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要过新年了,带上乡愁,怀揣一颗思乡的心念,急匆匆的踏上了回家的长路。每次回到家乡,让我忘却不掉的仍然还是那不知忧愁的童年和曾经住过的老宅子——四合院,儿时和发小们玩耍的胡同小巷,燃放鞭炮点蜡烛,手提灯笼满街跑着拜年以及街坊邻居们的音容笑貌。记得那通向巍峨挺立高耸入云的标志性古建筑——沈阳小南关天主教堂的路更是我每次衣锦还乡的必由之路。这座全国屈指可数歌德式的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的教堂,是由法国传教士方诺望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投资兴建,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惨遭焚毁,目前现存的建筑是1912年法国主教倍理斯利用《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在原址上重建的。确切的说,这座圣殿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了。少儿时经常从它的门前“擦肩而过”,每次经过,都会身不由己的停下脚步透过大门的缝隙向里张望。教堂里传出的的钟声更是悦耳悠扬,适时在空中回荡,身在远处吵杂的环境中仍依稀可辨。记得“文革”时,我壮胆跟在“红卫兵“的后头,终于迈进了这座圣殿。那时,只见各路”造反派“们手里拎着短枪,”红卫兵小将们“身着草绿色军装,有的嘴里叼着拴着红樱穗的匕首沿着主建筑的楼梯向上攀爬,为的就是占领制高点,将带有”造反派“派系标识的旗子插上教堂的顶端。此时,这座教堂再次遭到严重破坏,门窗被毁,楼梯被拆除,圣殿四壁被涂鸦......。这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每每想起这段往事,都会令人毛骨悚然,令人沉痛悲哀。国家终于恢服了法律和秩序,依法对它设立了保护措施。神奇的是1976年营口海城震中一线极具破坏性的强烈地震,除了它的塔尖稍微偏离了轴心外,整体建筑安然无徉,后经修复重新恢服了往日的尊严。目前,沈阳小南关天主教堂也是青年人拍摄婚纱的好去处,它前面的广场更是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