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去想想风吧,这样的人生时刻并不多 [打印本页]
作者: 咖啡沾衣 时间: 2016-8-31 03:16
标题: 去想想风吧,这样的人生时刻并不多
; Y4 ^# E! g) m3 _9 A& K. B3 X( ]( m
6 K8 R& s( b) \( B“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可是再也没有像生活在那座希腊小岛时那样,深深地切身感受到风的存在。”0 w$ Q6 m l* S, G, \( c
* N) j8 x3 R1 A& `/ o6 g) j9 M
) i5 I# J+ g, d' _4 D) a
文/村上春树
! `. L7 P! S; l
$ L8 _" R$ s' C9 |7 U, |
为路易·威登出版的杂志写的文章。一本叫《Le Magazine》的杂志,2003年夏季号。我记得好像是约我就风这个主题写点东西。我一般不愿写命题作文,可当时不知何故忽然心血来潮。 ' L) j7 F5 @7 c a2 ^( c
/ J @$ ]: l6 c
读书时,有时会有一段文字萦绕脑际永不离去。好像是在十八岁时读杜鲁门·卡波特的短篇小说《关上最后一扇门》,那最后一节就紧黏在脑袋里。是这样的文章。
0 x, ~, Q t/ b; l) B& @
- k; F6 R6 P0 f6 g* z“于是他把头紧贴在枕头上,双手捂住耳朵,这样想: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 _" k3 G$ U3 x) r5 T: Y5 Q
* w( A- }2 A$ }0 N7 m我非常喜欢最后的“think of nothing, think of wind”这个句子。要把那种韵味正确地翻译成日语可真困难。因为杜鲁门·卡波特的美丽文章往往都是那样,其间描绘了只有在某种韵味中才得以存在的心境。
: f* A8 Q5 b4 F- H7 }& V7 Y
! c% ^' l- Q s& d1987年,村上在罗马。
) D) l$ X4 y) |, y就这样,每当遇到艰辛与悲哀,我总是自然地想起这段文章。“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于是阖上双眼,闭上心灵,只想风。吹拂过各种场所的风。温度各异、气味各异的风。我觉得的确有用。 6 r8 C0 d" l0 @2 C& V
) u0 q' A9 |3 F# W+ K: @4 j
我曾在希腊一座小岛上生活过。陡然兴起,跑到连一个旧相识也没有的岛上,租下一幢小楼住在那里。那是座此前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岛。当然,除了我们两人(就是我和妻子)没有日本人。靠着片言只语的希腊话,好歹对付日常所用,此外就只管伏案工作。季节是秋天。工作间隙常去散步。如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奇怪,那时候每天光想着风了。不如说,我们名副其实仿佛就生活在风中。大多是微风,不时会变大。大多是干燥的风,不时会含有湿气,极其罕见地还会带来雨。但总之风无时不在。我们与风同时醒来,与风同行同止,与风同时沉入睡眠。
7 M9 h) u' L) M* }9 Z1 G1 V5 M+ d
5 t) P! U3 K% s. Q
# G+ s I) K7 z
不管我们到哪儿去,风都如影随形。在海港的咖啡馆前,风匆匆忙忙将遮阳伞的周缘吹得哗哗作响。在无人的游艇码头,船桅不停发出咔嗒咔嗒的干燥响声。步入林中,风拂过绿叶四处飘飞。它将飘浮在海上的白云运往遥远的岸边,它让桌前窗边的九重葛花翩翩起舞。它浓淡不匀地运走街头小贩的吆喝,送来何处人家烤羊肉的香味。我们几乎片刻不能忘记风的存在。 * |& i0 {0 `1 i! b) k! K3 T& Q% K+ }
( [; O/ S& G/ d: W @' b1 n) [
迄今为止,我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可是再也没有像生活在那座希腊小岛时那样,深深地切身感受到风的存在。我们简直像三个人相依为命一般,默默生活在那座岛上。我们两人,再加上风。这是怎么回事?也许那儿本是那样的地方。也许那儿是个风拥有灵魂的所在。因为那真是一个除了风几乎一无所有的宁静小岛。再不就是碰巧住在那里的时候,我正好进入了深刻思考风的时期。
5 {8 X0 q5 z) z' |
) z# p7 H; {. E! H思考风,这并非人人可为,也并非随时随地可为。人真正能思考风,仅限于人生中一小段时期。我这么觉得。
S% ]8 t" o; D( p) |% w) B
' L. n/ [1 d4 D0 r/ }——摘自《无比芜杂的心绪》
2 s: h5 g5 @5 L& q
5 Y' C1 B7 K) w5 u9 v
. y; \( k% z! n/ K
3 h, g3 o: U' e2 T! y: q5 F
* ~, I* }* z @& C% S& h
V& o+ `$ T' T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