7 C
···

; ~) R# z" n. e6 m, `7 s/ Z& X   作者 | 小楼老师 ,作家,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微信公众号:欧美爸妈(ID:bbmm321321), 分享欧美先进心理学、教育学理念。转载已获得授权。
7 X! y: O% E9 t# k; j1 q! J% }$ s2 c
1 T- x: a. X! J7 T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1 w( ^* B; W7 o7 u! V

+ }0 u  W. p2 s5 x9 b5 w6 q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