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网备份站
标题:
摄影技巧 逆光篇 解析逆光人像的拍摄效果与技巧 让光影下模特更有魅力 ... ...
[打印本页]
作者:
快乐天使
时间:
2016-6-30 09:19
标题:
摄影技巧 逆光篇 解析逆光人像的拍摄效果与技巧 让光影下模特更有魅力 ... ...
编者按:
“逆光人像”是众多摄影爱好喜爱的一种个人像表达方式,把握好光线往往会让一张照片增色不少,所以摄影师也通常被人们称作游戏光影的魔术师。本文作者小百通过相对详尽的举例说明告诉大家如何拍摄出效果极佳的逆光人像,以及在面对迎面而来的光束时如何从容的幻化出美妙的照片,让光影下的模特对你的摄影技术钟爱有佳。
: G( N8 l$ j1 _7 \
0 I1 D6 F) N8 z ^ x
光斑型逆光
' E" c9 d8 r! F. d k" m- c4 Q3 t& k# W
逆光下的光斑有圆形、格菱纹、点状跟雾化等各种样貌,非常漂亮!
4 M6 `7 n# v" L6 s1 i9 h: X
拍摄时机
0 f s9 J! Q- l# v" y4 `
要产生光斑的效果,需要有比较强烈的“点光源”。这时候拥有光质比较硬且光量强的光源,会来的有利一些。像是当太阳在比较高的位置、或是由灯光直射镜头的光线都属于这类光源。有时候低角度的太阳也有机会形成光斑,只是接近日落的太阳光量会比较弱,容易让光斑弱化成为白雾状。
+ D: Q# z$ D0 a( B2 v* ~& V
- [/ N) C0 }1 t* x8 H( m3 p' E
拍摄方法
. }# o8 i% X3 \: s1 T2 ~2 K/ X
逆光所产生的“光斑”效果,大致分为两种,像泡泡一圈一圈的小百就称他为“泡泡型”,一格一格的小百就称他为“菱格纹”,不管是“泡泡型”还是“菱格纹”,光斑的形状其实跟拍照技巧没有太大关系,反而与器材有着绝对关联,像是定焦镜头抑制光斑效果的能力比较强,所以怎么拍都拍不出光斑来;而变焦镜头就比较容易产生,这会根据每颗镜头的镜片镀膜、材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1 B, p& X4 [5 d& Y) J! D
: D# p2 P- C9 l; w; u/ w& A
“泡泡型”与“菱格纹”的光斑形状,是由镜头内控制光圈的机械叶片所形成,两者的变化,就在于光圈的大小,如果我们开启大光圈,则会产生“泡泡型”光斑,缩小光圈就会出现“菱格纹”光斑,但也并非光圈全开就会有“泡泡型”,要看你的镜头光圈够不够大,机械叶片能否开到接近圆形,才有机会形成泡泡状,要不然就会是“菱格纹”或是微微看见边角的泡泡光斑,而“菱格纹”也有所谓的八角跟六角状,这就是看你镜头机械叶片的片数而定。
" E$ i: |# W$ x7 U
' ~2 @- J5 o6 |& P# x1 C
TIP:
但也并非只要是定焦镜就一定拍不出来,像佳能EF 50mm f/1.2L USM也能拍出光斑效果,要视每支镜头的特性而定。
% _4 C% v6 L, R( v6 p: N" S
/ J6 R T7 l( V" W. K+ K
佳能EF 35mm f/1.4L USM的抗耀旋光性强,因此就算再强烈的点光源也不易有光斑
; \0 p& G/ f0 ^) y8 [ s# v
& I9 q: u0 E+ t
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耀光程度,显而易见
; T. o7 ^3 B% z. c X \
一般逆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正逆光”,另一种是“侧逆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当太阳置于模特儿的正后方时,我都把它归类为一般型逆光。如果将太阳直接拍入画面之中,便把它称为“正逆光”,不将太阳拍入画面,则称为“侧逆光”。
