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15 文人往事(74) 闲谈名人 文人,名人,大人物,小人物的实际生活其实差别不象想象的那么大,当然,绝大多数的文人.名人有真才实学,但也有一部分文人,名人,大人物水平不高,但深知炒作和`为人之道`,君不见,一旦一个小人物`成名`,就先包装起来,拉远和原有圈子的距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一次看到报道,文沙白被称为`国学大师`时,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大有从那不再看大师之感,本人虽不才,但有机会曾和多个平和的但被别人称为大师级的名人专家的老前辈相处很久,在他们的形象上你真难判断的出是否是专家?,他们的实力表现在真正的学问上,很少去做那些表面文章.
就是在美国的科技方面,也是如此,不信,你看看那些诺贝奖获得者的精神面貌就可略知一二.你会很难想象,在常春藤的大学会聘请一个动不动就伸出`兰花指`的人来做大学校长.
时代不同了,标准不同了,大师的价也变了,贬值了,价高质次,就象中国的股市,房市.
文人往事(75)捡拾碎片 回到北京,去捡拾那些丢失的记忆碎片,走了许多老朋友过去住的地方,人事皆非,老友难寻,有的搬走了,有的高升了,有的不在了,有的没了音信.有的是其子其孙在那留守,.
一代人有一代人感情,而感情虽然会传染,但会走味,那种原汁原味的东西是再也不会在另一代身上发现了,年轻人多了一份尊重,同时,也少了那一份深情.
我敲开了xxx的大门,想让他们夫妇有一个惊喜,可开门的年轻人那种拒之门外的表情很明显,因为,王府门人七品官啊.
好在咱的不变的大嗓门和那哈哈大笑的感染力还能穿破那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瞬间就认出了我这个当年的小伙子,虽然外貌上变了,但活力依旧.
我们象回到了从前在一起的岁月,以往的旧事成了我们不变的话题,遥想当年,他们曾呼风换雨,叱咤风云,可岁月不饶人啊,他们成了老年,他们过着清清静静的日子,偶尔来一个老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
人会变老,人会老去,我们都会慢慢的变老,告别了老友,又走上了返回的路途,老朋友们,珍惜。
再见,老朋友,多保重……
文人往事(76),看电影.
那时,看内部电影是一个小小的特权,尤其是在中国电影局的小放映室和中国电影资料馆看内部的外语参考片.那就更是一种`待遇`了.由此,还有了不少的故事. 中国海关扣押住了我们的一批器材,几个当事人急的团团转,怎么办? 送礼,那时还不行,送钱,没人敢承担责任,苦思苦想,有了-----送电影票. 送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内部电影票. 把领导请来小放映室来看未发行的新片,老片,受批判的内部片. 几个回合下来,再问:被扣押器材咋办? 放行. 只要是贴着你们收货标签的都放行. 在那个文化不丰富多彩的时代,可别小看了那曾代表着身份和品位的小小的电影票. (注:编辑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