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王羲之书法全集欣赏,美到窒息! [打印本页]

作者: Ribbon    时间: 2016-8-5 03:27
标题: 王羲之书法全集欣赏,美到窒息!
* X5 L/ N. l+ Y7 v8 L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下面就一起来欣赏吧!3 v* h. R4 P# L  K) e4 c$ x2 F
《兰亭序》6 |( i+ S0 {- j; j  T. Y6 l1 c' Y2 X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P# U; R- b, f/ I- I
# C4 c0 g. X% b) R, y/ }. A+ N* ?/ W7 J

- \! z/ J$ q/ a0 r0 s" A/ i7 V) ~& P( T, s8 |
6 Q' m- u' L3 y+ Y
《二谢帖》
( P. d+ `8 k  r% n1 y( n译文: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 M- K. ^( ?% B
( C% Q' |" D5 U7 @: S《丧乱帖》+ C5 ~& k2 C. \6 o+ a) D5 |
译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 z9 C% B! Q( s, x4 n2 ?4 M
8 o( L# t# s2 H  i: o《干呕帖》
4 U# ~* a5 ^5 j+ H1 l《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8 S3 q6 N' y

( q& d% e3 Z/ h& h3 s1 `' t" c《大观帖》+ ]7 X. Y; R' b3 V4 i
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 {+ n" y% t5 E7 ~
+ z; b- Y, n- V6 ?8 Y( b# d《十七帖》* {6 j/ l( ?8 L- I- f/ o( g6 E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1 ~; }" j- s" g+ ^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 O7 Y% U  s7 \! X* l% m3 e% G" e$ W% I# K8 m- N

/ D/ {$ M! C, F  ^" A3 n/ U
7 `# Z/ ~% K/ @( W《乐毅论》* u3 u5 H" o7 ^
《乐毅论》四十四行,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列为第一。梁陶弘景说:“右军名迹,合有数首:《黄庭经》、《曹娥碑》、《乐毅论》是也。”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只有石刻。现存世刻本有多种,以《秘阁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8 o4 D9 W6 ?& p5 Q: N( U/ `8 X" C/ e# N+ o
《黄庭经》! x* ^9 G1 l) g6 u9 ^: A
《黄庭经》,王羲之小楷作品,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朗之意态。《黄庭经》是中国道教的经典著作,相传为老子所写,内容是以七言歌诀,讲述道教养生修炼的道理。《黄庭经》字数不多,却内容深奥,语意深远,是道家必修的经典。
; }' G4 y# p) j" p( i  N6 e
% i- \8 N. g0 r6 J# j% u《行穰帖》7 T9 r$ |& f: X& d0 K' i; s
译文: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7 `4 ^, J$ i$ `) K$ a( \/ T* M6 C7 Z4 J, X- z& R! [9 {
《哀祸帖》! C: s* \2 Z) {  d% F! r
译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 e- {' j) \9 k+ D2 [
3 U) S0 r' i/ b7 w《胡桃帖》
. i( t/ K; c/ {' v0 V' b) ^" D此帖出自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全文见《右军书记》:‘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现存此帖已残,仅存21字。释文……回近之,未许□□□。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8 O- X7 f2 V; S2 E0 t/ N3 A
( R# k6 J0 i  e2 K. o/ L; C& ]
《雨后帖》
2 `) ?4 j8 W" J' _: u8 N3 J/ z1 O译文:今日雨后,未果,奉此,想□□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父转与都下,岂信戴适过,于粗也。羲之。' t: [8 h3 S6 t8 s! q: ~

