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美文 专业诵读 精良制作 精彩呈现 主 播 推 荐 章学锋系列散文之二 《丝绸之路》上篇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播浩然。今天的节目,我向您推荐陕西知名学者章学锋的“系列散文”。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究竟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如今,实现新的一带一路,正成为我们的伟大梦想。而值得欣喜的是,面对历史和未来,生活在一带一路起点的陕西学者章学锋,通过艰苦的发掘考证,在他最终完成的史书《秦商史话》中,不仅写活了秦商,也写活了丝绸之路!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丝绸之路》 (上篇) 作者:章学锋 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人类文明的四大区域。人们在这些大流域北部的草原上,发现了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形。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认为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其实,张骞开通的是官方版的丝绸之路。因为,作为连通世界东西贸易的丝绸之路,既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开通的,也不可能在某个时间一下子开通的。这条古往今来众人接力开通的商路,给我们留下了多个版本的故事。 穿行边境线上,进行民族贸易的边贸商人乌氏倮,是有史可查的丝绸之路开通者之一。乌氏倮,姓乌氏,名倮,是战国末年秦国乌氏族人,大约生活在战国末年和秦始皇统治时期。 利用六盘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养牛牧马,乌氏倮经常望着地上的绿草和天上的白云发呆:现在,我只能靠小打小闹的牛马饲养来活命。如果有一天,我的牛羊,能有这地上的草儿、天上的云儿那么多,那该是一派多么壮观的场景呀! 乌氏倮心里的这个想法,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这天,是乌氏倮家附近市场逢集的日子。像往常那样,乌氏倮赶着牛羊到集市上去卖。集市上静悄悄的,以往那种人喧马啸的热闹景象不见了。怎么了,发生了什么?找个地方,把牛羊小心地圈在一起后,乌氏倮急忙找人去打听。原来,几天前逢集时,少数民族那边来的戎王带着人、骑着马,冲破边境线,跑来把集市洗劫一空,还打死了人。官府害怕再出乱子,就把今天的集市取消了。 那年头,民族与民族间经常打仗,所以中原的各诸侯国就对少数民族普遍采取“禁运”政策,也不允许自己国内的商人和少数民族做买卖。为了得到中原诸侯国那些柔软光滑的丝绸制品、有精美花纹的各类手工艺陶器制品和丰富的农副产品,少数民族的一些首领就时不时地带领人马到边境的集市上抢劫。 赶着牛羊走在回家的路上,乌氏倮突然间想明白这么个理儿:秦地境内气候温和,是中国古代蚕桑丝织的主要发祥地。自黄帝夫人在陕西“螺氏兴蚕”之后,兴蚕丝织就成为秦国民间女子必修的一门技能。现在,丝绸成为西北边地贸易最主要的商品之一。戎王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王爷。之所以要带人来抢,是因为他们那里很难看到我们集市上的中原各地的特产。同样,他们那边常见的良种马和各种畜产品等,在我们这边因为很少看到也成为价高的“上品”。如果,把丝绸、关中奇宝和日常生活用品带到他们那,再把他们的马、牛、羊带回来卖给关中农耕区的农民,在戎区和关中往返循环着做生意,那赚的钱就一定很多很多。这么想着,他觉着民族通商大有可为,就下定决心利用民族间的经济差异,大干一番互补性的贸易。 于是,乌氏倮就卖掉自己所有的牲畜,带着得来的钱到附近的几个集市上,全部买成少数民族地区缺少的丝绸和其他珍稀物品。当倮带着马队驮着五颜六色的丝绸和其他珍稀的中原特产,出现在戎王面前,笑着说要把这些东西进献时,戎王乐得笑开了花,亲自走上前,双手捧起一碗马奶酒,献给这个可爱的阿倮。随后命令手下,将倮的物品按照市场行情估价,以赏赐的形式,回赠给倮以等值的良种马和牛羊。 柔软细腻的丝织品,成为穿惯了粗糙皮革的边境少数民族和西域诸国共同的向往。乌氏倮用丝绸换马匹的独特经商模式,无疑能满足少数民族和西域诸国的这一需求,也是具有开创性的。 看着换回来的一大群牛马羊,乌氏倮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要知道,在戎区,手工业品非常贵重,而牲畜价格则比较便宜。生意人乌氏倮快速地在头脑中盘算:这次投入的成本以及这些牛马羊能卖出后的收益。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利润居然高达10倍! 初次尝试的巨大成功,让乌氏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盈利模式。回到家后,他第一时间就卖光了换来的所有牲畜,如法炮制地再次去戎区向戎王进献来自中原的物资。戎王也按照第一次那样,照价以赏赐的形式回赠倮以马匹和牛羊。一来二往,乌氏倮做着利润十分丰厚的丝绸马匹交换生意,很快就成了当地最富有的商人。漫山遍野跑的全都是倮的牲畜,多的数也数不过来。 在《史记·货殖列传》里,司马迁写道:“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绘物,闲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想想吧,乌氏倮的马不用匹、牛不用头、羊不用只这样常规的量词来计算,而是用有多少山谷的马、多少山谷的牛、多少山谷的羊来计算。显然,乌氏倮实现了当年的梦想——牛羊像地上的草儿、天上的云儿那么多。 