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往事14,往事悠悠
--------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涌.....
罗哲文先生慢慢的走了........他的离开让我很难从低沉的情绪中走出来,也写不出什么专文来记念他,只好把过去的一些文摘转在这里,算是对老朋友,老前辈的一种记念和怀念吧......
罗哲文先生,梁思成弟子、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因病离世,“修长城修故宫参襄国徽设计无愧文物卫士,护名城护运河舍身文化遗产堪称古建护神”,有人评价他是万里长城第一人、有人激赏他对京杭大运河保护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还记得吗?
拜访罗哲文先生,我们来到罗哲文先生的家,他住在,北京北三环的蒋宅口附近的一栋老楼里,他的家里,除了书,还是书,到处是书。。。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学家。
1924年出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1950
年后,先后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简史》、《长城》、《长城史话》和《中国帝王陵》等。
现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罗哲文曾任职于文化部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文物档案资料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处,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六届全国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物学会文物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半世纪以来把毕生心力献给了祖国的古建筑文物事业,对全国重大的古建筑保护维修项目或自己主持设计、或参加主持方案评审数百处以上,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著作有《长城》、《中国古塔》、《中国帝王陵》、《中国佛寺》、《中华名楼》、《中国古代建筑简史》、《中国古园林》、主编《建筑文化大观》等。
| |
罗哲文,1924年生四川宜宾人。1940年考入当时唯一的中国古建筑调查研究的学术机构 中国营造学社,从梁思成先生等学习并参加古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1946年,在中国建筑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1950年调文化部文物局,长期从事全国古建筑的何护管理和调查研究工作。曾任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等职。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六届全国政协文化组副组长。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中国委员会副主
席。半世纪以来把毕生心给了祖国的古建筑文物事业,对全国重大的古建筑保护维修项目或自己主持设计、或参加主持方案评审数百处以上,对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工作做出了重贡献。 主要著作有《长城》《中国古塔》《中国帝王陵》《中国佛寺》《中华名楼》《中国古代建筑简史》《中国古园林》主编《建筑文化大观》等。传略载入多种辞书。喜好书法。在司马台长城等众多各刻石、题字等
|
我们去散步
还记得吗?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题字
相见欢
“万里长城第一人”
长城无疑是罗哲文谈不尽的话题,同时也是他一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
罗哲文来到北平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去看长城,因此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1948年底只身冒险去了八达岭和古北口。长城满目疮痍的惨状令罗哲文震惊。
1952年,政务院副总理、文物考古专家郭沫若提出修复长城。郑振铎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28岁的罗哲文,由他主持长城的修复工作。罗哲文决定亲自上长城去进行考察。走了两天之后,罗哲文骑着小毛驴上了八达岭,在进行实地勘察后,罗哲文初步拟定了八达岭长城维修规划图,并提请梁思成审定。梁先生看过后重点提出了三点意见:长城要“整旧如旧”,保护古意;游客休息位置要讲究艺术性,要有野趣;不能在长城边上种高大乔木。这张有梁思成审定签名的珍贵图纸也成为了罗哲文铭念师恩的纪念而被珍藏至今。
1953年,山海关、八达岭长城修复完成,并于当年国庆节向公众开放。随后,罗哲文又参加了嘉峪关等长城的维护工作。八十年代,辽宁省文物考古人员在鸭绿江边找到了虎山长城遗址。罗哲文得知消息后多次前往考察,根据历史记载、考古资料和地图与多方专家认定了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就是鸭绿江边的虎山。
“文革”期间,长城遭到严重破坏。罗哲文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多方向国务院反映,得到了高度重视。1979年,在国家文物局于内蒙古首次召开的长城保护研究会上,罗哲文提出建立全国性长城研究机构的倡议,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响应,随后也得到了长城沿线各级政府的响应,各地相继建立了长城保护与研究的组织,长城协会也开始筹建。1984年,邓小平发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著名题词后,全国掀起了保护长城和研究长城的热潮,年逾花甲的罗哲文更是青春焕发,频繁参加长城的考察和修复。罗哲文记不清自己多少次登上了长城,但仅仅是八达岭长城就去了不下百次,还出版了多本专著。
多年来一直为长城奔走呼吁的罗哲文被朋友誉为“万里长城第一人”。他说:“跟长城打了一辈子交道,我感到很光荣,也很幸福,我这一生无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