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茶百戏:这幅“动图”可以喝!
[打印本页]
作者:
Ribbon
时间:
2016-8-6 02:53
标题:
茶百戏:这幅“动图”可以喝!
7 E& N: L1 ?, M- E8 i
见过“画上茶”的你,是否见过“茶上画”呢?有一种技艺叫做
茶百戏
,能够将传统书画之美体现在茶汤上,幻变、灵动,意趣十足。
2 }. C( d* ?/ K8 v6 F$ L
什么是茶百戏?
) [. b! b# J( O: H- K
- b) O+ K1 E# y; V4 H" v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其特点就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
+ o- D X( m5 w/ V+ n
# Q) m# _3 b2 L+ x
这汤花就是茶汤泡沫,古人称之为“乳花、琼乳、雪涛、雪花、雪乳、醍醐、粟粒、粟花、玉乳”等。茶汤搅拌形成丰富的泡沫是茶汤品质良好的标志,也是茶百戏的基础。
, s' ?5 ?% @1 _% E5 O. T+ @
5 f2 j) c+ ^0 T( R! X9 `
一莲一鹿(象征清廉)
M( w& {/ C0 r- k8 c7 V# a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点茶法形成的泡沫描述为“如酵蘖之起面”。茶百戏高手要在茶面形成的乳沫上作画,“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鸟花草之属”,茶汤显现的纹理丰富、自然、灵动。
6 B* l& p% q4 w' J% S& t* u( ~; f/ w
1 s, B% K# j2 u! M- }7 r
二龙戏珠
6 x0 S4 }9 `( I4 r
图案散灭后,茶汤恢复为原来的状态,通过特殊技法又可在同一茶汤中,形成新的图案,可以反复多次变幻,这是茶百戏十分独特的地方。
: W- z, `0 V* x$ r
/ u/ D) c/ M" g1 Q, U, T
茶百戏“纤纤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这因如此,茶百戏强调“情”和“意”,随心而动,下笔即成。
6 s. t6 W& f& V* q/ n, a& D
茶百戏的历史渊源
# C, f2 e6 G/ {7 f9 I" Z
茶百戏蕴酿于唐末五代,在北宋初期形成,流行于两宋,衰于元,在清代之后的文献中就没找到相关记录。
' Y& B( V K, f& }
% a3 d6 t: b* a
- Y5 p B6 i# T* F- p
宋 刘松年《斗茶图》(部分)
2 f/ `7 i( s, T( ?0 i' c8 Z8 z& E
( S7 H. P6 H- B5 l
茶百戏的历史要从
斗茶
说起:在唐朝,用煎茶法,到了宋朝,宋人将茶饼先烤后磨成末,而后经过取火、候汤、茶盏、调膏、击拂等步骤形成茶汤。茶文化在宋代极为盛行,宋人会玩,举办活动来评比茶叶品质和品饮技艺,这就是斗茶。
& q) |6 ]3 h% T" n) f
% s) C9 |; u0 |6 U( E$ h+ f
宋刘松年《撵茶图》中的部分点茶工具:茶磨、茶炉、茶瓶、茶盏、盏托
/ j, p0 y# j8 P2 J
宋代梅尧臣有诗曰:
. i" c- _. A/ O# n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5 K& S2 q/ h- @4 W8 ]2 C* Q4 d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 t6 a2 H( q2 x+ \. Z5 G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 U. m7 P4 v: R! E& x5 H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 x; X6 p: d# n6 e, A0 W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5 Y q, m; O$ q- N8 n B+ o/ O+ i7 {
“云脚”、“粟花”等就是采用分茶技艺时茶汤显现的图案。所以说,茶百戏是斗茶的一部分。
+ E2 C# A) N$ b: g) B( s
1 v1 C' x- }% r. \' \) C
宣化辽墓壁画中的部分点茶工具
8 n8 K4 H5 }7 H3 n, j+ n$ `( t
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陆游、李清照、陶谷、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陆游有诗曰:“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
w, m, C n( {' w' T4 Z9 \
9 d* \8 m4 p9 m; Z7 K/ I
金代壁画中的点茶工具:茶筅、茶瓶、茶盏
) {& L2 {* O9 R* d5 R2 F) E1 e
入元以后,统治者对精致儒雅的点茶和分茶技艺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喜爱直接饮茶,对团饼茶“爱”不起来,斗茶活动开始衰落。
& n G5 I) u2 k8 Q) P0 y
明清时期,茶百戏虽然衰落,但尤有余韵。直到到清代后期才真正没有相关的详细记载。
