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不相信. 朋友季xx曾是中国文艺报的主笔之一,我们曾住在一个机关大院,他执笔写了那篇很著名的批评xx电影评论文章,当时,曾在中国过文艺界引起轰动,他把自己关起来约一个多星期,才写完,等他交稿了,文章也发表了,全国也随着他的文章掀起了一个新的批判浪潮. 一天,我们在食堂吃午饭时相遇了,我问季xx,`你老兄花那么多时间写的大文,你自己相信是对的吗?` 季答:`我要是相信是对得,还花那么多时间吗?`
(6)年少 大部分别五零后和六零后的人都会知道李希凡,他是红学权威,还长期是中国文研院的领导,他是当年毛主席点名支持的那个`小人物`,当然,后来成了大人物了. 一次,我们在饭后聊天,我问李希凡,`现在你怎么看当年你得到毛主席的支持?` 你猜他怎么说? 他说:`那时少不更事吗.......`
(7)还债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看过电影`小兵张嘎`,也都会记得那个`老子吃西瓜还要钱?`的胖翻译官. 就是这位老兄,曾引起我们儿童时代对他的`极大仇恨`,他多坏呀! 可当我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和这位老人混熟了后,发现他是一个特友善的人,我们在一起时,每当我们想沾他一点小便宜时,总拿他`吃了西瓜还没给钱`来堵他,他也总是笑哈哈的说`欠了一笔还不清的债`,来自我嘲笑一下就认可了.
(9)不认识. 最近看到国内评出的十大不好的名人之一-----赵忠祥,感慨很多. 人是会变的,而且,会变的让你不敢相信. 客观的说,老赵早年还是很不错的人,起码不象现在那么`狂`,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他也变的快不认识了,不敢说他和晓颖之间的事是真是假,老赵自己有数,大部分人心里也明白. 有一年,xx电视台的一个姓崔的编导来北京,刚进我们办公室的门就兴致勃勃的大谈他上个月在x城接待老赵等一行的故事,还要拉我们一起去再见见老赵,叙叙旧,他从地方的省城来京,认为老赵是名人,大人物,心情可以理解,但对我们来说,就无所谓了,但碍于情面,还是带他去了. 我们在楼下喝水,他兴奋的上楼了,不一会儿,崔xx非常沮丧的回来了,问他怎么啦?崔说:`他说,他不认识我`. 我和同事相视一笑,我们都早就知道. 崔xx当然不明白:为什么?
(10)政评家 摄影大师吕是中南海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 看到他的作品,不由的想起他的弟弟小吕,小吕是很聪明的人,但在文革时期受到冲击,思维方法有点特奇怪,对政治事物极感兴趣,到了醉心的程度,而且还特敢讲敢说,无论在那,在什么场合.那怕是在中宣部门口,照样滔滔不绝,他是每天看报,每报必看,每看后必讲.我们怕他讲出格,好心劝告,他却自信的说,我是政治评论家. (11)字好吗. 生活现实中,往往越是大家越谦逊,溥杰先生是最后的皇帝溥仪的胞弟,书法自成一家,可他却很谦逊. xxx省的一文化机构的领导姜xx让我请溥先生给他写的书题字,写序,溥先生是有求必应,那怕是再忙,等一两的周时间也就写好了.开始,我们都没在意,后来,姜xx觉得过意不去,非要我们转达该怎么谢谢,溥先生却说:我的字没那么好. 我们才意识到,书法大家真是虚怀若谷. (12)身边的著名红学家. 红学家张庆善是老朋友,因太熟,竟不知道他也是一个家了,而且,从现在的报刊文章中看,还是一个大家,红学研究会会长,红楼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我常开玩笑问他:曹雪芹先生长了多少根头发,数清了吗? 他从二十多岁起到现在,他把几乎一生的时光都用在了红学,真得很佩服他. 想我们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住对门,他就常常来给我讲红学的往日今昔,听他的高谈阔论.那是青春的岁月,畅想的年华.... 一去不复返了,只有红楼,还有梦
(13)世界地图 看现在的一些太子党的`耀武扬威`很不习惯,非常怀念当年的那简朴的岁月,简朴的人和简朴的生活. 贾燕林是一个好学者,她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先生的外孙女,她舅舅李葆华也是一封疆大吏,还曾是中国银行的行长,,她妈妈的作品曾编入学校的教材,按说,她应算是很入流的人了吧,但她的生活很简朴,足以令那些`耀武扬威`的人汗颜. 我们在学校上课时,我坐在她后桌,冬天,她穿着一件深蓝色棉外套,年年如此,外套经冰雪,见世面久了就自然留下不少的痕迹和线条,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创意的平台,上课时,她会专心的听讲课,用心的记笔记,而我们就在她后边,也专心如一的在她的外套后边绘`世界地图`.
(14)一字万元 中国书画,篆刻界有一说法是:南韩北熊,南韩是指上海的韩天石,北熊是指北京荣宝斋的熊伯齐. 熊伯齐先生的老爹是辛亥革命的老同盟会员,曾是四川督军的熊克武. 熊伯齐醉心于书法,真是如痴如醉,专心如一,我们住在一个宿舍时,门里门外,床上地下都是他老兄的`作品`,有时,我们有时把水洒到地上了,就会自然的把他的作品扯过来当废纸来擦地,他看见了,也就嘿嘿一笑而已. 去年回北京,又去荣宝斋看朋友,只见大厅中间立一大牌: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熊伯齐.一字一万三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