7 t9 [6 F; `& a3 ^" M《妹至帖》: o# y2 _  t. X' Y
译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耽之。
: F" C* E2 d# p+ F( P/ {6 W- u3 @# H
《寒切帖》* ~" F: n  |- f4 G1 x1 @- r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唐人勾填本,有乌丝栏。纵25.6厘米,横21.5厘米,草书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此帖宋代曾入绍兴内府,明代流入民间,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等递藏,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
; ]3 x# b1 I7 `+ K! x- |
# I! F% z0 G8 y! s. D原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o  z: t$ j& p
其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即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书应是王羲之晚年书写。此帖书体遒勁妍润 ,沉著流動,写时好像毫不费力,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致妙处。正如唐人孙过庭说:“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所以能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X$ y* W3 |) |/ N0 h& m
《长风帖》+ k+ n7 V" s  h9 b
译文:每念长风,不可居忍。昨得其书,既毁顿,又复壮谓,深可忧。知贤室委顿,何以便尔,甚助,耿耿,念劳心。知得廿四日书,得(叔)虎廿二日书,云新年乃得发。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语张令未? 前所经由,足下近如似欲见。今送致此四纸飞白,以为何似?能学不?
. A' U6 K9 x4 Z& a+ z
/ @% f, Q2 o) G# A7 G《游目帖》
, o4 c: Z/ G+ E/ H译文: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i: L* p$ [: h+ |7 h, Q
7 H# \0 _+ ~/ m, O' }' ^& N
瞻近龙保帖
$ S1 i$ ~# p( B- h, b2 D释文: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X0 ^0 `' @% y  _3 x0 q2 s

+ I$ p* J/ v( b2 z初月帖+ D& {* f  G% \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l) g3 c( E1 C9 u" ~% P# U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
# p- t0 s( I+ Q4 u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f$ `7 U" m) X
  a; r4 P# z+ x1 r' U
《阔转久帖》+ ^% `- ^( e9 |; }/ h
. S( \9 s) \' u) ]3 u( M: J
快雪时晴帖
' f/ L/ ~! \4 V- c9 b译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 h  q: U$ O; ^现存此帖怀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论。贴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9 `6 `8 d" c8 X/ z4 ]1 f
! ^+ G. M1 N! z; x" c0 k9 r) H. j; _《孔侍中帖》2 g  [8 g* @2 h+ R) S0 G% i) w
译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8 |  F) N" A* G
& u- n; a8 ^# K) h9 w
《得示帖》
4 h, ?2 i# [* G$ h  |" t9 @译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1 ?) ~7 G, G/ y. [  y
+ ^7 W1 U1 q4 I《平安帖》  d$ K7 W  i+ c- z! L  c
译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归复悉口口由同增慨。
6 Y% ?3 ?8 @# k* I. X7 W+ ]
2 n( q% c: S9 V% f《何如奉橘帖》
0 G1 y7 c8 }7 l2 h8 w/ j& `8 D/ H# R+ {0 @
《姨母帖》
1 O0 Y2 A2 b! r, z2 k- s" ]# V& K
, U7 S1 V' {2 r1 w8 D《大道帖》
, M# N' A' z8 X  H' ~( E; F8 R5 P译文:大道久不下,与先未然耶。! N; c  R7 i# l2 P: ?  K0 `; T
" n5 o8 n* J% s4 g: m% D
《远宦帖》! q9 |" e: e6 |% W5 Z8 H: U
译文: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U8 N& q3 A( c$ I
8 U: ]0 |3 p$ f. ^$ |, U$ P
《误坠地帖》. V3 Q2 M# u3 t- d) ]
2 v' y# Y/ v  |6 I, C
《上虞帖》
- I1 P' _8 o' [- k译文: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7 P% o6 B7 O& s) e: ]5 H
) Y) ^% J5 |, D* I$ }' b: r' R% a
《大报帖》# W0 E: P  ]3 ]+ Q
$ n, {+ G! {+ `3 ?
下面是后人集字作品:
/ ]; D% i$ ~- F) K" F- q7 V《怀仁集王圣教序》·局部" e7 d( j& C  U8 ~) P
/ j- H, G( S; P0 T$ P
, Z7 J8 c+ x( W! P7 `
集字《金刚经》·局部
) l9 p; {+ q* L5 T9 s
8 W: B0 b0 Z. O7 C6 `1 X集字《觉国师碑》·局部
. U9 {* o2 l& B6 b/ r" s- w& Z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