+ m& g$ ~# `; ^6 [
& z6 s: g0 R1 w* f
拍摄方法
; {6 n" F9 w" I" |1 W( _8 Q! `
一般型的拍法比较简单,只要逆着光拍就是了,顶多就是利用“遮光法”测光,几乎没有什么难度,而这类型的逆光效果,会容易产生轮廓光及发丝光,比较困难的地方是,太阳在一天当中的位置有高有低,这些都会影响拍摄的效果,而我们要如何去判断及选择我们要的画面,才是一般型逆光考虑的要点。
! h9 L' T2 e( s( F
% }. D% z& {- z b& s& o
拍摄时机
: g2 c5 Y+ v7 L) {& m
当太阳还高挂时,硬是要逆光的话,就必须跪低一点,但有时候低角度的画面并不是这么理想,氛围也比较不好掌控,若是等到斜射光出现的时机再拍,会来得简单轻易许多。
8 k1 S5 B3 J1 G2 V- l
1 }) G3 m0 R& J, n2 J
正逆光
' D. u8 M* E4 z
. s' Q3 `' E% w2 T
侧逆光
8 Y2 x+ w/ ~: [1 r! ~
侧逆光的拍法
. ~% ?6 A. x c, p
虽然称之为“侧逆光”,但也不是一定把太阳放到侧边,而是不管光线在上下左右哪一侧、只要不把太阳拍入照片即可称之。“正逆光”与“侧逆光”的运用在于,如果正逆光的反差过大,会导致主体过暗,如果硬要将主体拍得很明亮,又会造成背景完全过曝死白,这时就可以利用“侧逆光”来控制反差避免画面过曝。另外侧逆光也不是需要多执着于要将太阳避开画面,只是需要减少阳光直接照射所产生的亮暗过度反差。
' ~$ k* T5 O- A; j0 n$ h, ?
5 Q* v3 h. R" q
当太阳太过于强烈时, 虽然使用“减光法”控制光量,但正逆光的反差还是很大
: c- U* X0 g) C F, i o" R* X
6 r+ d8 `: _3 i4 {% P3 E
这时可以考虑使用“侧逆光”来控制反差
: u2 f/ l# u, s, h- ^; V
白雾化逆光
+ B: V m- v g0 X7 L7 \: H2 l
逆光下的白雾化现象,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呈现状况,一种是强光下、另一种是弱光下,所拍出来的雾化光斑效果稍有不同。
( A1 i$ u1 m# w, _( \
) W' k3 }7 @$ {9 m* x
拍摄方法
6 c7 f0 g! d9 [0 g: q/ j2 X6 }: F
强光下的时候
7 g4 G) b) A0 `3 o; G! j
强光白雾化也跟器材有关,但不是镜头本身,而是在于焦段上的差异,因为这类型的逆光,是当光源进入相机时,在镜头内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的焦段越长,让光在镜头内绕射的机率与次数越多,就会更容易产生,这时光圈叶片开启的程度越大,而且让光源直射进入镜头的效果最好,以35mm、50mm、85mm 定焦镜的结果,35 mm 的镜头不容易拍出来,85mm 的镜头则容易产生雾化,50mm 的镜头在直接的强光下比较容易产生。
- _! c8 _, p2 K0 S9 w5 g9 E
TIP:
因为作者手边并没有中长端的变焦镜头,因此以上的结论在中长端变焦镜上,还有待验证。
8 t: S) a4 z0 ^$ t; B1 f
佳能EF 35mm f/1.4L USM定焦,光圈全开
7 y9 Y# T1 t5 \+ ~( h! r
1 O8 [" J, ^# a
佳能EF 50mm f/1.2L USM定焦,光圈全开
$ ^6 P! w# u" k3 n0 X5 F: ]
+ n1 x5 Y, \6 F" D0 i, {. ^) Q
佳能EF 85mm f/1.2L II USM定焦,光圈全开
. i' r' ^2 b# G
S5 z) N% x+ N0 e& q0 f4 { W
佳能EF 135mm f/2L USM定焦,光圈全开
7 u5 h# d' Q+ B$ g# ?
