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鲁迅为何弃医从文?因为挂科!
[打印本页]
作者:
三世鱼鸟
时间:
2016-8-27 18:55
标题:
鲁迅为何弃医从文?因为挂科!
本帖最后由 三世鱼鸟 于 2016-8-27 18:56 编辑
假设藤野先生真的漏题给他,这个成绩更能说明,周先生在医学上的资质是无可救药的。
文/张发财
周树人先生之所以学医,我的中学语文老师说,除了“恨中医耽误了他的父亲的病”、“确知日本明治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医的事实”这两点,孙伏园在鲁迅逝世5周年纪念会的演讲中提到第三点:想医治自己的牙病。
鲁迅从少年时代牙齿便开始蛀烂,家人不管不顾,最终烂出一个壮观的大洞,大到说话有回音:“我这颗蛀牙……这颗蛀牙……”我老师还说,名句“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也是因此洞而来。
鲁迅的青年和中年时期。
备受屈辱退学是无中生有?
带着家难、国愿、自我治疗三重目的,1904年9月,鲁迅到了日本仙台医专。两年后,他忽然决定转型文艺青年。《藤野先生》《呐喊·自序》中说,是因为他在课堂上看幻灯片大受刺激。当时正值日俄战争,片中有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本人拿获砍了头。日本学生山呼万岁,周先生倍感屈辱:“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由是愤然退学。
然而他的同班同学铃木回忆说:“幻灯的解说由中川教授亲自进行,也许有中国人被日本军杀死的场面,学生大体却是静静地看着。后来才听说这件事成了周树人退学的理由。当时周树人却没有说过这件事。”若铃木此言为真,可以说鲁迅由此退学并不成立。笔者按个人经验及常理分析,也认为当时不会喊万岁——男生看日本片都是静音的。
中日建交后,鲁迅研究协会与仙台取得联系,“当时放映的那组幻灯片已经找到,奇怪的是,却失落了鲁迅所描述的那一张。有日本学者考证鲁迅所说的那张幻灯片根本不存在”。周先生此后的轨迹也不支持“看片退学”说:退学后,鲁迅到东京和周作人一起翻译作品,结成《域外小说集》两册。这只能算曲线唤醒民众,并且效果不好。周作人回忆说:“书在上海和东京寄售,半年过去东京只卖去了第一册21本,第二册20本。第一册多卖去的一本,是一位热心朋友(许季茀)怕寄售处不遵定价,买一本试验一下的。于是第三册不再编印了。”之后鲁迅回国做教师、公务员,直到十多年后《狂人日记》出世,鲁迅才算正式出道,以文学唤醒愚众。
令鲁迅名声大噪的《狂人日记》首发于《新青年》刊物上。
原来退学只因挂科
幻灯片事件之前,还有一次漏题事件,《藤野先生》里写道:“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于是日本同学写匿名信讽刺鲁迅,他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莫大侮辱。
有研究者认为这也是刺激鲁迅退学的原因之一,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恰恰是这次事件导致了鲁迅放弃学医,原因就是成绩。鲁迅自述:“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那么,成绩到底是多少?《鲁迅的青年时代》和《亡友鲁迅印象记》两本书中都引用了鲁迅医专同班同学、医学博士小林茂雄公布的鲁迅学年成绩: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3.7分,生理学63.3分,伦理学83分,德语60分,物理60分,化学60分,平均65.5分,全班142人他排第68位。(1994年发现成绩算错:生理学上学期60分,下学期75分。)这很说明问题:除了伦理学,入门的医学基础课都徘徊在及格线上下,特别是解剖学,直接打了最关心他的藤野先生的脸。在一所二流医专成绩如此,往后的难度可想而知。大约同学们开始上岗挂号,他还在上学挂科。于是,不得不知难而退。
藤野先生给鲁迅的照片和寄语。
当然,糟糕的成绩也说明鲁迅应该没有作弊。假设藤野先生真的漏题给他,这个成绩更能说明,周先生在医学上的资质是无可救药的。这也不算恶意揣测,周家确有作弊传统——光绪十九年(1893)轰动江浙的科场作弊案,主角就是鲁迅的爷爷周福清。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杂志第469期。
 
ageview
投诉
Pageview 7122
28
相关文章
香江忆旧录虽然没像金庸住上半山豪宅,他们也写过很好的武侠小说……
雨果奖的幕后功臣刘宇昆:这个高富帅翻译有点牛
撩读丨川端康成《古都》
精选留言
50
钧座
把鲁迅拉下神坛,谨防民众觉醒。
昨天
38
节墨
最后一句满满的恶意,可不可以删除?
昨天
作者回复
不可以啊
昨天
33
kuma power
请问传统的意思是什么?是世代相传的精神,艺术,制度,风俗等。重点在于相传。所以先代有过丑行后代就一定会效仿?父亲杀过人他的后代戾气就一定重?周福清帮人作弊,那他周树人就一定会作弊?先代明德后代就一定正派?那为什么那么多开国君主的贤德他们的后代没有继承传统而亡国灭种?传统是代代相传而不是一代个例。请不要在关键词语上含糊其词或别有用心。鲁迅从成名到他死后的现在一直被中伤才是某些人的传统。鲁迅绝对不是完人他有许多不讨人喜的地方但也不能不谨言慎行。
昨天
23
黄大丫丫子
所以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式淋漓的鲜血~
昨天
17
houwen
正好说明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啊
昨天
14
CiCi
只有我是从医学生很苦逼这个角度来戳标题的么宝宝心里苦啊!
昨天
12
国栋
有可能,但不遮掩他在文学方面的建树。
昨天
11
koyocactus
這個早就知道 魯迅的確學醫成績不好 後來到了三十八歲才從他自己有了棄醫從文的說法 但他也算誠實 沒有粉飾自己的成績~
昨天
8
海月
这么久远的档案材料都能找到,供后人分析
昨天
8
赵 芳
锋芒薀函于平凡
昨天
6
President Hu(胡鹏飞)
昨晚刚从《新周刊》杂志上看到
昨天
5
Hana
瑕不掩瑜,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某种需要而神话成完美的人,每个人在走在自我人生创建的道路上与社会碰撞,哪有不沾灰尘
昨天
4
金朝阳
周树人的文笔还是比较锋利的,这点就足够了
昨天
4
kuma power
这和我研究鲁迅的老师说得可不一样~挂科这个说法很久远了→_→
昨天
4
Lily Dong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