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从皇室后裔沦落成画僧,他被赞“300年间第一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北美头条君    时间: 2016-8-3 03:44
标题: 从皇室后裔沦落成画僧,他被赞“300年间第一人”!
7 ]5 Z& f4 P$ \. a
搜尽奇峰打草稿。3 ^! w$ R2 D" _/ s& y
画到无声,何敢题句。( ^# R* o4 k! s+ c9 n  I
浮云高士迹,枯木道人心。
+ ~: l) ^8 K+ w) {+ P% H2 T叠叠晴霞秋来水面,层层幽石人住画中。& m; Q% `3 J/ Q
——石涛 题画句6 g# O; c) j2 [+ m( W/ r- B+ {$ z
石涛(1642年——1708年),* ^$ d+ J* U0 {; C* p" Z8 Q1 Q, x/ R& O+ r( Y
清初画家,
" w2 f* z+ x7 W) Q, T/ q原姓朱,名若极,
: i( `0 t; U, s" @0 u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 {" f- R3 `# y" v6 I# G
别号很多,如苦瓜和尚、瞎尊者等,
6 Z+ g3 p1 g8 {3 W7 E6 {# E法号有元济、原济等。: ]' ~( y4 V- F" E: k/ W
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 W; \, G' J4 J% `' z
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9 h' {: o. E. {% B$ n
/ f' k  G0 g8 m) ~% \9 y& e石涛 山水
7 h& j  U5 ]" n# i. }! Q7 B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
4 k4 G3 x& |! }# [! e8 a0 \, i7 I曾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9 A' d+ N9 @' \* N
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N6 V4 |3 n6 V% J9 \* b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
+ W% W6 P  H- U# c晚年用笔纵肆,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 F2 Y$ ]+ D* w8 C* s
花卉潇洒隽朗,清新烂漫;
. H  s' c5 I: g6 K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 c3 ~4 }5 Z( Z1 O% }( p& i9 W+ P
笔墨恣肆新奇,  `7 m$ s# H7 X
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R  H6 v& s! w; ?

% V6 D( x) A2 u4 b( m8 t  E石涛 松山茅屋
  \. a$ z/ X( v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s4 m- ]9 ^) E" \

4 m3 R0 a9 R* l9 w% @! y& {) u/ `石涛 山水4 e' ]  i8 \$ v( i
生不逢时( d9 l3 _4 ?+ L
明宗皇室后裔却遁入空门2 S/ _9 m! i8 ~, D4 T
, s. o' Q, E' F4 D6 \
石涛 平湖放棹图
: H) N7 s& y+ E1 e" R+ j+ j  f) `石涛是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清初,其父朱亨嘉企图称监国,不料失败而被唐王处死。幼小的石涛,靠着内官(“喝涛”和尚)的庇护保全了性命。他们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 w4 x  y1 G- p% S+ n
3 L, c6 D! ~, c" L& i* Z5 o3 l石涛 山水
% N- v3 ]) U: T, Q- x年轻有为* y. V" R" j' |0 `3 D9 Q
绘画天赋渐露5 L% B0 E" G" D; U
8 V! x; I& d  ^5 c  T& L) ^. e
石涛 寒泉云深图
. X' G' A% d; r6 Z4 C+ @9 k0 s+ o  U十几岁时,他就显露出较强的绘画天赋,不过多以白描画的方式出现。目前所见其最早的作品《山水花卉册》(1657年作),以干笔为主,用笔稚拙,偶尔皴以淡墨。
: e1 z* u, M; p0 g4 O( y0 e- n1 z5 H+ v- F
石涛 山水
5 B4 g, x& M! u/ v, G. b$ y约在1666年,24岁的石涛前往安徽宣城,因缘际会,结识梅清(1623-1697年,素有“黄山巨子”之雅称,是宣城画派的代表人物)。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画坛知音。4 u* h8 F; N4 L& [
石涛的黄山代表画作,能看到梅清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如《独峰石桥图轴》《黄山八胜图册》,尤其是后者,是石涛早期从艺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在很多画法上,他吸收了梅的柔和,但个性中的恣意在多变的绘画风格下暴露无遗。
; q" {  o' O" w9 D; A" P& s  ~, q' W( Q
石涛 莲花峰图
1 N/ {9 d' O0 D8 l& Y4 |最爱苦瓜
# R$ ^4 L1 Z* M自号“苦瓜和尚”4 e# X/ L7 R" ]' e' x( f' f

0 q& b. s5 a4 g, v. b石涛 仿倪瓚秋山幽居图7 B  Z) l9 Q/ {$ y+ V3 Y' D5 C: U
石涛,是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他对苦瓜的这种感情,与他的经历、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h4 }' r7 \  Z