8 `2 z6 @" j7 H. Q" s' ~ L+ b
! Y/ p- j0 j* D C
明 陈洪绶《品茶图》
5 u4 F# H9 [& S
近些年来,许多人重视文化传承,重拾古老技艺,力图重现失落的茶文化,如唐之煎茶、宋之点茶等,我们也可以管窥古代茶事之盛。
n- r; q( K% I0 _* c
茶百戏的现代意义
5 w c8 R7 G# ^* m
历史价值: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茶百戏再现了我国古代点茶、斗茶文化不可或缺的实物写照,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对于研究古代茶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C4 w: V) A9 O0 N1 n
- S+ D* P# _6 A" g+ x2 c,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 x; g2 D7 Q) R' I
艺术价值:茶百戏是用液体表现字画的独特艺术形式,茶汤丰富的纹理变化和灵动性,有“水丹青”之美誉。同时,可以在同一茶汤中使图案显现变幻多次,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表现力也可以给观众带来赏心悦目的文化体验。
' A2 Y4 G# E$ h1 E( H: V7 m/ s% h
2 N" x( z3 i3 `' D1 r5 A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6 X2 n" @" Y
保健功效:茶百戏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茶百戏采用点茶法,将茶汤连茶末一同饮用,较之现代的泡茶法人体可获得更多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多糖类、矿物质、纤维素等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保健功效。
7 m- f" N( y* }1 f
宋代官茶点茶茶艺
5 g4 e" L$ p1 X4 {5 O, p8 H' E
第一道:焚香静心。焚点檀香,陶冶心境。诗人黄庭坚在《相知拾得》一文中称赞:香能拂去污秽,清净身心。
8 t* }! x; C" A1 p* y
# |# G8 n- g+ s( w5 B+ S, p
第二道:文烹龙团。用文火烘烤饼茶。龙团是宋代闽北的重要贡茶。
; j. n1 ] ?2 \ ~% b' e* R0 E
; |0 x: a( k$ N: R5 @4 o0 g
第三道:臼碎圆月。用茶臼锤碎饼茶。茶臼是宋代锤碎饼茶的专用工具。饼茶呈圆形,古人雅称“圆月”。
) ~6 y( t4 _. p0 b o
, ?5 {. ?. s1 Z$ A7 H. X
第四道:石来运转。用茶磨将茶研成细粉。茶磨古人又称“石运转”,多以青石制成。
. |7 f& r! z& I" }7 m% B: t G( t
9 k% X% s9 P g+ p6 [
第五道:从事拂茶。用茶帚扫及抹茶。茶帚古人又称“宗从事”,是扫茶的专用工具。
# d6 }# l5 o( j% ~! L& E! V4 P8 H0 J
/ v ] ^6 @% u2 X
第六道:枢密罗茶。用茶罗筛取抹茶。茶罗古人又称“罗枢密”,是筛茶的专用工具。
* t, M) F$ D" j% ]8 @- R, `
[: \. x7 t! h4 ~& P9 p
第七道:麯尘入宫。将筛好的抹茶装入茶盒。抹茶成粉状,古人又称“麯尘”。
0 P. L. l. Q+ }- W/ E% t8 S2 @
; i3 ?) r( H8 ]! y
第八道:临泉听涛,即煮水。宋人煮水靠声音辨水温,二沸至三沸最为适宜。
. F3 c5 Q6 }% t6 ^
) F, N6 S# v- G* F+ n$ x
第九道:茶筅沐淋。用沸水冲淋茶筅。茶筅又称“竹筅”,是点茶的专用工具。
- r K+ V3 H/ {! t- m# X
" O( ^( A5 o7 Z3 I1 s% O. Q
第十道:兔瓯出浴。用沸水烫淋茶盏,宋人点茶推崇使用闽北建窑的兔毫盏,也称“兔瓯”。
# x# w: L4 p( e+ {: M3 q
/ j7 i7 m' F, x) a
第十一道:麯尘出宫。取抹茶加入茶盏。
/ F& a: d/ j7 `0 N1 [& s
! t7 F3 G) c& A. Y; [6 p# T( g' N
第十二道:茶瓶点冲。用茶瓶冲点抹茶。茶瓶又称“汤瓶,水注”,是点茶的专用工具。
& o) y2 r3 P" O( v
6 _( M! K0 e" ~* E
第十三道:融胶初洁。将抹茶调成膏状,古人称“融胶”。
9 R8 k3 R$ D) x3 ]
! {6 d7 @9 `& j+ T3 d) f8 p
第十四道:周回一线。环盏周注水,势不欲猛,勿使倾茶。
6 V5 W2 ?& n1 w1 S! \9 c: ~4 I5 B$ {
& ~4 S& _8 z* s& `$ p
第十五道:竹筅击拂。用竹筅击拂茶盏,要求手轻筅重,指绕腕转。
6 F! l! x4 D2 ^* B' m
& e k" t1 w0 Z$ l
第十六道:持瓯献茶。将茶盏放入茶托,献给来宾。
4 k. t! Q o: ~4 @2 S& G
. u+ q7 s& c! S) ?# s3 K. N
茶百戏作品欣赏
. |9 e- `# p& i( t& y
6 Z2 c; a$ K C3 I& d3 L: d& T2 E
国画四君子 梅
* x: G- {& G( U8 z* m9 t
% @: m. r( m1 o+ ~; E6 ?
