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美文 专业诵读 精良制作 精彩呈现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金不换的压岁钱》 作者:梓樱 搜索记忆,已想不起父母是哪年开始给我们发压岁钱。童年的时光是在“破四旧”的文革中度过的,身为医生教师的父母每月的收入养一个六口之家不轻松,哪里还有余钱? 可是有一年,初一清晨,母亲与往年一样唤我们几个孩子起床,不同的是母亲手里拿着几个红纸包。我们争先恐后地爬起来,好奇地盯着红包。 母亲说,今年开始给你们发“压岁钱”。先考考你们,谁知道压岁钱的意义? 我抢答:“新年第一天勤快,一年都勤快,第一天得钱,一年生活都宽裕。”弟弟妹妹跟着答:“父母要我们好好读书,将来赚大钱。”“这就是给我们买零食的钱。” 母亲笑了。我们各自从母亲手中接过红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每个红包里人民币的面值和数量都是相等的:一张五角的,是纺纱女工在工作;两张两角的,画面是武汉长江大桥;一张一角的,画面是一队知识青年,抗着锄头拎着工具,总共一元钱。张张人民币都是崭新的。我们又惊又喜,问母亲怎么能弄到这样的新币,母亲笑着不答。 我们每个人都把新币仔细地保存,把它们当宝贝,不时拿出来看看,哪里舍得拿去花?记得有一回我逗弟弟,抢了他的新币说不还给他了,把他逗哭了。那伤心的样子,真如夺了他的命根子。 年复一年,随着生活逐渐宽裕,父母给的压岁钱也逐渐增加到两元、五元和十元,一律是新币,这是母亲想办法找熟人换来的。得压岁钱的开心和幸福感总是从年初漾溢到年尾。 我下农村当知青,新币压岁钱陪着我;我上大学离家,新币压岁钱伴着我;我毕业后去外地工作,新币压岁钱成了我的收藏品。每当我想家或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就习惯性地把这些新币拿出来,看见它们就看见了父母关爱的眼神,听见了父母的谆谆叮嘱,幸福和满足感迅速充溢心头。 父母的压岁钱一直发到孩子们陆续成家。也许他们是按照习俗发到孩子结婚为止;也许他们知道,即使每年给孩子发压岁钱,孩子也终究会长大;更可能是他们觉得,孩子找到了合适的伴侣,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后来,我从这一叠新币中将不同面值和版本的人民币各取一张,用一个专门保存纸币的纪念册把他们排列好,这本纪念册一直是我的私人珍藏。 如今,我结婚30年了,春节的气氛在北美很稀薄,那种一家人团团围坐,发压岁钱的记忆仿如隔世。然而,新币压岁钱一直随着我搬家而搬家。这些新币看上去已经微微发黄略显陈旧,甚至带上了不洁的斑点。总面值相加起来,在今日更称不上是“钱”。然而,它们在我生命中所占的份量,是多少黄金也换不到的,那是亲情、是爱、是快乐幸福的总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 ◆ ◆ 作 者 梓 樱 八十年代初年毕业于医学院校.。90年代末移民美国,现任大学教学实验室主管。 100余篇作品发表于海内外30多种报刊杂志,40多篇作品被收入20多种书籍。著有散文集《另一种情书》、《天外有天》,诗词集《舞步点》,专题集《自在跨越更年期》等。《天外有天》获2014年度台湾 “华文著述奖” 。文心社理事;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员;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会员。 朗 诵 者 郝 娟 郝娟,天津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主任播音员,《天津早晨》新闻主播、《相约清晨》节目监制、主持。作品曾荣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新闻奖”以及省级一等奖等荣誉。荣获“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双十优主持人”称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天津市河西区青联委员、被评为2015年天津市河西区最美志愿者。拜师于中国著名朗诵艺术家虹云,并多次参加全国大型演出。 后 期 制 作 危 羚 危羚,高级编辑,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获得者,中宣部、教育部“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曾受邀在多所高校讲授广播课程多年,出版多本专著、广播专业教材。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总编辑 / 危羚 责任编辑 / 杨娟 投稿邮箱:mailto:wdtmwms@qq.com (薇电台美文美声首字母)
|