  R3 z, T  B0 x: b4 F石涛 横塘渔艇* n) E- B! V. B5 D9 I# }% N& a
他年少时便国破家亡,逃亡后不得已削发为僧。此后颠沛流离,辗转于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陕西、河北等地,到晚年才定居扬州。他画中那种奇险兼秀润的独特风格,笔墨中包含的那种淡淡的苦涩味,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5 [) R; a# {+ p+ ^- y/ f$ |
2 Q+ w3 |$ `* y! z8 M( H
石涛 春江垂钓图 丙子(1696年)作5 H0 m6 z4 S% j! Q
他用着世人皆知又让人费解的古怪别号:苦瓜和尚,瞎尊者。苦瓜何解?石涛双目明亮,又何以称瞎尊者?传说版本很多。比较熟知的说法是:苦瓜者,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失明之人,岂有不想复明之理。
+ Q. x* Y5 E% n, |3 C
1 T( v# m7 a' I& C- ~石涛 策杖烟云中 立轴 水墨纸本1 p5 C; ]3 s+ F0 k
创作新奇
. M- B! Z1 n$ w, Y# \画风超凡脱俗
. {, {% ~, M0 a0 Y) V9 c3 l  R0 c! b  U  b$ D  ?& i2 M
石涛 江上望南岳7 y9 _$ U; U: j2 x0 C: D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石涛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又能独特、和谐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
3 M- ?6 M6 ]) N( m* f3 s
) i3 \3 \0 n, ]) s# z8 F0 q石涛 奇峰图. d! |2 ]) o* E" z. n# _4 @" H1 ?
其实,他的绘画风格变化同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他一生游历过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北京等地,在各地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中加以对前人技法长处的融会,让他积累了深厚的绘画基础。1 g) R( [8 N0 [' k
* d+ u; g2 g1 @% C3 R% E& y
石涛 寒山石径图9 m  K. l6 [9 P# V
正因身临其境感受真切,所以他对绘画创作强调“师法自然”,把绘画创作和审美体系构成为“借笔墨以写天地而陶泳乎我也”。) W5 P2 _  F. w' ?
/ X, J6 |; _/ \2 k* R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局部
+ Y3 U6 n/ F" \& b《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他北游京城期间,应当说是其画中精品。画作以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整幅画面显得苍莽凝重,深得意趣。; I. P5 O$ T& D: g6 [& Y& P. y
石涛是一个僧人,他从禅门转入画道,画风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走兽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搜尽奇峰打草稿”则是石涛绘画艺术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关键。
9 Z$ x& Z2 e4 H7 ?
4 z9 o) ?) e. \3 y: b/ X石涛 荒亭寻幽
$ S  {, _) G5 z* u7 T- T康熙南巡两度召见
8 s" N% U# L) t  M让他倍感荣耀" Z& s* o. g' S+ [8 g
5 {7 F% u6 b+ M* `6 S8 b2 l& ^% u: S
石涛 仿梅道人山水# \/ @/ q& L" ]0 ?, E
人到中年的石涛,有过较得意的时期,尤其是康熙帝玄烨两次南巡,石涛被两度召见,这是他最感荣耀的大事。康熙帝第一次南巡时至名刹长干寺,石涛与长干寺僧众一起恭迎接驾。5年后,在康熙帝第二次南巡时,石涛再次于扬州平山堂恭迎圣驾,康熙帝居然还当众呼出石涛之名,使得石涛受宠若惊,倍感荣幸。
% f' l0 _4 C* |! e+ e
4 j2 N% z: j7 o& }石涛 秋江独钓图' P! t4 Y. U. }" t
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石涛特作《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七律二首,诗云:“无路从容夜出关,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松风滴露马行疾,花气袭人鸟道攀。两代蒙恩慈氏远,人间天上悉知还。”“甲子长干新接驾,即今已巳路当先。圣聪勿睹呼名字,草野重瞻万岁前,自愧羚羊无挂角,那能音吼说真传。神龙首尾光千焰,云拥祥云天际边。”用情真切,既有对皇上的感恩戴德,又对恭迎接驾这件事颇感得意。
8 F8 O6 @! B! C- C$ l' p+ A) R5 c3 s5 ?' N# {
石涛 松泉高士图6 T0 I3 h6 [1 Z9 I; ^9 ?, |) v  e4 P
高兴之余,石涛还绘制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题了如下诗句:“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画中款署“臣僧元济顿首”。
7 ~2 z( L& R8 O
2 `# M3 Q( Y1 |- i+ k# A1 y4 H石涛 溪岸幽居
' [9 v! E4 @0 ^* A! u2 t想报效朝廷6 \6 {, m+ K" q, H2 x( j3 H8 }
却发现自己只是“乞食”者5 i4 Z: l+ j6 H/ N* E: O  k
9 \. f: G' l1 i! s
石涛 溪桥野色/ {* ]+ }+ N5 e$ t& S& u& q8 ~
47岁时,石涛到了北京,结交了不少上层官吏,如大司马王骘、大司寇图公、辅国将军博尔都等,并与博尔都结为挚友。结交这些上层人物,应酬绘画是必不可少的,那时不少官吏得到他的新作。
. g$ d  M" A) r7 b7 H" l
0 @. q6 P$ S9 q- Z石涛 黄山紫玉屏图8 d: j7 i- J* \4 L) b' r# z5 ]
石涛在广泛的交友活动中,不断地与其他画家切磋画艺,凡能为其所好,为其所用的笔墨技法都虚心采撷,兼收并蓄。渐渐地,他的画艺提高不少,创作了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精心之作。王原祁评道:“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 A% e: H5 f- h9 X1 p) @2 z

