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苏绣|精致典雅的东方韵味 [打印本页]

作者: 咖啡沾衣    时间: 2016-7-27 18:27
标题: 苏绣|精致典雅的东方韵味
公元前7000年出土的文物,就已经记载了江南地区的养蚕的历史,养蚕也就意味着丝织,同时也意味着刺绣的可能。最早出土的苏绣品,大约可追溯至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发现的五代时期的经帙。而晋代《拾遗记》中的文字记录,东吴赵夫人能在方帛之上,绣五岳地形,号称“针绝”。可见苏绣的传统,延绵已近2000年。% a8 ?; j9 _2 |

6 Y+ s  T9 k! c& g5 V+ u  _
) X: R" o% J/ Z纯手工苏绣单面绣《孔雀》
: A/ j- s1 Y+ G9 P- v: F  g苏州刺绣发源于苏州吴县。苏州女子性情柔和,心灵手巧,擅长慢针细活。苏州绣娘有10 多万人,家家有刺绣,户户有绣娘。苏绣工艺是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苏绣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特色。细如发丝的针线,所描绘出的亭台楼阁,花鸟鱼虫,无一不是栩栩如生,甚至胜过绘画。
9 s5 H1 S  B9 f1 ~6 q' X4 Q- z7 N, Z) O% ~/ {/ M  A
纯手工苏绣单面绣《秋色》* ^; b3 g' a# ~3 F# H7 F+ m( ?
在种类上,苏绣作品主要可分为零剪、戏衣、挂屏三大类,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其中以“双面绣”作品最为精美。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平”指绣面平展;“齐”指图案边缘齐整;“细”指用针细巧,绣线精细;“密”指线条排列紧凑,不露针迹;“和”指设色适宜;“光”指光彩夺目,色泽鲜明;“顺”指丝理圆转自如;“匀”指线条精细均匀,疏密一致。
1 x8 Q3 P5 W/ }: b! J; i
. n, O/ h  w2 v+ c3 G纯手工苏绣《荷花》) D6 z' N& d0 g8 T
苏州刺绣的文化特质
3 s7 e$ o8 @) ^/ e0 a& w2 s7 E苏州刺绣因其独特的吴地风情和精美绝妙的绣工艺术而列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之首,素有“古今中华第一绣”之称。被文人赞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是缩千里于尺幅,绣万趣于指下,以少胜多,以虚代实,绣针虽小,却是丝缕传情的艺术品。! A2 m1 @; d' Z4 \& P$ [
, K: W7 J! o# s4 U9 M* u
纯手工苏绣单面绣《幻影荷花》& W. @8 z) F( D/ W& |4 E& b- y* c, Y
  N* W3 h! g* q
纯手工苏绣单面绣《蝶恋花》
/ n2 t2 Z, l0 Y悠久独特的刺绣文化
( H5 P! z2 K; D, o/ V苏州刺绣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发展史,历史悠久,从未中断。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族精神和吴地精神。苏州刺绣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其旺盛的生命力背后一定有着一个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民族精神的浸意。第二,由于苏州刺绣是在吴地的核心区域壮大成熟,刺绣文化直接和吴地的艺术精神结合,与苏州园林以及其他吴地工艺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巧夺天工的精致文化。第三,发展过程体现产业化特点。作为高档工艺品,苏州刺绣一开始就是从实用出发的,比如帝王衣服和服饰,一般只在皇宫或社会上层。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文化产业的苏州刺绣的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极大地推动了刺绣业的发展。
) C/ X. r. q* F* S9 j2 |+ R' [/ l$ a' q( k# L( t9 {# q" L4 t
由于苏州的人文环境、艺术氛围、地理优势、丰富物产,苏绣得天独厚,材美工匠,就地开花,枝繁叶茂;苏绣的技艺在不断的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竹林陈叶催新叶”。千百年来,苏绣产品都不仅仅是作为单一内涵的物品而强调它的文化色彩,同时强调文化与生活的和谐统一,留下的是对历史的回味和对文化的感悟。
9 c9 W3 p' E- H) a. I5 |当下,苏绣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我们也在思考,苏绣在当代艺术与传统之间的融合,如何以新的形式呈现呢?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也许可以给现在的绣娘带来借鉴,拓宽眼界,激发更多更新的思考,继承并发扬苏绣雅致的东方美。1 e9 N6 k8 j" M$ M
% C# P- [, f+ g$ W. Y8 J- k
& H# w$ @+ _, L( O* r7 t

, _: p* R# M5 |
( F/ A. i4 Q- Z' a本篇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