弱光下的时候
! O: M/ d- G2 y
当光源太弱,或是利用室内窗光营造大反差,结果也会被雾化,但效果跟强光下比较不同的是,弱光下的雾化,是当光线透到反差过大的黑色物体所产生,因此仅有淡淡白雾,与强光将画面全面雾化的状况不太相同。而强光下的白雾化,其实也需要黑色物体来衬底,才会比较明显,所以可以选择反差大的背景,或是利用模特儿的身体来当衬底,都是白雾型逆光运用的技巧。
7 _2 Q" N- u$ `( f+ F5 v0 {
拍摄时机
/ }3 k9 k9 ^' Z) @6 T3 y8 v
这类型的逆光跟拍摄的时间没有什么关联,与光质也没有关系,但光的颜色,会有不同的雾化效果,比如说白光会产生白雾,黄光则是黄雾。
. R o7 F% M$ b5 @# t
2 V5 B1 {: q1 D( i. e V6 H
弱光或是微弱的室内窗光也常有边缘雾化现象
/ R5 q8 Q4 k H( b3 ^( _/ J; h
3 o9 J# y) U5 s, d4 P9 t" j, n
4 S1 s( K) G( e# ~, J7 e
强光或是弱光雾化,都需要黑来衬底才会比较明显
3 L( t1 e7 `% i7 ^3 G. f( d
日落型逆光
. k! D! i% k3 n% E5 A- [
拍摄时机
4 d) N. [; k0 \0 Q+ \# l
既然都说是日落,那一定就是夕阳时才拍得到。日落型逆光,其实就是一般型逆光的一种,但为何还须另外分出来?是因为日落逆光比较着重在拍摄时机上的问题,而且日落型逆光大概是所有逆光型态最美的一种,也是作者最爱拍摄的逆光类型。当太阳在完全日落之前,会有一段时间光质比较软、且呈略带金黄色的色温,此时的反差会变得较小,因此拍摄过程也比较好掌控。这黄金时间大约会维持1 个小时,出现的时间点与持续时间长短,又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夏天大约在下午5 点,冬天则是4 点左右,早上也会有柔和的光质,但这黄金时间出现的比较早,在夏天会大约出现在早上5 、6 点左右,而冬天会在7 、8 点。
$ H; Z n9 T# N; W" w. H
: t9 Y; r. P2 z" d. D8 w
拍摄方法
8 E3 Y/ u' m1 _: [& l4 l, p
日落型逆光跟一般逆光拍法一样,并不会太困难,尤其当黄金时间出现时,状况会更好掌控,只是想要拍出好看的日落型逆光,选景与勘景就变得相当重要,但如果你是随遇而安型的,那就另当别论。只是有时候如果我们想要拍摄一个主题,内容是希望利用日落逆光来营造某种舒服感,那就一定要特别留意时间的问题,在拍摄当天,当黄金时间尚未出现之前就在拍摄地点等待,如此做足了准备与功课,结果才会如实地呈现出我们心中所想象的画面。
) v, r4 f2 O$ V B1 W0 f
8 E" K" O! D- x
TIP:
当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时,色温会越变越黄,肤色会跟着渐渐暗沉,而这肤色是用任何强大的软件都很难处理的,此时若还不想收工停止拍摄,那就不用太刻意要把人拍得多明亮,改拍美丽的剪影也很棒。
% u8 Y! u4 ?/ z% O
/ d8 v! q. r. ?" n
5 x; \1 P; k7 e( e3 ?+ {3 y
. S% I- u3 M- }, M7 l$ U: H
! V) B9 W8 ]$ R) T+ ?
* p' {5 w' K g; t$ L* D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4 n+ h$ h# _9 P- S
& `: F# C5 S/ a% V. ?2 e1 ~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欢迎光临 北美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