4 y( X" o+ I! L- s9 l: k石涛 山水
' H# v: }  y! }! G' L5 e1 ^: r即便结交了不少官吏朋友,但仍未能达到报效朝廷的愿望。原本抱着欲向“皇家问赏心”的愿望最终落了一场空。他终于明白,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体察到他的心思,原来自己在京城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不过只是一介画匠。
- H& H' q0 m& q5 u4 h7 `( }这让他彻底失望,在一丝苦笑中吟出了凄楚哀婉的诗句:“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诗中道明自己在京城的社交舞台上,仅仅是个“乞食”者而已!
9 C- f8 @7 Z& @, Q/ Z+ V, E" g& p6 Z  v# u
石涛 山水立轴画精品
- F" C" O% I! Y" ^  v康熙31年秋,已50余岁的石涛买舟南下,与他相交颇深的博尔都等在码头送行,至冬日石涛回到扬州,从此长居此地。
# j! c, I! W; c- y) b& W- ^) B  B0 p! |$ b: C
石涛(款) 深山秋水图3 R( G' N' `, e8 c, o
晚年技艺成熟
$ h5 I" F) r6 u  j绘画炉火纯青
. d' q( Z1 g6 o- _- a) Q7 H
( e( v  E% N  ?& E石涛 看松露滴身 1702年作5 L& ]' _+ x' r, P
自回到扬州后,石涛一心投身于艺术创作,痛定思痛后,石涛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开始潜心一志研究绘画理论,并撰写成《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著作。翻阅其晚年这一时期的画作,以《设色云山图》为佳。
& [% q' {" @* p0 Q
7 P. Z) l& @! a" g; M& }石涛 古木垂荫
- r( }0 \3 J) s- {( T3 S% y石涛的绘画风格由中年较繁富、清逸转向沉雄、朴实,艺术创作上进入最为纯熟、最为旺盛的时期。
1 T8 W4 b8 \7 ]( m$ e
$ l1 R. }- W  M) i石涛 南山为寿& k/ N9 i, \2 Z4 S6 ~
绘画造诣深厚) x6 w: Z0 ^6 ~1 g" ?
对后世影响深远/ p7 F$ h& T) }2 ]
3 N! M. O1 i" L# B7 q- r& j* U5 `
石涛 松风涧水图
( g6 e# i7 m6 X谈起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吴冠中曾指出“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他认为,石涛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的艺术观念,事实上远早于西方美学有关理论。
, @# c& g4 _9 K* `0 d9 [* G/ J5 ]
, Q7 l, N" X" q8 u石涛(款) 松鹤隐居图
* p0 p3 S; Y# K1 v5 u2 E: e( Z纵观石涛一生,不论生前与身后,其追捧与争议一直未有停歇。就近现代名家、大家来讲,以扬州八怪、张大千、齐白石及傅抱石都是非常之“石迷”。6 a& _1 O; ]$ H+ r: V

2 ^+ ^' M+ C! Y. L2 ]4 J6 _( f. w+ G石涛 西樵苍翠图 1694年作  q9 e% B& l9 i/ K; a' o
就近代画家而言,齐白石深受石涛画论影响,提出所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并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以诫后学者。* _  e# e) Q8 a* C/ S  H
而张大千,从早年依赖石涛而成名,壮年后却又千方百计从石涛的模式中挣扎出来,一如他晚年题其早年仿石涛作品中自述的“今则惟恐不出”矣。# u$ r3 k4 |6 x' z9 }6 d
对于傅抱石而言,石涛貌似是他的启蒙老师,自从年轻时读到石涛的一句“我用我法”时顿开茅塞,并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欣赏不已。, \( j& G, |7 g9 K2 D" P

