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美国母亲怎样教孩子“诚实”和“尊重”? [打印本页]
作者: 三世鱼鸟 时间: 2016-10-13 13:45
标题: 美国母亲怎样教孩子“诚实”和“尊重”?
" A) j: Q( P! C4 q8 J( A5 ]: F
- G+ g/ e# ^ P
8 N! V' c) U7 o- u O
7 h5 t b4 e1 @
, R# p* V8 ]2 ^* [3 J3 s" z& @9 I
* c% q- { `8 L0 F6 }4 O0 E
$ B3 j" i& Y! ^
( e6 O! l: h/ n8 ]( c% w6 q美国母亲怎样教育孩子“诚实”和“尊重”?
文 | 涂子沛
华人同事聊天,谈到了中美两国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其中一位资深母亲分享了她的经验。
; v( B# e d: H! @, J- C她的第一个孩子是爷爷奶奶在中国带大的。她回忆说,电视的画面上一出现金银财宝的镜头,他的爷爷奶奶常常会说:“大宝,快去,快去抓一把出来!”。她的二宝出生在美国,由于工作忙,从小就送幼儿园。她说美国的幼儿教育中,她印象最深的有一句话:“Don’t touch” (不要碰)。看到喜欢的东西,孩子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伸手去抓,但美国的家长和老师常常在孩子出手之前,蹦出一句严肃的“不要碰!”她的第二个孩子就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她总结说: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细节的潜移默化,细节不一样,孩子的性格品质就会不一样,她家的老大就是要自私一些。
7 `- A# b: ~; \3 n$ J; o! {
2 b$ L0 N, i5 o) O3 |1 W- p6 g
当然,孩子性格品质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仅凭一例,难下定论。但她观察到的细节,还是获得了在场同事的认同。另外一位父亲也提到一则和电视相关的事情。为了加强女儿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特意从中国带来了《水浒传》。这位在美国长大的初中女孩,没看两集就问:“为什么镇关西在大街上做坏事,那么多人却没人敢管、也没人去问?”“我不喜欢!”这位爸爸一时哑然,半响回答不上来,这之后,他说,再没勉强女儿看中国电视了。
" |+ k. X& H: f+ P$ T
) N# n0 s! n6 r7 N' I8 x我在中国长大。镇关西为什么没人敢管的问题,我小时候没问过,一时也找不到好的解释;但对长辈看电视时调侃“快去抓一把出来”这样的场景,却颇有似曾相识之感。
2 H& F% L* ^0 }/ p
7 s' K6 m3 e: `. n# ]; n4 L; V' x如今,我在异国他乡生儿育女,经常要和美国的老师、父母打交道,确实发现“不要碰”是他们的一句口头禅,耳闻目濡,我自己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乍听之下,“不要碰”是事关礼貌,但一细想,这是教育孩子尊重别人的财物所有权。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使喜欢,只要没有经过相应的允许,就不能碰,当然更不能去抢、去损坏、或占为己有。在这样的日常教育和提醒之下,尊重他人及其物品,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习惯。再往深想,这种家庭教育和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法律意识是不是也有关系?现代社会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尊重所有权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础。
4 l1 Q8 m/ G& x
* U# X; _, ~# l' T9 S& R
这次讨论也令我联想到另外一次和华人朋友的对话。他们感到,关于诚实的重要性,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也明显不同。中国家庭对于诚实的教育,容易流于口头和形式,而美国家庭对于诚实往往有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还常常和宗教信仰挂钩。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孩子出生在中国,七八岁的时候随他移民到美国,虽然用英语完成了全部教育,但中文还是相当的流利。几年前,年轻人跃跃欲试,想去上海工作,却被他一口否决。这位东北朋友最后跟我解释说:“我是过来人,中国的情况还不知道吗?这边长大的孩子更实诚,不会撒谎,回去了,肯定吃亏。”我的另一位博士同学,在回顾留学生活的时候,也感慨说,美国学生在课堂上给他的最深印象是诚实。
! g% y* x2 Z5 N( Q$ _+ |
6 y) z% e( o- G. x" T, R这些观察和结论,都是个人的经验,上升到群体和民族的层面,是否成立,当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更诚实、对他人的财物更加尊重,对不公正的现象敢于质疑、甚至挺身而出,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运行成本会更低、效率会更高。
! F3 Y* r$ q! `/ C2 F" h) S( m4 ?
+ x) V' O( R3 o# C! a* A, K
对于两种文化之间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中国的文化先哲林语堂先生其实也有过类似的观察。他在《吾国与吾民》中写道,布朗的母亲在他临行时嘱咐他要“抬头挺胸,坦率回答别人的问题”,然而中国母亲与儿子分别时最多的嘱咐却是“不要管人家的闲事”。
7 ]3 Z, U$ p% C) @- g
, L; U# R8 N8 z; n" v. u- H9 k0 O7 Z
这是林先生70多年前的记录和观察,也是细节点滴。但时过境不迁,中国的家庭教育,似乎还在老地方徘徊。现在是不是时候、应不应该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呢?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市民社会,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最早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教育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成长和全社会的健康。有理由相信,有了更好、更健康的家庭教育,就会有更好的公民,有了更好的公民,就可以期待更好的政府和国家。
# H( ], k- d- }. _
7 I2 Y& {" V" i& j' V4 m5 B. v0 f文章摘自《南方都市报》
涂子沛,旅美信息专家,专栏作者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