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墨西哥现代摄影先锋佩德罗·梅耶尔:如何合成“瞬间”? ... ...
[打印本页]
作者:
轻描淡写
时间:
2016-7-10 19:54
标题:
墨西哥现代摄影先锋佩德罗·梅耶尔:如何合成“瞬间”? ... ...
“真实并非是一些冷漠的文件或者一部机器的直接记录,而是个人忠实于对世界的反应和与之相伴的感受和阐释。”创造出“新纪实意识”概念的摄影师佩德罗·梅耶尔这样回应人们对其摄影真实性的质疑。作为世界现代摄影领域里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墨西哥摄影家佩德罗·梅耶尔长达50余年的摄影生涯中,其作品的表达方式遍及传统摄影到数码影像的广阔范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在于其合成的不同“瞬间”。2016年7月12日,中国美术馆从馆藏的110幅佩德罗·梅耶尔摄影作品中挑选部分精品进行展出,让观众感受这位拉美摄影师独特的影像风格。
) A/ o4 u6 a, r. `7 }- F; f) s* j
从拉丁美洲到美国:魔幻现实主义的摄影之旅
& J) C; ?- ?8 j/ n7 Z, o* c
# d# u( H( r# H3 x% q& J" l4 w
佩德罗·梅耶尔
: x D5 i8 v6 P% m0 J/ [ E
佩德罗·梅耶尔,1935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的犹太人家庭,1938年随父母移居墨西哥并加入墨西哥国籍。11岁开始学习摄影,15岁发表第一张摄影作品。经过长达50余年的摄影实践,佩德罗已经成为现代摄影领域里颇具代表性的摄影家之一,他的作品拥有拉美文化特有的强烈风格,他关于“新纪实意识”的理论更是颠覆了以往的理论,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摄影大师。
1 A+ U O; j) \
; i0 }& R3 e- g- s3 }0 ]4 F
《推销鞋子的男孩》 1981年
" I3 R6 w& l7 `
出生于西班牙,年幼时移民墨西哥,在美国完成大学教育后再度返回墨西哥,犹太裔血统的佩德罗·梅耶尔的人生,携带着相当复杂的文化因子。他以严谨的纪实摄影步入影像探索,对蕴涵着丰富文化色彩的墨西哥深怀感情。
" l5 F) b3 y* o* |
; f0 z* V5 @- Q8 p/ n
《厄瓜多尔小镇》 1985年
% D& s5 K# g* P4 f' p; V+ m E8 R
1 J7 w) n1 h7 V5 o$ c1 [8 p
《实况广播》1990/1993年
/ M6 b% O5 l t$ j/ f: ^
在墨西哥社会环境里,现代与传统、贫穷与奢侈混合并存,印第安民族文化、欧洲文化和殖民地文化这三种主要文化方式的互相冲突和融合。西方文化传统之继承和拉丁美洲印地安文明之感染,一直贯穿于佩德罗·梅耶尔自始至终的摄影生涯,成为支撑他形成个人影像风格的观念基调。可以说,佩德罗·梅耶尔的变化多端的影像作品,已经构成墨西哥民族文化的艺术精神的精彩体现。
4 S! J0 W/ H' o' }
. s- J7 p. u5 {' B, ~
《上香仪式》1991/1993年
/ [4 S3 |* ]/ f. ?