国画四君子 兰
) ?5 r& S) }1 {& H6 Y3 {
! F3 T" e7 _. v! x2 |; ?" R! V
国画四君子 竹
, w5 K6 g. w% f4 v( C# @
3 X w( O& D- V8 G/ c
国画四君子 菊
. E# u' M, {/ }& q1 `" [2 e; m) t' E
+ Y* B* K" _, b5 Q
重山幽境
& K& r2 n9 |/ C3 f5 X
" J3 g2 r- ^ O; _1 A# X. u
孤舟
9 M1 G1 N: }* M5 C
3 X: v M% [; V) J {
象
8 T6 d! _- `9 B8 f7 z
% i7 G$ i1 L, A
鸡
# ^9 x6 ]. `7 M5 |8 b6 T$ T, s& @
- N! E. y4 p/ d! b* A X
猴
! y$ b; M$ W# w2 O; L6 y/ ~ O
7 I$ B. G$ y: J: N. ?9 d
山涧鸟鸣
6 Y0 o/ z( D! \' S# m
1 o" v' s9 z# A( A: m" r
云海
8 U, h! i) r2 ]: M4 |2 [0 q
' c- r, S6 J5 T# _
霞光万里
+ c' W8 H' U0 R; f0 [. J6 b
% D: Z$ i& T. b, J3 G$ |
白浪滔天
7 e1 |! i2 d' V7 u! Z
/ O5 E% o6 h2 x
望月
# t) b9 b! R4 f5 {' l: p( }, S7 ~
P+ ?% N6 g3 E; v
海上生明月
' d/ a1 c- `( u
# h) y' d% H$ ]9 \( D ^4 M
花好月圆
6 w' O% d- M+ I/ N
T5 }1 a: T# g1 U& r1 U
共享
9 F& d* |$ C) S& B( a, |5 H
! e4 J" W8 L2 ` b* ]# |/ {
秋思
8 T8 y, c Z( f7 m" j5 B
& t9 Q& A$ j7 x5 A
游鱼
& u2 [7 q/ g) W: W" D
1 O& R- S8 A5 ~6 E! t
虎虎生威
4 D+ u8 O$ N9 M$ Z* v) k
4 s9 E# h( O: }! p( m2 F0 t
白兔
/ ?0 H/ ]6 B' W; W3 n, a" i0 K# c- z" k
猫
3 l$ s* _2 {& f1 u
吉祥如意
9 _8 u% W' E* f1 H. _4 a
跪乳之恩
7 H" z, e" u- M( I- B+ m
马到成功
7 p) C3 I1 | r3 I, j% C0 Y1 S
双飞翠幕中
+ [* t% z2 k D& k
松风鹤影
- }3 H/ M% |0 k& `/ A4 F# y
金玉满堂
% z: a) n) d* [6 J+ n4 \6 b: R
高飞
$ q C9 n, a! J% J
游龙
0 F2 V8 @6 ` h! B' c0 o5 i
龙凤呈祥
: d6 J4 V/ ]( D& U/ x
下棋
0 T9 L) J+ z9 Y }/ a# V4 M/ a1 L
孝感动天
; i% J3 `! N4 X) L( l
亲尝汤药
; k1 j- r0 ?4 A. q* Z) @1 e
啮指痛心
+ f: p( d* [0 x5 K
涌泉跃鲤
# i7 g( U4 Y: [
卧冰求鲤
# G+ {/ N$ V$ A( I6 G
哭竹生笋
$ m# j7 H( T% f! D( R
弃官寻母
& p( {0 F, W7 M/ z; O
嫦娥奔月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