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巡视陇西、北地郡,途经六盘山地区时,听取了地方官关于乌氏倮丝绸换马匹的事迹汇报,意识到这种做法对繁荣边境贸易的重要性。秦始皇当即下诏书,让乌氏倮由牧民坐火箭般册封为“比封君”。特许乌氏倮可以到咸阳城去,和文武大臣一道进宫朝拜、议论国事,给他以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政治待遇。 再说戎王见乌氏倮献来的丝织品越来越多、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全,在自己和身边近臣、奴仆享用之余还有剩余,就派人仿效乌氏倮的办法,把剩余的物品通过河西走廊的塞人交换成金币和西方产品。而塞人也没闲着,他们再度转手贩运到中亚细亚、乃至地中海的罗马换回了巨额的金币。“丝路西头的欧洲人,对丝绸十分痴迷。最早的古希腊人称中国人为‘赛里斯’,意思是产丝之国。在他们的脑海里,丝绸是长在神树上的特殊‘羊毛’。接着,罗马人也集体倾心于丝绸,花高价买绫罗绸缎——在罗马市场上,丝绸的价格犹如黄金,一两黄金才买一两重的丝绸。” 人类的贸易活动,总是紧跟着人类交往的步点。在这场击鼓传花般的丝绸与皮革的接力贸易中,通过地区差价来赚取中间利润,成为两个不同地域商人不谋而合的自觉行动。就这样,一个贯通的中外贸易大链条形成了。通过这个链条,来自中国秦地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资源源不断输向罗马,同样罗马的金币也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秦”这个字的古音读“Chin”,在今天中国台湾所使用着韦氏音标法中,“秦岭”一词仍被拼读成“Chin Ling”。所以,欧美人就像称呼非洲Africa、美洲America那样,在“Chin”的后面加了一个表示地域的“a”。这样,“China”就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对中华、中国的英文译名。 大量罗马金币的流入,这对当时正大兴土木、四处找钱的秦廷来说,无疑是个瞌睡时递上的枕头。所以,秦始皇封乌氏倮为“比封君”。 乌氏倮是第一个在丝绸之路上进行贸易被正史记载的商人,他也成为打通欧亚大陆桥、开辟丝绸之路的前驱之一。 好 书 推 荐 陕西青年作家章学锋的散文新著《秦商史话》,近日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史前半坡物物交换一直写到当前的“一带一路”,历数陕西这片土地上的重大商业事件、货币演变及代表商人,被称为“一部秦商通史”。 著名人文学者、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题写书名,著名文学批评家、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作序。李敬泽认为,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力地证明了秦商的活动在华夏民族生活和历史中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还在新的视野下重新评估了这些传奇的精神价值。”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大名著研究专家王志武教授认为,《秦商史话》系统全面而又细致入微地勾画出秦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秦商发展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深刻地揭示了秦商发展的内在条件,梳理出秦商成功的秘密在于智慧经商和道德经商,既是一部学术著作,也是一部科学普及读物。该书在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今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 ◆ 作 者 章 学 锋 浙江乐清人,供职于西安晚报,民进陕西省委委员。出版学术和文艺专著7部,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主持参加国家级、省级项目6项,受聘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客座教授、研究员,获中宣部中国梦文艺奖、冰心散文奖理论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全国晚报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朗 诵 者 浩 然 主任播音员,中国广电学会全国十佳音乐节目主持人,天津广播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现编辑主持天津文艺广播《音乐盛宴》《周末影院》节目。主持过程中注重与听众的情感沟通交流,兼顾老中青不同口味。追求大气唯美、沉着幽默的个性化主持风格,播音主持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市级学会奖励。 音 乐 合 成 危 羚 高级编辑,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获得者,中宣部、教育部“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曾受邀在多所高校讲授广播课程多年,出版多本专著、广播专业教材。 |
作者:枫叶君, 前新华社资深编辑,驻外记者,所著长篇小说《移民》
(特朗普确认,将于北京时间7月6日中午12:01分,对340亿美元的中国商
周立波微博发文回应唐爽挑衅“推出唐爽做挡箭牌,可怜可悲可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