5 X' s6 s' O9 h" Y! o3 X; ^5 r
《失去色彩的祭坛》1991/1993年
; u" S- Z( U& @9 J/ v
佩德罗细心地观察周围的环境,“阅读所有在报纸上的有趣故事,或者去一些当地的活动中心,听听你生活周遭的人是怎样述说他们的生活。”在给摄影师的几点建议中他说道:“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故事引起你的注意。请小心的选取一些可以可视化的点子,因为你将要执行的是一个‘用照片来叙述的故事’,同时间你可以试着想象怎样才能让这个本土的故事引起全世界的注目。换句话说,诉说一个只让本土民众感到兴趣的故事并不能够吸引全世界,而我们却正活在一个国际市场里。”
: g( V5 v/ h8 ] |
, j! L/ k4 z! T1 E" \
《马尔克斯》2000年
! n0 J2 V. D& L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流派崛起之际,也是佩德罗·梅耶尔展开其摄影生涯的时候,他自然受到这股强劲的拉美本土文艺流派的影响。他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结为朋友并将其形象收入镜头。他所拍摄的马尔克斯肖像照片,那种人物面部表情的微妙感觉,已然流露着魔幻现实主义的透过现象探本质的观念特点。
; @% o0 H" u$ |$ G6 I( D* Y# _
9 b% s# b j5 J! l# U5 F6 m/ z
《眼吧,洛杉矶,加州》 1980年
% W: e( v6 o" a5 @% G# D9 o( G
不仅是在墨西哥,佩德罗·梅耶尔同样在美国开展他的摄影工作。而他所拍摄的这批美国照片,为他进一步赢得了世界声誉。他最初的成名作照片是1980年拍摄的一幅纪实摄影作品《眼吧,洛杉矶,加州》。这幅展现美国娱乐之都的色情脱衣表演的照片,犀利地揭示了美国生活方式熏染下的风气与心理。这幅完全秉持坚实的社会纪实摄影传统手法的优秀作品,也奠定了佩德罗·梅耶尔当代杰出摄影家的历史地位。1987年,佩德罗·梅耶尔获得了古根汉姆奖金。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几年间,他手持照相机,以一个外国摄影家的身份,踏上了穿越美国的摄影征程。
8 H6 H7 N; e+ i2 C8 H! d
. J) G2 y& o; d: e7 F! q
《爱与祸》 1985年
. s! d0 q! S' [" [' q" V4 c
e1 B# b/ r0 E, c+ ~# N: ~
《蜡像馆里的蒙娜丽莎》 1986年
- j, b* _+ }, H
6 B, G& ]" F4 w9 x# t3 Y9 c( s
《我父亲在飞》 1987年
! I. [/ @/ ?$ x2 V/ P! d; v8 s
% V$ I5 P. J0 g7 U8 Q- C7 F: Q9 y6 |
《椅子纪念碑》1989年
# G- Y/ q g# l3 b" u4 S3 @
l7 a* s3 y5 z x; k
《太空人》1990年
6 a* \3 D* ? u0 y/ f
$ t- n* t6 j4 d( e
《恒河的独眼人》2004年
5 d$ w/ ]; X. c) h+ [' x. P/ O5 D
& A8 R5 J, a! h3 U* d% |+ w& b) X2 |" X
《墨西哥小餐馆》 2005年
: g6 K: I. M) \
从银盐到数码:合成的瞬间影像
# q f/ h9 {: d# l
从某种程度上,佩德罗·梅耶尔算是现在“PS”技术的祖师爷。90年代初,当佩德罗·梅耶尔专心拍摄他的这批美国照片的时候,电子科技孕育的数码影像正在悄然发生并且酝酿着即将到来的摄影革命。已经功成名就的佩德罗·梅耶尔不失时机地选择了与时俱进的数码创作道路。在他看来:“真实和虚构之间最重要的交汇点是打破摄影的神话,表现从未发现的真实。为了在墨西哥引进数码革命,人们应该扩大信息量,应该去发现这一技术提供的无限前景,数码技术迟早将被所有的摄影师所运用……。仍然可以制作静物的、风景的、纪实性的相片,改变的不是体裁,而是手段……”
7 P; v- }" @5 s( ~
. h0 a2 L* U/ A" \1 J4 c0 U
《徘徊的圣徒》1991/1992年
3 A% r2 k8 q; R U0 S* e# j