- X/ ]: p  h2 R( u/ _0 D' N0 x- |9 Y石涛 霜林扶杖图5 T9 u* R7 C( H
石涛其他部分画作欣赏:" D# A2 g8 l: i8 q8 I

$ V6 V  p: O5 C2 P4 L. V; U& ~题识:地湿沙青雨后天,墙头春杏正鲜妍。水边新燕衔泥蚤,花下蜻蜓戏蕊先。买醉江南好亭榭,放歌曲裹快蹁跹。一枝我意簪冠去,且与狂夫是为联。苦瓜老人雨花深雪。钤印:老涛、原济
1 S( z) O+ a) ?* j7 p, _2 N! b$ T" }+ f. ]3 Z
题识:红红白白景如攒,人面枝枝带笑看。却恨有花无好月,夜深犹自倚栏干。清湘老人济。钤印:释元济、冰雪悟前身
0 B" T- o) f, o+ q) P, M" a. i, |5 b
7 e2 r1 Y: r5 J. P4 K) m7 Y' ~8 c题识:老於无事客他乡,今日吟诗到海裳。放浪不羁行迹外,把将酒奠红妆。钤印:头白身然不识字、苦瓜和尚# E5 W" ]9 \2 `6 w% V- k; y& `" }7 q
& _- s& q0 w0 ^4 a1 H$ \+ y
题识:新花新叶添新涨,偏称晚风花气长。花插胆瓶烧烛赏,叶馀水面覆鸳鸯。苦瓜老人济。钤印:原济、石涛
# t7 Z2 ?: E) F& x! a/ J
# S- G4 C1 p  s题识:西风颇解余意,篱根吹绽黄花。不独晚山月上,张灯且试欹斜。瞎尊者原济。钤印:老涛8 h- z+ V$ a$ U& k- `+ M
3 H, L% u( @( Y) O9 `+ k
题识:春兰夏蕙年年赏,忙煞花奴品石前。莫把真香比凡卉,悠然空谷至今传。三春谁不花前语,岂是王香写得完。欲赠依人凭斗墨,拈来纸上四时看。清湘老人济。钤印:苦瓜、原济
/ h; ?1 C0 \3 }7 o& @+ z4 g! z
6 N. }3 Y% Z4 f* `0 P: [% @! G3 h题识:君与梅花同赏,岁寒独许争夸。暖日晴窗拈笔,几回清思无涯。清湘小乘客济漫设。钤印:前有龙眠济、小乘客8 [; |6 k# \' h2 R
0 t: y, |: {" v$ S
题识:爱尔绝无脂粉,向阳颇露精神。溽暑茅堂独对,素质清洒逸人。瞎尊者原济半砚斋头。钤印:苦瓜和尚济画法
: S' ^9 l9 R: i7 v! U; a. p. w1 @7 v+ U" L& V5 g- ?
题识:三分苦绿惟馀竹,一点酸香冷到梅。尽日无人且琢句,百年有限漫停杯。裁诗可记馀生梦,作赋徒劳楚客才。吟赏终然多事甚,任他春去与春来。石道人济广陵树下。钤印:粤山、济山僧
1 b2 y% E& `1 r0 p8 Q  d8 W7 Y  p2 r$ P  M5 }2 x
题识:人在云霞影裹,鸟飞锦帐之中。阵阵晚风摇落,举杯月色朦胧。老涛。钤印:释原济印  A6 N) m  y7 {
! X. C$ T* S: [' A# Y& p4 W
石涛 西园雅集图. J, J3 k6 P$ k9 D; |* p# W
  X" R0 ^9 ~/ W) Z+ D+ J* p: x2 [
石涛 对牛弹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
4 H8 Y+ S! s$ a5 ?/ [( d0 b0 P. G2 [8 b8 o  I
石涛 番人秋狩图
1 ?) c/ A9 l) m1 M: P# L2 `" l- T- f7 d' l$ z$ n8 i& P; \+ `6 h
石涛 五百罗汉图四屏 保利拍品2 ^% d" o* k' e% ]8 Q5 j
& z3 E: S+ Y4 r
石涛 自写种松图小照(局部 点击全卷)台北故宫藏4 y$ r& Z6 ]# ?7 a( Q

+ I' a& m. ?+ o8 q: l1 ~石涛(款)苏小小像 立轴 丙寅(1686年)作: [3 B/ l% s+ g3 t4 H; r2 S9 L+ l
石涛 米芾玩石图 设色绢本
( T1 l  h. \. y1 @$ \: ?& n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可否认,不仅因为他高超的绘画技艺,所作凡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不精擅且富有新意;最重要的则是他独特的艺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清代以来300年间第一人”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