从1990年代开始,佩德罗·梅耶尔利用自己以往拍摄的大量原始照片,开启了从“银盐途径到数码途径”的转变。他将自己1980年代游历美国时期拍摄的照片,结合数码照相机进行的创作活动,充分利用起电脑软件的图像处理功能,再造出一种他名之为“新纪实意识”的多影像合成形式,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发现和制作影像”。“新纪实意识”颠覆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可以说是重新定义了纪实摄影的内涵,摄影不再是不可更改的结果。其最具个人创作特点的数码影像作品,为《梅耶尔氏》和《向布拉沃诞辰100周年致敬》等。
* b1 V9 o4 z( g" G# Q u0 k/ z
; ^" o+ d9 ]. b
《梅耶尔氏》1940/2000年
: a7 L( @+ }; D5 ]+ n' K" x0 \% U
作品《梅耶尔氏》是两对父子的四人合影像。分别是父亲和他以及他与儿子,这两对父子合影的原本照片,分别摄于1940年和2000年。佩德罗·梅耶尔用摄影技术将两对不同时期的父子作了跨越时空的组合,从画面上的两对父亲的年纪看,佩德罗·梅耶尔显得比他的父亲更年老。两对父子的原始合影,随着异样的并列搭配之全新的蒙太奇理念组合,架构起一桢形真而实幻的艺术形式,佩德罗·梅耶尔称之为“通达灵魂的肖像”。
- q. a" y! J5 q( C, r; U8 p
( G* w; F5 [" c w' C0 R
《向布拉沃诞辰100周年致敬》1938/1974/2000年
r7 e& f/ ]3 g2 ]3 N/ f
作品《向布拉沃诞辰100周年致敬》的画面,居于中心位置的是老摄影家曼奴埃尔·阿瓦瑞兹·布拉沃,在他的下方位置横卧的正是其经典代表作《好名誉的睡眠》里的少女形象。而画面左上方树丛边缘掩映着满头白发手持相机的另一个年迈老者,也是布拉沃本人的形象。于是,1974年由佩德罗·梅耶尔拍摄的布拉沃形象与布拉沃1938 年拍摄的经典名作形象,一并在2000年被天衣无缝地弥合虚构进了一幅超现实数码影像作品之中。
5 i2 K! ~9 P. N
2 H# W' E4 K# v9 w
《厄瓜多尔街头》 1985/2001年
3 z5 \4 j, r( y+ \
a( n `# ~7 \: y
《拱门与国王》 1990年
0 {$ E" N7 `& g& x
& ^' r7 {& F: V1 N; r% o, T
《红地毯上的鸭子》 1990年
4 {2 S4 Z4 j$ O6 i" J# ~! K0 z6 q
+ M {; u+ p- p7 ]5 P; A, k
《群众》1991年
" g* S/ I$ `# d6 q. N$ I/ S3 Z
4 P7 T# h+ f# }# g9 S# ~2 z: |
《免费胶卷》1987/1993年
' A) S& w* A& p
9 r) y) n- I( Q1 `! a4 i9 N! q+ g2 O; K
《天使的诱惑》1991年
% ?) M6 }: s6 d q% y
) U! O$ Q2 p, w' ~, O6 Q J+ o
《讲故事的人》1991/1992年
* {( s" I* W; a- S
' m/ ]- K; D4 M. p, X4 Y9 @/ K3 b
《黎明山谷》2004/2005年
' ]$ b& c' X" s& F/ C5 v, p+ o
5 j& P$ _; W$ r
《我们是鸽子》2004年
% b6 Q I7 P+ x' l% `+ f
佩德罗·梅耶尔从传统摄影领域成名之后,又成为数码摄影时代引领潮流的第一人。他说自己经常听到一些观点:“一张银盐照片是艺术品,而数码影像不是。”对此,他并不认可。而对于摄影艺术,佩德罗·梅耶尔认为,以往即使是遵照严格的纪实原则所拍摄的照片,尽管纪录下的是客观事物原生态的呈现事实,但是也只能达到瞬间时空的相对表象真实。“现今关于传统摄影的观念,已经不足以容纳我们今天所遇到的被我们叫做‘摄影’的那个事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当影像越来越多的成为图像组成部分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来审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定义了。”
( w3 X4 l. X; C% p' Q. d
作者:陈敏
! B6 ]2 U1 h% l+ ]- G+ J/ N
' Y) G: Y1 b, f x3 d/ {
1 R/ C6 X; z. z) K( o* ]* D- G. ?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 I4 @8 q1 ]* E, X# y" Z& X' d: E
6 s+ P( u2 x" L U# K9 F4 i( m% x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